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还是午时已到?科技并购浪潮的思考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海市蜃楼还是午时已到?科技并购浪潮的思考

昨日我们给出了并购条件:

· 核心业务营收增长放缓

· 高现金流

· 增长/稳定的市盈率

今天,不妨根据用这个框架来思考,看看科技行业正在干什么。

并购时机似乎早已成熟

一方面,现在的优秀创业公司成为新贵的速度比以往快得多。

如果将这些新贵(比如 Facebook、Linkedin、Servicenow、Splunk、Workday)与科技巨头对比,不难发现,每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都在前仆后继的走上领导岗位,而且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远超从前。

我们所说的科技巨头,是指那些曾经长期在各自领域担任领导者的公司,比如 EMC(现在是戴尔-EMC)、谷歌、惠普(现在是惠普企业和惠普)、微软、甲骨文、Salsforce.com、SAP、VMware(戴尔的子公司)。

海市蜃楼还是午时已到?科技并购浪潮的思考

(推动并购的因素)

另一方面,科技巨头的走势显示它们的并购条件已经成熟:

核心营收增长放缓——成立。事实上,在泡沫峰值期,巨头们的营收增长率大概可以达到 40%,然而现在普遍只有 10%。

高现金流——成立。现金占市值的总比例约为 20%,接近过去 17 年来的最高点。自 2002 年以来,我们很久没见过这么高比例现金。而且,如你所知,在上一轮泡沫破灭后的十多年里,科技股的市值一直非常低迷。

增长/稳定的市盈率——不一定。我们早已远离 2000 年顶峰期的 140 倍市盈率,现在的市盈率只能算是稳健。不过,只要稳定就够了,稳定是比高市盈率更重要的指标,毕竟市值动荡对收购很不利。

对冲基金的力量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没看到并购案的增加呢?

事实证明,那些积极寻求并购的股东,具有同样的市场属性,会优先筛选某些公司。

海市蜃楼还是午时已到?科技并购浪潮的思考

(对冲基金的目标)

对冲基金瞄准的是那些现金流高、核心业务却在衰落的公司,因为它们想通过股息或股票回购来获得高额收益。这意味着,对冲基金的目标公司不可能投资未来增长点——收购或者研发新产品,否则就会花费过多现金,对短期收益造成压力。

是的,这就是科技行业发生的事情:只要对冲基金所管理的资金规模进一步膨胀,它们在科技巨头中的参与度也就更高。

海市蜃楼还是午时已到?科技并购浪潮的思考

(对冲基金总资产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对冲基金的狙击名单中似乎漏掉了两家公司—— Salesforce.com 和甲骨文。于是,这两家公司在近期的并购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

为什么他们逃脱了对冲基金的把持?

坦率地讲,Salesforce.com 对业务成长做了很重要的工作。即使过去 5 年他们的营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但仍有足够势能令规模扩大 5 倍,成长为一线公司。这种成长速度对于对冲基金而言,无异于是毒药。

至于甲骨文,虽然基本保持平稳的一线公司增长率,但其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掌握着公司大约 25% 的股权。创始人控股公司是另一种预防对冲基金干涉的手段。

(Ps:Google 采用双层投票结构保证创始人控股,不需要花时间对抗对冲基金,因而在科技巨头中,一度成为活跃的收购方。)

「无障碍」公司

一方面,由于科技资产的表现和回报率持续下降,对冲基金正在全面减持科技公司股票。

另一方面,令人堪忧的对冲基金现金曲线,也让所有幸存的巨头通过官方渠道——以分红和回购股票的形式使股东受益,以至于不被基金经理盯上。只有这样,这些公司的董事会才可以自由重组股东结构,追求长期的利益目标。

事实上,近期的并购活动也说明,的确有一批立足战略的「增长型并购」正在涌现。

股权分制后,我们看到 eBay 进行了两场收购(Cargigi,Twice);PayPal 收购了三家(Cyactive,Modest,Xoom),惠普 E 也收购了三家(Aruba,Contextream,Stackato)。

还有,当臭名昭著的基金投资家卡尔伊坎宣布清仓了苹果股票后不久,蒂姆库克宣布苹果 10 亿美金入股滴滴出行。

SaaS 与并购

如果将视野聚焦到 SaaS 领域……

市场上有一种声音认为,不管董事会有什么宏伟蓝图,SaaS 与本地化软件公司相比,收购的内部阻力更大。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本地化的替代软件存在版本迭代问题。简言之,本地服务软件为了维护多个旧版本,需要大量的编程设计、支持和专业服务,让人劳心劳力且花费巨大,更严重的是,当你把这些成本算入收购计划时,它会成倍增加。

比如,在惠普设计产品时,必须支持每个旧产品家族的 n 个版本,不仅是惠普自家的 Openview 管理系统,而且也包括从 Opsware 收购来的产品。这使得巨大设备驱动程序库看起来像休闲小说般臃肿。

然而,软件即服务(SaaS)让我们摆脱了版本迭代困境。

SaaS 将责任从消费者转移至服务商,由它决定兼容矩阵的大小,从而摆脱版本迭代的困境(更不用说,SaaS服务商也有跨越多客户的数据,以确保SaaS的多租户结构能正常运行)。

相比于传统的本地化解决方案,这的确能够为并购扫清障碍。

与经常被束之高阁的本地化服务软件不同,SaaS 的产品带来的效率提升是切实的。将客户成功与服务商的成功绑定在一起,没有哪个激励联盟比 SaaS 的并购更能获得长期成长了。

最终,当谈到软件、SaaS 以及其他并购案时,通过「增长-非增长」的角度来观察是有用的。

还有,只有时间能够告诉我们科技巨头之间的增长型并购是否增加——或许过去一个月的频繁并购案仅仅是一桩海市蜃楼。但是,如果条件成熟,并购案的障碍逐渐扫清,增长型并购自然滚滚而来。

本文由「硅谷投委会」@刘旭阳 编译整理,欢迎转载;

不过一切不表明来源的转载都是耍流氓哟。

随意打赏

海市蜃楼并购浪潮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