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Tesla 将发展成价值万亿美元的公司
一个人如何才能打造出一家价值超过万亿美元的公司?同时,还有机会让自己成为全球首个万亿富豪?
如果你既能像约翰·D·洛克菲勒那样掌控能源行业,又能像亨利·福特那样掌控汽车行业,以这两大行业的市场规模绝对够你达成这一目标。
问题在于,你如何才能系统地吃下这两大行业呢?Elon Musk 为 Tesla 前后十年所规划的两份蓝图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去做:
首先,你要能做出一辆超级好用的电动汽车。然后,你要能用规模化生产大幅度地降低电动汽车成本,从而占领住汽车市场。紧接着,你要能扛住石油行业的垂死反击,进而用太阳能和清洁能源做后盾占领住能源市场。
如果 Tesla 接下来的新蓝图真能实现的话,Musk 无疑将牢牢控制住电动汽车和新能源行业的主动权,达成这样的财富目标实不过顺手牵羊而已:
整合能源的再生与储存: 创造出惊人高效的太阳能屋顶,并无缝整合电池储能功能
扩张电动汽车产品线,以覆盖主流的地面运输需求
自动驾驶: 通过 Tesla 车队庞大的学习能力,开发出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的自动驾驶功能
车辆共享: 闲置时间内,让你的汽车通过自动驾驶和分享经济来为你赚钱。
不过,考虑到近期 Tesla 收购 SolarCity 计划所面临的反对声音,以及 Autopilot 功能因车祸而遭受的质疑声音……一万亿美元似乎只能是个遥远的数字。然而,稍微回顾一下 Tesla 从创立至今,如何一路都是用实际行动来回应外界的批评和质疑……我们就有理由相信,Tesla 还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我们,它能够做到。
尽管 Elon Musk 绝非是最早意识到电动汽车的潜在机遇的那个人,可一旦他意识到了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可能性,他就头也不回地扎进了这个领域。他已经用自己的工作成果告诉人们,这样的电动汽车技术是可行的,这样的电动汽车行业也是有可能的颠覆世界的。
蓝图
Tesla 纯电动汽车的技术源头是 AC Propulsion 的 tzero 纯电动改装车,那是加州一家为业余爱好而生的小型公司。tzero 原型车的发动机功率为200马力,起步加速到60英里时速仅需4.07秒,这一速度下的续航里程为100英里。Musk 他们最初的想法只是商业化量产该原型车,但这种提议直接被 AC Propulsion 拒绝了。
于是,他们就决定成立 Tesla 来自己生产,同时寻求 tzero 车型相关的技术授权,然后把 tzero 的动力系统装进莲花 Elise 跑车的底盘,这就是后来的 Roadster。
最初的计划只是生产一辆原型车。很快,2005年1月27日,一款全新电动汽车原型就被打造出来了,然后是第二台。紧接着,在2006年,他们相继做出了黑色和红色的两台工程原型机准备用于量产。
这时候,只有把公司本身打造成一门靠谱的生意,量产才能够进行下去。他们的商业策略是这样的: 从少量高价产品入手,然后随着核心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的进步,逐渐向大众负担得起的车型过渡。 因为,“手机、电冰箱、彩电,最初都不是为大众设计的地段产品,这些产品一开始都是比较昂贵的,是为那些具有相应购买力的人量身打造的。”
用 Musk 10年前所宣布的那份蓝图中的话来说,就是:
打造一款高档跑车
用它所赚来的钱打造一款中等价位汽车
用它所赚来的钱打造一款低价位汽车
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再提供出一种零排放的发电方式(太阳能)
不要告诉任何人(这些秘密)。
一位热心的 Musk 粉丝把 Tesla 的商业计划做成下面这张图:
第一步:Roadster 蹒跚起步
向超级土豪市场推出高价、小批量汽车。 推出第一款产品时价格很高,但确保汽车的高档品位,使其物有所值,即生产出的汽车足以媲美法拉利,那么定价为10万美元也就没问题了。
尽管万事开头难,但 Roadster 最艰难的部分并非是一开始的原型车。诚然,原型车阶段也遇到过一些问题,特别是关于安全问题的噩梦场景:某个有名的富人因为这辆车的电池爆炸而葬身火海。直到 Tesla 的测试团队找到一种排列电池的方法,能够阻止火焰从一块电池扩散至另一块。尽管测试过程炸毁了数千块电池,他们总算找到了防止爆炸的方法。
解决这些问题所造就的全新电池技术,是 Tesla 得以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而要说 Tesla 早期阶段的最大错误,当属 Roadster 的变速系统。一开始,他们委托英国专业设计变速系统的公司 Xtrac 来为他们生产变速箱,并希望这些经验丰富的变速系统专家能够相对轻松地制造出他们想要的部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供应商不会为一家微不足道的硅谷创业公司来动用他们的顶尖团队的,Tesla 拿到的第一个变速箱仅运转了40秒便告报废。
变速系统的问题依旧迟迟不能解决,Tesla 意识到传统的双速变速系统是不可行的。为使 Roadster 能够以单变速系统实现迅速从起步到60英里时速的加速效果,Tesla 不得不重新设计汽车的发动机和变频器,并减轻一些车重,“基本上是重新设计了整个系统”。
与此同时,Tesla 的资金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特别是在 Roadster 的成本控制上。原本这辆跑车,Tesla 是打算卖8.5万美元,因为他们预估出来的成本大约只有6.8万美元。但每个人都知道这一数字是错误的,认真调查核算后的成本则超过了17万美元。
混乱的公司运营状况迫使 Musk 采取行动,赶走了首任的 CEO 兼联合创始人 Martin Eberhard。又换了两任 CEO 之后,Musk 不得不亲自出任 CEO。但公司的钱却用完了,原本估计研发成本为2500万美元的 Roadster,到2008年已经耗费掉了1.4亿美元。
硅谷八卦博客 Valleywag 将 Tesla 的 Roadster 评为2007年科技公司最失败的项目。“汽车真相”网站则专门开设了一个名为 Tesla Death Watch(Tesla 死亡倒计时)的栏目来幸灾乐祸。
灭顶之灾,反而令 Musk 更卓越
2008年的上半年,对于资金的问题,Musk 在一次晚餐上表示,“我会把最后一分钱都花在公司上,即使我们得搬进贾斯汀(Justine Wilson,Musk 第一任妻子)父母的地下室。”
然而到6月16日,搬进地下室的可能性也消逝了,Musk 在这一天办理了离婚手续,并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经历一场充满煎熬的离婚诉讼。尽管最终达成了和解,人们还是通过贾斯汀的亲笔博客,诸如“我曾是一个创业者的妻子:美国最混乱的离婚内情”,第一次接触到 Musk 针对家庭的强硬作风,这使 Musk 苦心经营多年的公众形象轰然倒塌。
这样的危机无疑令他面临困境的公司更加雪上加霜。不幸的是,8月2日,他的火箭公司 SpaceX 的第三次发射再次失败,第二家公司也陷入困境。Musk 自己都承认,这让他严重怀疑自己的生活过不下去了,汽车做不下去了……他觉得说不定一切就都完了。
所幸,9月28日,“猎鹰1号”火箭的第四次发射顺利成功。但财务危机接踵而至,因为接下来“猎鹰9号”和“龙”飞船研发项目,在传统航天业中,任何一个的成本都要在10亿美元以上。SpaceX 必须找到办法仅用10亿美元的零头来完成两个项目。
与此同时,Tesla 仅剩900万美元资金,而公司每个月正常运转都需要消耗400万美元。两个月后,火已经烧到眉毛了。为了给投资人一些信心,Musk 竭尽所能将自己仅剩的财产和资金投入公司。他又争取到 NASA 的允许,从 SpaceX 借给 Tesla 一笔钱。另外,Musk 参与投资的数据中心软件公司 Everdream 被戴尔收购,并从中赚得1500万美元,这笔钱救活了他的生意。
Musk 自己筹集了近2000万美元,并要求现有投资人也拿出同样多的资金来支持公司,他们答应了。但 VantagePoint 资本转而打算瓦解 Tesla,并驱逐 Musk。不过,NASA 让 SpaceX 如愿拿到一笔16亿美元的发射合同。Musk 决定虚张声势,他告诉这帮投资人 SpaceX 可再借4000万美元给 Tesla,资本家们贪婪了……这笔融资终于在圣诞前夜完成,Tesla 得以顺利在第二天支付给员工薪水。
Musk 得救了。
在婚姻和事业双重危机的重压之下,Musk 承受住了压力,并且依旧专注工作。这样的能力让 Musk 脱颖而出,因为 “经历过那种压力的人大多数都退缩了,他们会出现决策失误。但 Musk 却变得更加理性,依旧能做出清晰并且有远见的决定。”
困难越大,他突破困境的表现就越好。
第二步:Model S 一鸣惊人
向一般土豪市场推出中等价位、中等批量生产的汽车。 借助第一阶段获得的利润,开发第二阶段的汽车。第二阶段的汽车依然比较贵,但其竞争对象更像是7.5万美元价位的奔驰或宝马,而不再是法拉利。
Roadster 证明了 Tesla 的实力,终其产品周期,总共卖出去2600辆。但销售 Roadster 的盈利并不足以支撑 Tesla 接下来生产 Model S 之用,Musk 需要继续筹集大笔的资金,好在 Tesla 好运连连。
2009年3月26日,Model S 正式对外发布。其后不久,到5月份,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以5000万美元买下10%的 Tesla 股份。次年1月份,美国能源部贷款4.65亿美元给 Tesla,要求是 Tesla 汽车必须在美国生产。接着到5月份,Tesla 以4200万美元买到了通用和丰田合资于加州佛蒙特的新联合汽车制造厂,丰田则以5000万美元认购 Tesla 2.5%的股份。然后,6月29日,Tesla 顺利上市,筹得2.26亿美元。Model S 步入正轨。
同 Roadster 不同,Model S 不再基于其他公司的汽车结构,而是“让最基本的物理原理说话”,从头开始进行研发与设计,专为电动汽车技术而打造。完全弃用传统的发动机之后,Model S 可以像赛车一样来设计全新的车身,把重型零件安排在汽车的重心附近,使用全铝制造,从而带来优异的驾驶体验、出色的汽车性能、极高的安全系数。
还有车内先于 iPad 而出现的17英寸大型触摸屏、天黑时自动打开的车灯、智能的弹出式车门把手……“我们首先要决定世界上最好的遮阳板是什么样子,然后做得比那更好。”
为大批量的销售 Model S,Tesla 的新工厂首先要有这种规模的生产速度。Musk 沿用 SpaceX 火箭工厂的格局来布置 Tesla 内部的生产线——把那些设计机器的工程师安排在生产机器的技术人员旁边,这样便于直接讨论和获取反馈,无形中加速了问题的处理。
整个白色的厂区内基本是一片蠢萌的红色造车机器人的海洋,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厂区只负责制造锂离子电池,另外一个房间内则堆满了用来制作车身的圆形铝材。其中最显眼的一处地方,就是那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巨型冲压机,可以用4500吨的压力来冲压各种金属。
2012年6月22日,第一辆 Model S 正式在这里交货。Model S 从静止到时速60英里仅需3.2秒,是史上最快的4门轿车;阻力系数仅为0.24,行业最低,能大大节省电量;NHTSA安全评级为5.4,是美国政府测试过的最安全汽车。该车被 Motor Trend 杂志列为2012年的“年度汽车”,是“美国仍然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有力证明”。《消费者调查》杂志为 Model S 评分99,是历史上最棒的车。
由于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Model S 的电池足够人们日常出行。但对长途驾驶而言,续航里程就成为电动汽车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跟能够随处加油的汽油车竞争,Musk 在2012年9月宣布,Tesla 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充电网络,Model S 的车主们可以免费使用 Tesla 的超级充电站来给座驾快速充电。截至2016年6月,Tesla 在全球共建有624座超级充电站,计有3708个充电头。且不久之后,这些充电站将完全使用太阳能供电。
不过,Model S 的销售并非一帆风顺。由于 Tesla 的维修系统尚未完善,Musk 承认,Model S 有一段时间的口碑糟糕透了。Tesla 的成交量迟迟提不上去,到2013年2月,工厂甚至面临停产的困境。Musk 再次破釜沉舟,勒令所有员工必须拿起电话充当销售业务员来推销产品,同时以个人名誉和亿万财富来担保二手 Model S 的价值。
为防万一,4月的第一周,Musk 还求助于好友 Larry Pege,让 Google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收购 Tesla,从而让公司得以生存下去。Musk 要求对 Tesla 保留至少8年的绝对控制权,并要 Google 方面再投入50亿美元用于扩张工厂。Google 的律师部门则不以为然,而且当时买下 Tesla 还需要大约60亿美元。Google 犹豫了几周,Tesla 的员工们则出人意料地超额完成销售,5月8日,Tesla 宣布实现了5.62亿美元营收与1500万美元利润。Tesla 估值超出了 Google 所能承受的价格。
号外:Model X
Model X 是另一款中等价位的汽车,一辆全电动、全尺寸的 SUV,原型车首次亮相于2012年2月。Model X 的“鹰翼门”一经出现,便成为舆论上的焦点。
但其生产计划却是一推再推,原计划中的交付时间是2014年初。2013年2月,Tesla 把交付日期推迟到2014年底(可能跟当时 Model S 的销售情况有关);到11月,Tesla 说 Model X 的量产2015年第二季度才能开始;至2014年11月,Tesla 又把交付日期推迟到 2015年第三季度(实际交付日期是9月29日)。
第三步:Model 3 扩大规模
向普通大众推出低价、量产的汽车。 通过第二阶段获得的利润,开发3.5万美元左右的汽车。政府向电动车购买者提供7500美元的抵税优惠,加上燃油节省的钱,中产阶级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Roadster 证明了电动汽车在技术上的可行性,Model S 则证明了电动汽车在生意上的可行性。至2015年底,Tesla 已经卖出了10万辆 Model S,每周生产量超过1000。于是,生产低价位电动汽车的第三步计划,也要板上钉钉了。2016年3月31日,Tesla 正式发布 Model 3,预计2017年底开始交付。
根据 Musk 的蓝图,Model 3 的市场和生产规模,要比 Model S 大上几个数量级。而一旦 Model 3 取得成功,Tesla 公司的价值也将提升两个数量级,从而超越苹果成为全球首个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企业。实现这一点,Tesla 公司需要系统性地扩大规模,第一批弹药便是资金。2014年初,Tesla 以出售债券的方式筹资20亿美元,这是该公司第一次毫不费力地从投资人那里募集到资金。
鉴于 Model S 的生产规模已经消耗了全球相当一部分地锂离子电池,基于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要生产出规模是 Model S 几个数量级的纯电动 Model 3,首先需要生产出此等规模的锂离子电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14年夏天,Tesla 宣布跟松下一起投资建立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工厂 Gigafactory,Tesla 负责运营工厂并调整运维。
根据设计,该工厂一旦进入量产状态,其年产量将比今年全球所生产的全部锂离子电池还多,且质量上更好,价格却便宜很多。这样的电池成本才能让 Model 3 的售价降低至3.5万美元,同时还让续航超过500英里的电动汽车上市销售成为可能。
7月29日,Gigafactory 的正式开工将拉开 Model 3 大规模量产的序幕。Musk 把目前 Model 3 的生产能力定义为0.5版本,他认为尽可能迅速地扩大产能将是 Tesla 未来的关键。现在,Tesla 的工程部门已经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专注在制造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上来,把工厂的生产线本身作为一个产品进行迭代。根据自动化生产的第一原理,大约每2年生产能力即可迭代一次,到2018年,Model 3 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0版本,而版本3则可以实现5到10 倍的产能提升。
新蓝图:太阳能救世计划
Tesla 的对手,看似只是生产汽油车的传统厂商,但真正的敌人却是石油行业。一旦电动汽车真正普及开来的话,传统汽车公司最多不过闹一下小脾气,然后接受损失停产汽油车,转而来生产电动汽车,这样活下去是没有问题的。但石油行业就不一样了, 在美国,有70%左右的石油是用于汽车,如果以后的汽车都不买汽油的话,石油行业就不是闹点小脾气的事情了 ,它要暴跳如雷,拼死也不可能乖乖吃下 Tesla 递过来的刀片。
所以,Model 3 的普及,注定要面对石油行业的强力反击(趁它还有这样的力量来实施反击)。好在 Musk 一开始就有一套合理的逻辑, 太阳能 。
这是因为,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全球变暖随之而来。而关于全球变暖的一个可怕事实,不在于平均温度的上升,而在于平均温度上升所带来的大幅度的极端温度波动,这几年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大量出现就是明证。这种波动趋势加剧的话,出现一天 58°C 这样异常高温也绝非是耸人听闻,而一旦出现这样的一天,就是地球上绝大部分动物、农作物走向灭绝的那一天。而温度一旦波动至 70°C,地球上整个海洋就会蒸发殆尽,一切生命都将荡然无存。
人类避免这一灭世灾难的唯一做法,只能是减缓并停止全球变暖的速度,也就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速度,直至浓度不再提高——亦即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但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要在全球范围内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就必须为全球能源消费找到一个合理的替代品。Musk 的太阳能就是这一替代品,这也是 Tesla 新蓝图与 Musk 商业版图的终极目标。
整合能源的再生与储存
新蓝图的第一项便是创造出美观高效的太阳能屋顶,作为完整的个人供电设备无缝整合电池储能功能,并在全世界实现规模化效应。这是系统地取代化石燃料的关键一步,现在的电动汽车不再直接使用化石燃料,它所用的电力同样不再使用化石燃料,才能实现彻不依赖于化石燃料的可持续能源经济,也就是 Musk 在最初蓝图中所提到的太阳能电力经济。
Solarcity 太阳能屋顶的电池板阵列,结合 Tesla 的 Powerwall 储能系统,可以让用户在夜间也使用太阳能电力,同时有能力应对意外断电的情况,此外在高峰时段使用电池中的电力还无须支付额外的电费。只有提供出这种更为合理的太阳能电力使用体验,最终才有可能帮助个人和公司用户彻底摆脱电网。
收购 Solarcity 之前,是 Tesla 负责制造电池组,Solarcity 再把电池组卖给用户。Solarcity 负责向 Tesla 的超级充电站提供太阳能电池板,再由 Tesla 提供给用户免费的充电服务。收购 Solarcity 之后,可以由 Tesla 统一来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的服务,有利于 Powerwall 储能系统和太阳能屋顶的大范围普及。
扩张电动汽车产品线,以覆盖主流的地面运输需求
扩大生产规模的部分前面已做过说明,这里主要说产品线。
考虑到 Tesla 未来的所有车型都会配备自动驾驶相关的硬件,再加上电动汽车最核心的电池成本,在当前的供应链条件下,从成本上做出比 Model 3 还要低的电动汽车不太现实。所以 Tesla 不推出价格低于 Model 3 的车型是合理的,Model 3 加上准备于2017年发布紧凑型 SUV、小型皮卡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这是美国汽车市场销量最好的三种车型来进一步扩大市场。
而更往后的重型卡车与高载客密度城市大巴则跟随后的自动驾驶密切相关,同时这两种专业运输工具的市场需求也十分强劲。Musk 特地强调,Tesla 的重型卡车将大幅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同时能增加安全性,且提升运营的乐趣。众所周知,重型卡车是马路杀手,自动驾驶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在重型卡车上绝对会比人工驾驶要安全,而解放卡车司机同时还能减少人工成本。全新设计的自动驾驶城市大巴,最大的威力可能不在于解放司机或是提升载客密度以及乘客的舒适度,而在于自动驾驶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变革。
自动驾驶
接下来集中说自动驾驶,随着技术日趋成熟,所有的 Tesla 车型都实现具备容错能力的完全自主驾驶,无论车辆的哪个系统出现故障,自动驾驶仍能安全运转。众所周知,自动驾驶所带来影响将是革命性的,而 Tesla 正在这一革命性的技术上累积优势。Tesla 预计行驶里程累积够100亿公里后,自动驾驶就有可能获得世界各地监管部门批准,而目前 Tesla 的 Model S 车型每天所能积累的里程是500万公里。(2000天,5年左右即可实现?)
对于 Autopilot 因近期的 Model S 车祸所遭受的质疑,Musk 特别说明,Tesla 现在就采用不完全的自动驾驶,而非等将来某个时刻再采用完全的自动驾驶,最有原因的:在使用正确的前提下,这样的自动驾驶已经比人工驾驶安全多了。另外,对于 ”Beta" 的测试版标签,Musk 称此举是为减少消费者对它的盲目信任,并表明它将会得到持续的完善(而默认情况下,Autopilot 功能始终是处于关闭状态的)。而且在向消费者发布之前,每个版本都是经过了广泛的内部测试的。而一旦 Autopilot 安全水平能达到美国汽车平均水平的10倍,"Beta" 的测试版标识就会被摘除。
对于致死事件,除了交出详尽的 Autopilot 技术信息,Tesla 还拿出一组数据作为对比:Tesla 的 Autopilot 功能发生致死事件的行驶里程为208万公里,而美国平均车祸致死的行驶里程则为150万公里。而在 NTSB(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正式听证会上,一位发言人表示。“让我们来了解并找出能从该车祸中学到的东西是值得的,如此一来,我们就能用一种最为安全的方式来广泛使用该自动驾驶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7月17日夜间,在华盛顿特区的一场车祸中,该自动驾驶功能则被证实保住了一位行人的生命。
车辆共享
完全的自动驾驶功能得到批准后,你将可以从任何地方直接召唤你的 Tesla 汽车,同时还意味着在车辆闲置的90%到95%生命周期内,你可以把爱车共享出去赚取收入,从而大大抵消、甚至有可能超出购车车贷的月供或租赁成本。Musk 认为,完全自动驾驶车辆的基本经济效用,将很可能是非自动驾驶汽车的数倍。
自动驾驶规模化的时代,我们也许能以如今十分之一的价格来买 Tesla 汽车,或是更低?让我们拭目以待。
Musk 的新蓝图,首先是基于太阳能电力经济的系统性思考,同时还是对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的规模化部署进行细节上的考量。把自己的一系列创业项目和技术研发真正建立在对全人类命运的系统化思考之上,这样的 Musk 思维是他最异于常人的地方,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他往往能做到自己所承诺的东西。正如 Musk 自己在 Model S 发布会的时候所说过的:
“我也许低估了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但是最终的结果一定令人满意。事实证明,我做到了我承诺的所有事情。”
毫无疑问,大规模地提升电动汽车的生产和市场规模,同时有系统地规模化太阳能电力系统与自动驾驶技术用以支撑电动汽车行业,此等规模的技术和商业工程不仅对 Musk 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系统同样是个全新的考验。其中仅 Model 3 的生产规模一项,就远远超过了亨利·福特当时的量产计划。
不过,根据“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只要能做出一个接着一个的正确决策,进而系统化地实现这样的奇迹,倒也绝非毫无可能。Musk 经历过这样的压力,更大的困境只能刺激他去做得更好。等他做到的那一天,他就真的既能像约翰·D·洛克菲勒那样掌控能源行业,又能像亨利·福特那样掌控汽车行业。
此外,不要忘了,Musk 所做到的事情绝不仅仅是电动汽车和太阳能,还有人工智能、航天工业、超级高铁……Google 创始人 Larry Page 甚至还说过要把他所有的财富都交给 Musk 去施展火星计划。
不管怎么说,面对地球气候有可能出现的毁灭性灾难,我愿意追随一个这样的想法来拯救地球;面对即将取代人类的人工智能,我愿意把全人类的命运放在这样一个深思熟虑的人手中;对于移民并改造火星、把人类进化成一个跨行星物种,除了没有办法第一个登上火星,我愿意去相信他为整个人类所规划的未来。
参考素材:
The Secret Tesla Motors Master Plan (just between you and me)
Master Plan, Part Deux
How Tesla Will Change the World
Elon Musk: The World’s Raddest Man
The Engineer
《硅谷钢铁侠》
如此看来,Tesla 的自动驾驶数年之内就要成为主流,如何来想象完全自动驾驶来临后的世界呢?一部来自80年代的 经典美剧 可以告诉我们不少。
关注公众号《极客视界》回复霹雳游侠, 《霹雳游侠》 第一季的 高清 资源就送给你
更多精彩内容访问:www.geekview.cn
关注我们的微博:@极客视界V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Geek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