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换股东换出了幺蛾子?秦致私有化的3大意图
5月13日晚间,彭博社、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相继报道,汽车之家已经召开董事会审批并通过了汽车之家与平安签署的《Registration right agreement》(股份登记权协议)。该项协议主要是将澳洲电讯尚未注册的汽车之家股权变为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的股份,而这正是澳洲电讯与平安信托股权交割的前提,说明此前澳洲电讯与平安信托关于汽车之家的股权交易已经进入实质推动阶段。
一个月来,汽车之家更换大股东的风波此起彼伏、源源不断。先是4月15日下午,第一大股东澳洲电讯宣布,拟以29.55美元/ADS的价格出售所持汽车之家(Autohome)47.7%的股权出售给中国平安旗下的子公司平安信托。不到24小时的4月16日早间,由汽车之家CEO秦致、博裕资本、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组成的买方团,就向汽车之家董事会发出了私有化要约,准备以31.5美元每ADS的价格,对汽车之家发起私有化。秦致买方团表示其发起的私有化要约将有利于汽车之家的长远发展,并公开指责平安为汽车之家的短期投资者。
换大股东换出了幺蛾子?平安信托入主or秦致买方团私有化
似乎澳洲电讯的退出就有两种结果的可能:要么平安信托入主汽车之家,要么秦致与博裕等三方资本组成的买方团把汽车之家私有化。在外界看来,原本一次大股东的更换,换出了幺蛾子。到了4月19日,平安信托通过媒体回应,汽车之家私有化不影响其投资,并与管理层进行了沟通。同时,有消息称平安信托已经就投资汽车之家发起基金,规模可能高达50亿元人民币。4月27日,汽车之家CEO秦致在一封内部邮件称:“由于缺乏沟通,大股东的退出行为和管理层以及其他公众股东的行为并非步调一致,几方之间对于汽车之家未来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并未形成共识。”
有意思的是,自从澳洲电讯与平安信托的股权交易消息放出后至今,几乎每天都有媒体对汽车之家何去何从的关注和消息报道,原生内容一般在每天3-5条,在自媒体、网媒、平媒还有广电等多个媒体渠道传播。根据我的汇总和梳理,发现这些报道有3个大致的共同特点:首先,渲染汽车之家管理层特别是CEO秦致与平安信托的各种误解,甚至夸大“矛盾”成分。其次,拐着弯说汽车之家私有化的利好,把大股东的股权交易描绘成不顾及汽车之家根本利益的“资本游戏”。另外,强调股权交易产生垄断,有把政府引入此事的意思。
果不其然,5月11日,我留意到有媒体报道汽车之家有公众股东已正式向商务部提交书面实名举报信,举报平安信托涉嫌违反商务部《反垄断法》,该举报已被商务部接收。事情继续起变化,5月12日,汽车之家宣布,已接到公司股东澳洲电讯的通知函,澳洲电信已任命辛西娅·惠兰为汽车之家董事长,而现任董事长陈永正(澳洲电信国际业务总裁)已于5月6日辞去董事长之职,但仍担任公司顾问。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汽车之家的大股东股权交易顺利交割铺路信号。
秦致带头私有化的真实意图何在?背后原因或许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
众所周知,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是李想,并非是现任CEO秦致。李想2015年6月就辞任汽车之家总裁,淡出了管理团队。秦致在大股东更换的紧要关头,以现任CEO身份带头,联合博裕资本、红杉资本、高瓴资本要对汽车之家进行私有化,这不同于万科宝能之争是创始人王石发起,也和爱康国宾创始人张黎刚拒绝美年大健康恶意收购迥异,不禁让人对他私有化汽车之家背后的意图产生好奇。
尽管秦致在过去一个月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就私有化表态,称汽车之家私有化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的重要决策,而管理层私有化无论从出价还是远景来说,都是“市面上最好的选择”。但综合各方面情况,我分析这私有化背后或许还有三个原因——
1 、秦致的权益没有被大股东满足。 似乎这不是秦致在汽车之家“翻脸”的第一次,媒体报道当年李想邀请秦致加入汽车之家,董事会讨论秦致的期权问题时,董事会给出的比例并不能达到秦致的要求,是李想主动拿出了自己的部分股权补了上去,秦致才最后答应的。截止到2016年2月底,汽车之家年报显示,创始人李想持有的股份有2.6%,现任CEO秦致持股仅为2.9%。这次大股东的更换,作为CEO秦致不可能事先不知道消息,而所谓的“缺乏沟通”,或许是跟当初加入汽车之家的情况类似,秦致作为职业经理人想在大股东更换之际索取更多股权和公司控制权,可能因为没有达成一致,秦致再一次“翻脸”。
2 、秦致及部分高管成员在大股东更换后的失势和被边缘化的隐忧。 秦致虽然不是汽车之家创始人,但不可否认,业务的发展和最终上市,他功不可没。秦致曾在公开场合说,“汽车之家这个网站不是我的产品,但汽车之家这个公司是我的产品。”这话强调了他加入晚但治理公司和上市有功,在职业经理人伦理和公司控制权之间,秦致意识或已模糊,他和部分高管成员担心大股东更换后,自己会在公司失势和被边缘化。私有化的提出,有点像最后一搏,似乎在提醒现在和未来的大股东,他们是有能量的。但过去一个月的私有化提出及后续系列动作,或许已经适得其反,让秦致们在大股东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3 、资本层面的利益最大化和搅局成分凸显。 博裕、红杉、高瓴资本掺合秦致提出来的私有化,貌似“进退有据”:秦致对汽车之家的私有化成功,三方资本就入局获取利益,回归国内A股更可以大量套现。若不成功,不排除三家资本拥立秦致另立门户的可能,然后利诱一部分团队成员出走,甚至“截取”汽车之家原来的广告客户资源。对于一家公司,初期看人,中期看产品,长期看模式,汽车之家历经11年成功上市走向了长期发展,期间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汽车营销模式,即便是同样一批人,不同的天时地利,也未必能造就第二个汽车之家,更何况这个垂直细分领域汽车之家已经领先。所以秦致出走不一定会再有在汽车之家这样的成功,而私有化对公司大多数员工而言,既无明显的利好,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梦想和具体规划的激励。这时候资本层面的搅局,不外乎是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房子是主人的还是管家的?汽车之家私有化的剧情正在反转
财经圈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基本可以形容这次汽车之家换大股东的幺蛾子:大股东澳电像一套房子的主人,秦致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好比主人之前聘请的管家。主人正要和买家平安信托签卖房协议,这个时候管家才跑出来说“你别卖给他,我要买”。管家打理这个房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没有事先的优先收购权,房子的主人并不是管家,那主人澳电出售47.7%的股权给平安,也就顺理成章。而随着美股股市回暖及中概股集体回归A股,迎来转手股份的时机,澳电抛售汽车之家这个非主营业务,迅速回笼资金,无非是想给股东分红,让新财年的年报更好看一些。
进一步讲,平安信托成为汽车之家的“新主人”,对汽车之家应该也是好处更多,其中有3点比较突出——
1 、资金支持:平安信托能给予汽车之家直接的资金,支持其继续发展。 平安信托所在的平安集团总资产已经超过4.63万亿,仅2014年的营收就达到4628.82亿元人民币,简单说,就是平安不差钱,汽车之家成为该集团一部分,团队壮大和业务扩张将得到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2 、资源扶助:背后的平安集团在汽车领域的强大资源扶助。 截止2015年7月,平安集团已在汽保行业、养护行业、维修及配件、二手车及汽车租赁、新车电商行业等多个汽车领域有所涉及。对于汽车领域,一来平安比澳电更“懂行”,二来平安从来不隐藏自己对该领域的雄心,2016年2月,有消息称平安好车根据平安集团3.0开放战略,以服务平安集团3000万车主为主,将进行业务模式调整。汽车之家进入到平安集团的全产业链,利润就不止现在的11亿,可能产生几何倍增的效应。
3 、产业升级:有助于汽车之家从汽车资讯平台快速升级为综合交易平台。 媒体报道,平安集团的3.0开放战略不再局限于平安内部的综合金融体系,将会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向全行业开放,携手金融同业伙伴,共同利用新科技,打造更加强大的、开放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其实,一切产业最终的指向,都是金融。平安入主汽车之家,产业的升级是一定的,过去的汽车资讯平台角色会升级为综合交易平台,而且这个速度是加倍的。
汽车之家现任CEO秦致(图据网络)
汽车之家的管家与主人之争,越辩越明,5月13日董事会通过澳电股份登记权协议,让这场私有化的剧情发生了反转。秦致的何去何从尚未明朗,但反收购行动能否成功,还要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由于汽车之家半数左右的股权掌握在澳洲电讯手中,而且澳洲电讯与平安信托关于汽车之家股份交易的障碍正在被逐渐扫清,结局似乎已经很清楚。
私有化纷争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汽车之家处于业务发展的向上时期,公司最核心的资产不是股权也不是管理人才,而是11年来累积起来的几千万用户。更换主人也罢私有化也好,谁离开也不可能一下子把这些用户带走。倘若纷争的闹剧不幸影响了业务品质,进而影响了用户体验,损害用户利益就会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这又是汽车之家公司管理层、普通员工和股东包括散户公众股东们不愿意看到的。
李燕和伙伴们的微信公众号:天方燕谈(ID:tianfangya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