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Navdy等HUD项目都进了哪个坑?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年前,Navdy仅凭一段Demo视频就敲定了650万美元种子投资,并在预订开始的首周内斩获100万美元订单。而整个2014年,Navdy共获得了1.7万个订单。作为见诸媒体的第一个HUD创业项目,Navdy收获了惊叹声与喝彩声,并让国内一批创业者激动不已。

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成立于2013年的Navdy,依然未推出正式的产品。此时,国内的Car+、车萝卜、光晕也在跃跃欲试,但也是尚未见证产品。所有前述的HUD项目,采用的核心技术都是DLP,一项由TI(德州仪器)发明于1987年的光学成像技术。

DLP,即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学处理),是一种与LCD液晶成像齐名的光学技术。在1996年被首次商业化后,DLP被广泛应用于投影仪、电影放映机,以及电视机上。尤其是放映机市场,DLP占据了85%以上的份额。相比胶片的色彩衰减,DLP保真度非常高。

为何要特别提及DLP?因为这可能是Navdy迟迟没有发布产品的根本原因。一位朋友,“致驾”的CEO郁康锐表示:“DLP虽然有很多技术优点,但工作温度极大的瓶颈。这一点TI自己也在努力攻克。”

作为HUD硬件的核心技术,DLP发展相对成熟,色彩数量、动态表现、分辨率都非常优秀,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LCD,比如清晰度、色彩衰减、对比度等。但DLP存在一个尚未完美解决的“先天缺陷”,那就是工作温度、或者说热管理问题。

一般来说,DLP光机的工作温度,以10~30℃为宜,最佳工作温度是25℃(±5)。在热管理控制优秀的情况下,0~40℃也是可以实现的。但要做到出色的热管理,对于每个HUD团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就像是电动汽车一样,环境温度过低时,要先进行预热才能启动;环境温度过高时,就要进行冷却处理。

在一个只有iPad Mini尺寸大的HUD上,要实现对DLP光机精确的温度调控,这才是项目最核心的难点。Navdy的攻克重心也在这里。如果环境温度过低,设备通过半导体加热片或电热丝的手段,对DLP进行加热处理;如果温度过高,就要通过风扇驱热。

所以,采用DLP技术,热管理是一大问题。这就势必对设备的体积、成本,以及噪音控制提出较高的要求。在非正常温度区间内,为了保护其内部最核心的DMD芯片,DLP光机是默认关闭的。

DMD,即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是DLP的核心零件,也是光机的成像芯片。在一个DMD芯片上,最多可以集成230万个镜面,实现2048*1152的分辨率。而在色彩数量方面,放映机级别的DLP可以生成35兆(百万的百万)个颜色,人眼对色彩的判断也不过是1600万色而已。

除了DMD以外,DLP还包括色轮(Color Wheel)、透镜、光源等零件。其中,光源通过色轮(一般有红、绿、蓝、白)投射到DMD上,DMD按照控制板的开关信号,再将光线通过镜头反射到屏幕上。人眼看到的图像,就是依靠DMD上几十万、上百万的镜面,在开关信号的控制下,所发射的光线。每个镜面代表一个像素,变换速率高达1000次/秒,或者更快。

这样的精密仪器,对于投影、放映机,以及电视领域有很大用途。但在汽车这个场景里,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作为长期存在于户外的交通工具,车内的温度区间非常大,严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国内的HUD创业团队,也都跟着Navdy跳进坑里了。”郁康锐表示。

在南方,夏天车内的温度在阳光直晒下可以达到70~90℃。在北方,冬天最冷的时候,车内可到-10~-20℃。当你上车的时候,HUD要进行降温或加热,等它温度适合了,你已经到达目的地。要克服这一点,HUD设备除了DLP核心外,还要搞一套热管理机制。由于温度的变换范围大,这类设备(包括行车记录仪),一般不会内置锂电池。所以只能连接车载12V电源接口,或OBD接口。那么,布线又是一个问题。

所以,你看到的Navdy的Demo视频,看起来很炫酷、很科幻、很未来,但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复杂的热管理,让它的进展比预期要缓慢很多。此外,用户界面、手势控制、软件服务,以及系统稳定性,都会是阻碍Navdy问世的绊脚石。如果要跟手机上的App联通,那么Navdy就要开发其对应的HUD版本。

在2015年4月份完成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后,Navdy的上市日期依然望眼欲穿。现在,你可以以299美元(约合1900元人民币)预订该产品,其正式售价是499美元(约合3186元人民币)。据Navdy发给用户的邮件称,产品预计在2015年第三季度出货,“更确切地说是9月份”。

目前,一直没有上市消息的Navdy,已经让它的预购用户产生了焦躁情绪。在知名论坛Reddit上,部分用户正在考虑取消订单。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