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上班发红包“钓鱼执法”凸显社交平台尴尬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智能机顺势成为了人们的一项“新生器官”,人们在享受着时代发展红利的同时,这个“新生器官”对我们原有的生活又会产生“人体排斥”的即时负面效应。

新年上班第一周,一篇老板上班时间发微信红包的新闻,更是将此演绎的淋漓尽致。

老板上班发红包“钓鱼执法”

1月6日,《成都商报》一篇《红包烫手上班时间董事长发红包抢的员工各罚500》的报道,吸引了各大媒体的纷纷转发,并成为新年第一周继“上海地铁凤爪”事件后第二个热点话题。

据该报道称,当下员工上班期间玩手机、抢红包俨然成了各大公司常见的办公场景,某公司老总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磨洋工现象,规定上班期间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比如玩游戏、网聊、看电影、玩手机,包括微信发朋友圈、抢红包等,否则罚款。新年伊始,为了测试最新规定成效,该公司负责人便在工作期间于公司微信群中发了个红包,结果数人中招,参与抢红包的前三位员工更是各被罚500元。

社交平台混淆工作与生活凸显尴尬

姑且不论该公司老板行为是否“孙子”,从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来的则是现在各种应用社交软件的弊端。

毋庸置疑,微信等社交平台确实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也因此很多企业将此作为了解决内部沟通、协作甚至与客户联系的移动工作平台。

然而,微信作为一款现象级产品,是腾讯“连接一切”战略的主要承担者,从社交到互联网金融,直至LBS无所不包,本来一个简单的社交平台衍生出来的东西已经越来越成为“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显然,微信已很难平衡社交与通讯,更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混淆在一起难以区分。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发现,在给工作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微信等社交平台已逐渐成为员工工作效率的杀手,员工在上班期间甚至无论在任何场景下,都时不时地低头玩微信。

当然,不只是微信,即便是标榜为移动工作平台的阿里钉钉,也同样捆绑了支付宝红包、优惠券、免费打车、优惠购物等等各类生活、娱乐类社交功能,成为名符其实的“移动工作社交平台”,同样陷入将工作与生活混淆的尴尬境地。

同样是社交平台,国外的应用则是另外一个样。去年2月份,Facebook决意收购WhatsApp,就昭示了一个现象——欧美国家的移动版图是“社交的归社交,通讯的归通讯”。也就是说,私人空间与公众生活界限分明。而国内的社交平台则不然,微信更是集通讯、社交平台于一体,这是立体式的思维,但也酿成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更尴尬的是,国人还不能明晰“公”与“私”的边界,信息这条河流的闸口开始泄洪,游在其中的人,还不明白什么是隐私?什么是信息,什么是公众传播?于是形成今天的各种奇葩,什么都晒,什么都吐槽,什么都转发,即使对方躺在手术台上,小手一抖也点了一个冷酷的赞。

其背后不是价值信息,而是漫溢的荷尔蒙。唐朝开国之初,以考取士,李世民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现在,微信就是这样一个彀。

该不该将生活与工作分开?

扯得有点远了,还是回到老板上班发红包这篇新闻。平心而论老板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毕竟上班期间用微信干自己的私事影响公司的整体效益,换位思考也是可以理解的。员工方面也有自己的苦衷,微信作为现象级终端应用,员工间的内部沟通、客户间的外部合作都需要一个交流工具,弃之不用又难免因噎废食,使用的话诱惑又太多,看到个红包不抢的也显然有悖人性,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大禹那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境界。

这就又回到了一个大家争执的老话题——到底该不该将生活与工作分开?很显然,将生活与工作分开,无论是从企业经营者还是企业员工角度,都是受欢迎的!而国外将社交与通讯分开的方法,无疑是比较可行的。

正是基于此,国内已有不少企业限制员工用微信、QQ等生活类社交平台与通讯工具,转而采用专业的移动工作平台。2015的曝出的奇虎360为防微信这类生活类社交平台泄密,规定公司内部交流仅能使用蓝信这类企业级安全移动工作平台,就是典型的例子。

有业界人士认为,蓝信这类专门针对企业移动工作而开发的平台,其安全、专属、移动工作统一入口的产品特性,很好地将工作与生活区隔开来,未来会有更多企业采用,并将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而这也或许正是中国联通、奇虎360等巨头公司看好并斥巨资进行战略投资的主要原因。

写在最后:

老板“钓鱼执法”初衷是好的,为了提升办公效率,可是效果却事与愿违,即使被罚员工能起到以儆效尤的警惕作用,可是员工忠诚度却也耗之殆尽。好的制度可以让一个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却可以让一个好人变成坏人。别向周扒皮一样去监视员工,而是应该去清除掉滋生诱惑的土壤,或许采用像蓝信这样的企业级安全移动工作平台,是不一个不错的选择。

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