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APP下载量破3000万,不只是中国版的Instagram!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有一个频繁被提及的概念——降维攻击,说的是宇宙中高等文明攻击对手的一种方法,大概意思是指竞争思维和手段不在一个层次,往往被消灭的一方,并不是被同类所干掉的,而是被高等文明所颠覆的。互联网行业里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网络媒体干掉平面媒体,新闻客户端取代门户网站,微信让手机短信成为了历史等等,都是降维攻击的典型案例。
当然,这样的现象并不是频繁出现的,酝酿的周期往往较长,但一旦爆发,就会摧枯拉朽。最近,全景视觉(股票代码:834877)旗下一款名叫全景APP的图片类应用,短期内下载量就突破了3000万,占据了各大应用商店平台的醒目位置。其超强的爆发力和扩散性都带有明显的降维攻击的特征。从名号上看,全景并没有BAT那样高的知名度,也没有大的用户和流量入口的支持,凭什么能一下子爆发呢?玄机就在有望孕育高等文明的“图片”身上。
互联网到处充满泡沫,但是图片依然是一个价值洼地
也许有人会说,图片这个载体形式一点也不新鲜,很早前就出现了。难道一张小小的图片,就具有颠覆互联网乾坤的能力?听起来很难让人相信。但确实在充满泡沫的国内互联网行业里,图片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却被远远低估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中有两个衡量的因素。
一是流量占比和使用频次。在中国互联网整体流量中,有相当高的比例来源于图片。熟悉图片站流量生意模式的人都清楚,图片形式的内容在“吸量”上远比文字强得多,比如你看到一篇文章,阅读完后就会关闭,但图片内容则不同,人均浏览页数会高很多,停留时间也长很多。而且进入全民晒图时代后,记录大段文字的门槛越来越高,但分享一张图片却容易得多。这也催生更大的图片分享需求,继续推高了流量,拉高了使用频次。
二是图片承载的信息更丰富。纵观人类发展史,图片在传递信息、延续文明上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从最早刻在石头上的图画,到绘画时代的画作,再到印刷时代的图片,一直到如今每个人都在自拍、美图的全民晒图分享时代,图片往往能实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目的,是文字、视频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并且在人们“传情达意”生活中占有相当高的权重。
恰恰这两点决定了图片能孕育出大的生意机会。事实上,从世界范围看,图片商业已然爆发,2012年,图片社交工具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后来估值高达350亿美元;阅后即焚的图片社交软件Snapchat,计划明年初上市,据说估值一路飙升到了250亿美元;依然火爆的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估值也已经达到110亿美元,甚至有人认为其比Twitter更有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图片商业在美国已经是香饽饽了,为什么国内图片互联网领域还没有出现一家像样的独角兽企业?未来会不会在某个时间点上引爆?答案绝对是肯定的。这家名气并不大的全景APP,升级后上线不久,下载量即宣告突破3000万,或许就是一个信号。
全景的图片+ 商业,颠覆全产业链的机会
其实,在国内互联网领域,图片商业并非不存在,只不过没有一个真正以图片切入的商业体系。比如微博里可以晒图,但传播的载体更侧重文字,图片仅仅是附属,微博的传播力很强,更适合制造话题和炮制事件,但离人们的生活有点远;微信则是一个强社交关系链的平台,多为熟悉的好友关系的线上迁移,私密属性强,其中也会涉及到碎片化生活的图片分享,只不过图片只是一个组成元素,且私密性就像围墙一样,绑住了图片典型应用场景的手脚。
这表明,图片带来的新商业形态,一定是以图片为核心而延伸出来的应用,套用互联网+的理念,应该是图片+的模式。而且,由于图片具有普适性,无处不在,所以应该存在搜索、电商、社交等横向扩展业务模式的多条路径可走,没有边界限制。换句话说,图片+有机会颠覆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形态。
这恰恰与全景APP所提出来的图片+商业生态吻合在了一起。过去,全景是一家B2B的图片交易平台,拥有超过8000万张专业高清、高质量版权图片,整合了全球500家图片机构的资源,签约了10万摄影师,还逐步延伸出了摄影师、设计师、广告创意公司等自驱动的平台和闭环生态。但如果仅仅是一家图片版的淘宝,其商业空间是有限的,全景APP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创造出3000万的下载量。所以,当全景APP全新升级变脸后,就露出了真面目,拉开的是一副通吃图片搜索、图片导购、图片社交的架势。
以图片搜索为例,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也有图片检索的类目,但往往不带标签和场景,更谈不上精细化运营。相比之下,全景APP的出发点则完全不同,提供了图片上传、管理和分享的功能,能通过智能标签、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读懂每一张图片,并让图片“活”起来。简单体验一下也能发现,全景APP能根据用户的习惯、意愿和需求匹配图片。在这里,图片搜索结果仅仅是一个起点,而远非终点。
说道所谓的终点,图片导购会是一个终点,也更有趣、更有想象空间。未来有可能成为一种基于图片入口的新型购物平台。为什么这么说呢?相比国外消费者的习惯,国内用户更喜欢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浏览、淘货,发现一些有趣、个性化的商品。这意味着,国内大多数用户更喜欢“闲逛”,一开始并没有购买需求,但场景化的图片往往能触发下单的冲动。因此,全景APP打通了从图片到下单购买的通道,让用户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边逛边买。相比传统查找、对比、选择、下单的购买路径,图片导购模式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的颠覆式全新购物体验。
另外一个终点就是图片与社交的结合。以上提到的Instagram、Snapchat、Pinterest等平台恰恰在这个维度上,其也是图片+商业中最大的一块蛋糕。随着全民晒图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图片来分享自己的故事、情感,晒旅行、晒美食、晒时尚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填满了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以往在兴趣社交的分支上,始终没有出现规模化的企业,但在晒图成为习惯后,图片社交让“以图会友”成为了可能。从全景APP升级后的社交功能上看,很明显是冲着兴趣社交去的。
可以说,无论是图片搜索、图片导购还是图片社交,在任何一个分支上有所突破,都可能孕育出远远超过独角兽级别的企业,甚至会颠覆传统应用形态,成就与BAT平起平坐的地位。
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图片孕育“高等文明”
其实,上述判断也是缘于图片+商业的逻辑。目前来看,全景APP的以图片为核心的平台,在用户规模上可能与动辄数亿用户量级的巨头还难以相提并论,表面看,可能与Google、Facebook、腾讯、阿里、百度等企业不在一个竞争维度上,甚至拿望远镜都看不到。但互联网的规律往往是非线性的,试想微博、微信等的爆发和全面普及,也才仅仅三四年的光景。谁敢断言,全景APP的图片+不会是下一个微博、微信?
更值得一提的是,图片+给用户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体验模式。过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大都在寻找痛点,满足需求,提供极致服务。这是以往说得很多的互联网思维的体现。但图片在网购、社交维度上的应用,最大的区别是在创造和引领需求。之前也有一种说法,优秀的企业在满足需求,而伟大的企业则是在创造需求。放在全景APP所开辟的图片+商业版图上,这一说法恰恰做了最佳的注脚。
印象中,全景创始人兼CEO吕辰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目前中国互联网领域还没有出现一家完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公司,以图片为入口的搜索、导购、社交功能的成熟,恰恰能解决人与信息间的关系、人与商品间的关系、人与人间的关系,重构人们生活中的诸多场景和要素,从而真正意义上完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对此,笔者表示很赞同,吕辰的这个洞察,也暗示出了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引领潮流的“高等文明”的兴起。全景要干的事,不是依附在某一个平台上甘当螺丝钉,而是希望用图片去连接世界,用更先进的生产力去改变世界。
对全景来说,幸运的是,当下年轻的90、95、00后用户越来越个性化、圈层化,不同族群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图片能不能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相互沟通直至形成社群化的载体,现在还不得而知,但至少时代赋予了图片厂商和全景这样的机会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