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企业成功转型之时国内同行都在做什么呢?
松下裁员、东芝裁员、日立裁员、三洋转售、夏普变卖……在种种关于日企不行了的消息中,最经典的莫过于“索尼,你今天倒闭了吗?”
当我们听到这样的消息,某种自豪感似乎是应该要从胸中升起的,毕竟在我们目光所及之处,日本家电的日薄西山之势已无法挽回。
但,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日本家电企业真是因为中国家电企业的崛起而被揍的满地找牙么?
估计事实要令热血沸腾的你失望了。
更接近于真相的事实是:因为家电不赚钱了,所以日本人主动不干了。一如当年IBM把PC制造甩给联想一样,当时我们也有过类似的欢呼——IBM不行了,被中国制造彻底干趴下了。
欢呼犹在耳边,事实却如同大耳刮子一样让我们眼冒金星,IBM们依然挺好的,倒是当初的那个胜利者看上去一直陷于多事之秋。事情就是这么残酷。当IBM、松下、东芝们诱人接盘的时候,我们习惯性认为它们是在溃败。
日本某家电企业高管曾向外界表示,“我们最怕的是,消费者对我们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做家电的时代。”
事实上,对于很多中国消费者来说,索尼、三星、LG、日立、飞利浦就是生产电视、冰箱的厂商。这一根深蒂固的印象影响了我们对于他们转型是否成功的判断。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的日系品牌手机虽然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手机摄像头大多产自索尼,风靡全球的iPhone浑身上下有一半的元器件来自日本制造商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当制造业的利润日渐微薄,世界消费电子巨头们也有意识地收缩竞争激烈的B2C市场,转而将精力转向市场更为广阔的B2B领域,去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攫取更高利润。
中国家电企业的创新之惑
当我们一边接盘日系家电厂商的各种资产,一边确实要开始反省——别人不要的,真是我们需要的么?
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曾表示,“过去我们曾以日本、德国制造业为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技术是集成性和改良性技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试错。但这些年,中国已经不具备这样的产业氛围,我们偏向于走美国模式,IT软件产业先行,在核心制造业领域与日、德又拉开了差距。”
以上,就是国内传统电子制造企业所急于改变的现状,想要在技术上追赶国际巨头,没有核心技术,仅仅依靠IT化、互联网化式的浅表性创新无异于痴人说梦,自得其乐。参考日韩企业的转型之路,无不是将业务重点向更具技术含量的核心技术上转移,打造属于自己的全新商业模式。
什么才是创新?华为公司领头人任正非曾公开表示,“公司员工要在主航道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不能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
任正非一语道破天机——没有产业积累的创新口号都是葬歌。
如今,海信开始向曾经的世界家电巨头GE学习,向医疗电子方向转型。业内人士分析,海信进军医疗电子,实欲复制其在智能交通、光通讯等B2B业务的成功模式,与西门子、松下、GE等全球商业巨头殊途同归。
放眼国际市场,GE、飞利浦等消费电子巨头的医疗板块收入都已经占到了总营收的10%以上。在总营收上,GE医疗业务占比16.2%,西门子医疗业务占比达17.5%,飞利浦甚至高达45%。
马云超越了其他竞争者,成为一个时代的领跑者,但是马云也表示:“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医疗健康产业!”而目前BAT三大互联网巨头都在医疗领域有所布局,或投资、或提供数据支持、或引入合作伙伴,医疗行业已经成为企业转型的新风口。
医疗会是国内家电企业转型的风口吗?
从业务形态来看,家电企业转型医疗有着先天的优势。海信医疗公司副总经理高川说,“海信在显示技术上的深厚积淀催生出了医疗电子业务。”
实际上,海信在显示设备上的技术积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甚至拥有属于自己的视 频解码芯片。现代医疗的诊疗过程处处都离不开超高清显示设备,也许医疗确实是中国家电企业转型的最佳选择方向。有一个数据可以支撑起行业未来的广阔想象空 间。据《中国统计年报》显示,2014年中国的医疗支出占GDP比例仅为5%,而这一数字在美国则接近18%,近三年,国内医疗支出增速13%,预计未来 10年仍会保持在10%以上的高速增长。
2014年,中国GDP为63万亿,即使以医疗支出占5%计,那也是3.15万亿的市场。如果假以时日,中国的医疗支出水平追平美国,那就是至少11万亿的空前巨大市场,更何况中国的医疗支出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市场之大,毋庸置疑。
世界很大,中国市场更大,也许,当日系家电企业纷纷实现甩包袱转型的同时,我们自己的家电企业也会成功抢占到医疗电子这一下一个产业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