百度与中科院大学深度合作,会催生AI领域的独角兽?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互联网巨头在两会期间表达了什么诉求?政协委员李彦宏、人大代表马化腾通过提案和记者会进行了很多表达,不是两会代表的马云则通过微博致信两会代表的方式呼吁国家加大对假货的打击力度。三位企业家角度不同,但从他们的声音中却能明显感受到一个共同诉求:为中国本土创新摇旗呐喊。BAT大佬“异口同声”的景象在往年从未出现过,来中国创新的时刻要到来了,并且互联网将是中国本土创新的中流砥柱。

BAT异口同声呼吁中国创新

今年李彦宏的三个提案均与人工智能有关系,而在政协记者会回答外媒记者提问时,李彦宏是这么说的:“今天的人工智能也是这样,数据越多,越容易获得,就越容易作出好的研究成果来,这一点上中国还是有优势的”李彦宏还呼吁国际优秀人才到中国来,同时他还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在人工智能这场科技浪潮中,中国与其他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将是中国创新的巨大机遇。

马化腾的7个提案则被媒体简称为“马七条”,我注意到其中4个与“中国创新”有关系。马化腾呼吁国家出台政策打造粤港澳科技湾区做中国硅谷,并将深圳打造为国际科技及产业创新中心。“中国领先”、“世界前列”、“中国创新”是马化腾提案的关键字。马云在微博给两会代表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国家加大对假货的打击力度,一个理由是,“这代表了我们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创新的决心和真正的行动”。

从BAT三位大佬的声音可以看到,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对中国创新的急不可耐。李彦宏从技术角度、马化腾从行业和区域经济角度,马云从创新环境角度,给中国进一步创新建言献策。互联网领域已经积累不少创新成果,但还在起步阶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Copy 2 China到Copy From China,用创新的帽子取代山寨的帽子,中国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人口红利消失之后,中国互联网行业对创新更是十分渴求。在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之下,中国也需要一场创新的狂风暴雨。

中国创新需要“硅谷-斯坦福”模式

关于创新有许多衍伸名词,颠覆式创新、微创新、渐进式创新还有近创新。不过,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创新,深究每一次创新大潮我们会发现其背后都是科技的创新,而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道理大家都懂,李彦宏、马化腾关于中国创新的提案也都体现出“创新要以人才为先”的理念。

说到创新,人们就会想到硅谷;而说到硅谷,人们总会将之与斯坦福大学联系起来。硅谷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创新圣地,一个潜在原因是斯坦福大学的存在,这所大学源源不断地为硅谷创业界输送优秀人才和科研成果。谷歌、雅虎、思科等顶尖企业创始人均来自于这所大学,还有许多人才在硅谷顶级公司工作,并且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势头并没有消退——刚上市的SnapChat创始人同样来自于斯坦福大学,且原型正是一个课堂作业。反过来,硅谷企业也通过捐赠等方式反哺斯坦福大学,实现共同成长,“硅谷-斯坦福”的相互成就模式就是典型的协同创新模式。

百度与中科院大学深度合作,会催生AI领域的独角兽?

斯坦福大学

要让中国创新落地,就必须形成类似于“斯坦福+硅谷”的协同创新模式,让顶尖高校为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和科研成果。斯坦福位于硅谷腹地,这种地缘上的关系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且难以复制。但如何复制这种协同创新的机制则是中国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中国过去的教育侧重于应试和理论教育,再加上传统文化影响,大多数人才勤奋有余,但创新思维不足,如何对“斯坦福+硅谷”的创新协同模式进行一次“本土化创新”?

AI领域率先复制“硅谷-斯坦福”模式?

中国互联网巨头最近几年愈发注重高校合作,BAT均成立了专门的校园合作部门,与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机制。不过,在我看来,中国的校企合作更多是为了校园招聘“征兵”,或是企业捐助的公益行为,尚未形成创新协同机制和创新成果转化。这种状态在2017年有望被改变,中国想要努力抓住人工智能新浪潮,而建立“硅谷-斯坦福”模式成为必要条件。

近日,百度与中科院旗下的研究生院中科院大学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资源共享三个方面合作,人工智能技术是双方重点合作内容。这一合作,体现出百度复制“硅谷-斯坦福”模式的思路。它希望联合中国高校的力量,来打造李彦宏所说的“AI的中国时刻”。


百度与国科大合作

在AI这件事情上,高校用户顶级科学家和算法人才以及更好的科研环境,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则拥有AI研究所依赖的大数据资源和海量计算资源,以及实践AI技术的工程环境。正是因为此,在AI这波新的技术浪潮中,校企合作模式被寄予厚望,现任百度首席科学家的吴恩达在2010年加入Google X实验室之前,正是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创新工场李开复也认为,人工智能创业已不再是“三个小朋友”的事情,而是属于“科学家创业”时代。

不论是从人才还是科研角度来看,高校都将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扮演关键角色。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中国与其他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领域也有望率先复制“硅谷-斯坦福”模式,越来越多的顶级高校会与人工智能顶尖企业达成合作,形成协同创新模式。

案例:百度如何复制“硅谷-斯坦福”模式?

“复制硅谷”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口号了,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希望复制“硅谷”的“X谷”,然而,并没有形成具有实际影响力的“中国版硅谷”,正是因为此马化腾才呼吁建立粤港澳科技创新湾区。之所以中国复制硅谷或者“硅谷-斯坦福”模式未能成功,核心原因在于未能结合本土国情。必须结合中国具有优势的科技和市场才能实现复制,比如电商,阿里巴巴就已带动长三角尤其是杭州湾成为事实上的电商湾区。而现在,不论是O2O还是内容产业还是科技金融还是人工智能,对中国来说都是打造“硅谷”的机会,“硅谷-斯坦福”的落地将变得更加必要也更加可能。

在校企合作上,百度的思路值得借鉴。

百度早前已与不少高校合作,主要体现在人才和科研两个维度。人才方面,百度设立了面向全球顶级博士毕业生的奖学金、与高校展开一些联合课题来发掘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潜力学生、对于实习生和应届生百度有『松果计划』去养成。与中科院大学合作设立奖学金、菁英班等,同样是在人才方面的尝试。科研方面百度则侧重于给高校研究者提供好的研究环境和硬件设施、工程经验,比如大数据资源、计算资源,还会组织类似于大数据比赛这样的专业比赛来激发科研。截至目前,百度已与南京大学、中科大、西安交大、中科院大学等高校达成深度合作,这些思路值得借鉴:

1、强调独家优势,有侧重点。

与高校合作,百度注重提供具有独家优势的资源比如大数据资源、GPU计算资源、人工智能科研环境,与高校的协同侧重于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和科研上。百度机器翻译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牵头组建深度学习国家实验室这些都证明了其在AI上的实力。

2、国际化视野,不限于国内。

人工智能是高精尖技术,需要全球顶尖人才,在校企合作上百度并不局限于与中国高校合作,而是瞄准全球顶尖人才,比如百度奖学金就是面向全球的,百度还在硅谷设立了办公室。微软、谷歌、Facebook等巨头可以到中国挖掘优秀人才,中国企业也需要到国际舞台与海外巨头一起争夺优秀人才。

3、注重工程实践。

百度对科研的支持更偏『工程师』思维,不是单纯奖励论文或者科研项目,而是希望科研成果可以向工程产品进行转化,甚至让高校老师通过客座教授等方式到工程实践中进行科研,实现研以致用,以用为研。

4、不是case by case。

百度与高校的合作,并不是case by case的定制,而是将合作模式和内容做到标准化、可复制,百度与中科院大学合作的模式,在其与南大,与中科大,与西安交大的合作中也能看到影子。只有不限于一家高校才能真正实现“硅谷-斯坦福”的落地。

结语:

百度与中科院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体现出百度在校企合作探索上的AI为先、工程师和国际化思维,这种思路值得借鉴。在“中国创新”的大环境之下,更多中国企业和高校会牵手合作,走出形式化合作的藩篱,规模化复制“硅谷-斯坦福”模式形成协同创新矩阵。创新再结合本土市场优势(人口红利、经济增长红利、消费升级红利、互联网+红利),中国完全有可能再现硅谷传奇。

随意打赏

深度学习领域百度ai平台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