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宣布倒闭,无人机泡沫破裂
英国《卫报》1月16日的报道称,美国无人机制造公司Lily Robotics(以下简称lily公司)停业倒闭,公司将在未来60天内退还消费者购买无人机的费用。
Lily公司由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两个毕业生创办。2013年,lily创始人在毕业旅行时发现,自拍杆很不给力、不解渴,于是想到要研发一款具备“跟飞”功能的自拍无人机。
两年后,他们做出了原型机,并制作了一个宣传视频。在视频中,lily能实现掌上起降和防水。最大亮点是抛飞功能。用户可以跟放鸽子一样,把lily无人机往外一抛,无人机就会自动起飞。用户只需要挥挥手,无人机就会跟着你拍照和录视频。
这个视频很快让lily走红。大量风险投资找上门来,lily挑挑拣拣,选了几个老牌知名VC。他们自信满满,所以早期不愿意多融资,只拿了少量资金。
Lily选择在网上预售,一开始定价是499美元,很快就涨价到800美元,预定量超过6万台,但却在三次推迟交付后倒闭。外媒报道称,第一次是因为供应链的技术跟不上,第二次是因为产品技术和软件细节需要完善,比如抛飞功能。第三次是lily推迟交付的同时,资本市场变冷,中国的大疆等厂商快速发展,lily的融资遇到问题,最终导致项目流产。
就在lily倒闭的同时,多个国内外无人机公司也被爆裁员。
在lily之前,欧洲迷你无人机Zano就已宣布破产清算。Zano曾在国外主流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打破众筹金额纪录。美国无人机公司3DRobotics也进行了裁员,并退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向企业市场转型。
投资了多个无人机项目的英诺天使合伙人李竹认为,低端消费级无人机将类似手机市场,出现手机设计公司这样的阶段性机会,高端消费级无人机对资本要求门槛提高,天使投资的窗口期即将过去。
迄今,无人机的应用主要是在航拍、农林渔牧、电力巡检、安防和物流等领域。其中,无人机对航拍市场影响很大。几年前,航拍从业者一天的收入能有两三万元,现在航拍市场的服务价格基本是一天5000元。
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国无人机公司高管。他所在的这家无人机公司正在寻找一条差异化道路,来试图避开大疆的竞争。
以下是他的口述,由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整理。
这个行业有一些结构性的难度,导致大家一个个败下阵来。比如Lily 在宣传视频里提到的抛飞功能。
抛飞需要飞机在螺旋桨没有启动的时候进行操作,要不然容易伤到手。飞机抛出去之后,你要保证飞机反应速度比飞机因重力下降的速度要快。这很考验计算能力。
而且,如果你抛出去的时候,飞机是反过来的怎么办?就算你抛出去是正面的,但一遇到大风,飞机翻转过来怎么办?这些都是需要技术攻关的。
就算这些技术你都能实现,你如何把这个功能以一个比较可控的成本来实现标准化量产?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我猜Lily 一定是在抛飞技术上遇到了一些不可逾越的难题。Lily 的研发团队实力并不强,这也是中国无人机玩家们的集体短板。中国无人机行业,研发团队数量超过200人的公司不会超过3家。
现在出问题的中国无人机公司,主要是冒进造成的。
很多公司盲目乐观,看到大疆的产品卖得好,市场被证明了,就认为市场要爆发了,担心自己的货不够卖,很不冷静地储备了很多货,导致库存积压。我知道有人储备了几万台库存,但现在只卖了几千台。这样一来,资金压力就很大,裁员也就难以避免。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产品都在复制大疆,缺乏差异化,很容易被大疆同价位的产品打压。
大疆产品的工具属性已经很强了,但市场上很多产品停留在玩具阶段。虽然价格便宜,但飞不了多高。尤其是在冬天,最多飞个两三分钟,但大疆能飞几公里。可能你的第一批产品有人买,买回去之后被吐槽,然后影响第二批用户的购买热情。
大家没有在自己的创新领域进行突破,反而是在大疆的主航道上去竞争,而且用的是大疆擅长的招数去作战,这是大家失败的主要原因。
要么跟行业主流产品完全差异化,要么有足够产品竞争力,两个都没有,肯定走不下去。
现在无人机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初创企业的风口期已经过了,市场进入到冷静期,变成了一个有门槛的市场。资本也开始聚焦到C轮以后的项目,早期无人机团队拿到投资的可能性很小了。
不裁员就要倒闭,裁员不管用的话,可能就要卖身了。现在很多无人机公司的投资人已经急了,开始往被投项目里派人,很多无人机团队失去了对业务方向的控制,行业很快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