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资经济市场?米家生态链要做的不止于此
做手机的小米终于做了一款真正跟“米”有关的产品。今年3月底,雷军宣布推出小米旗下全新品牌米家,同时带来米家的第一款产品——售价999元的米家压力IH电饭煲。
当一部分“吃瓜群众”还处于懵逼状态时,这款米家压力IH电饭煲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同品类销售之冠。即使是发布已有半年,米家电饭煲仍然能稳居第一梯队,天猫700-1300价格段排名及销量均为第一。
高性价比应该是它能快速抢占市场的一大重要因素:高颜值(纯白外观,没有过多按钮设计)、智能(可以根据煮饭的不同地域、不同阶段,自动匹配精准的烹饪曲线),以及低价——米家压力IH电饭煲是由压力IH电饭煲发明人内藤毅领衔打造,并由虎牌、象印等进口电饭煲代工厂德奥通航(原伊立浦)完成代工的。但价格却只有虎牌、象印等进口压力IH电饭煲的一半,甚至1/3。
准资消费生态?亦或是抓住智能家电趋势?
这么看来,小米尝试在家电领域转型开出的“第一枪”是成功的。而在这场“成功”的背后,更有人看的是,“屌丝”阶级向“准资”阶级辐射的消费革命胜利。
诚然,米家压力IH电饭煲无论是从产品定位,还是价格上来说,跟小米当初定义的种子用户都有很大出入。销量的稳居行业前茅,一方面说明小米最初的核心用户也在成长,社会角色与消费能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愿意为一款近千元的智能电饭煲所买单。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款“高性价比智能家电”的定位精准,对需求用户很受用,并且群体也在不断扩大。
对于前者而言,尚且可以打上“准资产阶级”的转型标签,但是对于那些对智能家电有需求的用户来说,是否将他们简单定义为“准资阶级”就有待商榷。毕竟,仅通过产品的品类与定价变化,就简单定义出一个阶级特征,似乎过于片面。
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消费者,智能家电的趋势是共识。用户市场在不断地被挖掘需求,被教育,行业内也在不断变革发展。不仅仅是小米,其他传统家电品牌也在不断开拓“智能线”。只是这部分传统家电在智能转型中,看上去更像只是软硬件的简单升级。比起来,从互联网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小米,在“智能”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更能抓到用户“痛点”——用户在选购产品时,不仅只是为了解决某个单一功能问题,更希望体验到个性化服务,甚至部分自我价值的认同与满足。
就拿米家压力IH电饭煲来说,除了上述的功能特点外,米家压力IH电饭煲还有个最大亮点就是可以用手机远程控制。用手机来控制米饭的软硬;用APP扫描就能识别大米品种、产地信息,以及根据不同米种给出不同的烹饪方案。
对于用户来说,此时的电饭煲不仅仅只是一个煮饭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屌丝用户,还是准资、小资用户,对于智能生活方式的向往,对智能产品传达价值的认同,都能刺激他们买单。低价只是让促使付费的加速器而已。
不仅是卖锅公司,更是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公司、高效率的渠道与商业模式。
小米的野心似乎也并不仅仅只放在准资消费上。继压力IH电饭煲之后,米家还陆续推出了智能摄像头、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产品。这些产品都遵循着:单个产品线,手机联网,低价,快速占领垂直市场的商业逻辑。通过这一方式,渗透到用户生活中,正如雷军在阐述“新国货”运动时提出的那样“米家的这些艺术品,要串起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然,“渗透用户”这只是米家生态链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事,小米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刘德则给出了答案:“当所有这些锅都可以联网的时候,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些用户可以在论坛上评价你每天的使用,在论坛上讨论做点什么好吃的;当我们卖出几百万只上千万只锅的时候,我们是一家数据公司,知道哪个地区的人们吃什么样的米,精准知道哪个地方的人们几点开饭;千万个家庭用我们饭煲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饭煲向用户卖大米,这又是一家精准的电商渠道公司”。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