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抄阿里、京东的后路,他要做购物版“大众点评”
买买买
创始人: 王宏达、赵正雄
背景: 爱物网、她社区、
百度: 门派、购物点评平台
融资规模: 天使轮1千万元
投资方: 盈动资本、个人投资
王宏达&赵正雄接招
1、“ 与导购平台的区别?
2、用户的评测需求旺盛吗?
3、为什么做全品类而非垂直领域?
王宏达已经是一名互联网老兵了。
1995年,还在上高中二年级的王宏达休学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开始踏入互联网圈子。他和父亲签了一个协议,如果公司做的不好就回去考大学。没想到电脑公司一直开了七年,随后又在搜狐、空中网等多家公司任职,并几度创业。
2016年5月31日,王宏达离开了曾联合创办一年的「她社区」,开始筹划一个和购物相关的新项目,还花巨资买下当下的热门流行词汇「买买买」对应的域名maimaimai.com。「『买买买』这个因购物而生的词语显然是天赐的好名字。」王宏达很骄傲地说。后来有人出价600万购买,他都没卖掉,可见此域名的价值。
尽管王宏达已经拥有8年的女性社区创业经验,内容社区也是投资人追捧的领域,但他并未沿着自己熟悉的方向做,而是转向购物点评社区。「做纯内容社区,还需要考虑变现的问题,但是和购物相关的『买买买』可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离钱也更近一些。」 他说:「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中,阿里巴巴交易额已经破千亿,再次打破历史记录,电商依然是一个值期待的大市场。」
同时,王宏达本身也是一个购物达人,平均每周都要网购三四次以上,据他透露,自己在淘宝上花掉的钱有160多万左右。在购物时,王宏达发现自己在电商平台购物时退货率非常高,平均每五个中就会有一个退货,而且对于陌生领域的产品经常需要很长时间去研究。
「我认为整个消费升级的市场,用户对于网购的需求正在从买便宜的物品转换到买品质的物品,恰好淘宝和京东没有提供口碑排序,所以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大的机会点。」王宏达告诉《接招》。
王宏达把市场现有的痛点归为四类:
1、消费升级大环境下,用户更加关注购物体验,注重产品品质;
2、京东、天猫等现有电商平台的购物评价体系存在缺陷,差评会被隐藏;
3、以KPI为导向的电商品牌没有真正按照口碑排序的排列方式;
4、大多数消费者在进行购物决策时,90%购买的商品是不熟悉领域,决策时间会很长。
因此与小红书、什么值得买等导购类平台不同,王宏达希望「买买买」能够更加中立,不去引导、指导、诱导用户购买,而是为用户提供真实可视的口碑排行。
「现有的电商网站都是按照销量排序,但是按照销量排序通常的结果都是谁投入的钱多,谁就排在前面,我们希望提供一个纯粹的口碑排序,用户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挑选商品。」
王宏达把「买买买」定义为「第三方购物点评社区」,从商品评论方向进行切入。
产品设计之初,「买买买」采用的同样是传统的「好评率」和「差评率」的评分标准,但很快王宏达便发现,「这个方式各大电商平台都在用,但是不够清晰的,所以我们决定用百分制的打分制来确定一个商品的好坏。」
「买买买」社区会点评国内主流的电商平台上的商品,诸如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然后通过语义分析和数据挖掘,对单一商品的好评与差评进行分析计算并且打分,为用户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口碑打分排行,呈现一个商品最正常的状态。
而「买买买」的技术团队正是由具有搜索背景的技术人员组成,团队目前有26人,技术人员占到其中的五分之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首席技术官赵正雄就是主攻搜索架构、大数据处理挖掘和LBS/GIS方向,曾先后在百度图片、垂直搜索、地图部和高德地图搜索业务担任技术负责人。
除了现有的工具属性,王宏达希望「买买买」可以成为一个购物社区。利用轻量级的工具属性来让用户使用产品,然后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为用户做画像,最后用社区来沉淀用户。
「我们的定位不是导购平台,而是购物点评社区,也可以理解为购物领域的『大众点评』。用户可以写商品点评,还可以写使用商品之后经验交流,我们希望将点评延伸到购买环节以外的其他环节。」
「买买买」移动端产品于12月5日上线,目前的版本上有500个品类。国内现在在网上商品品类有7000多个,王宏达希望「买买买」在未来可以做到全品类上线,并将在1-2个月后上线社区功能。
「我们现在还在小步快跑,验证商业想法,导入几百个用户帮助我们一块测试,然后 不断改进产品。」
Q: 如何平衡用户评价和商家需求之间的关系?
王: 当厂家的产品出现问题时,我们会为他们提供跟用户沟通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但是不会因为广告客户的要求,而删掉用户不满的评价或者将其进行打压。我觉得这个地方需要一个平衡度,我们的立场是当用户和商户的利益出现冲突时,我们会坚决站在用户这边,甚至可以牺牲掉我们的商户。因为我们是口碑社区,需要依靠口碑来取得用户信任,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
Q: 用户不满意口碑排行所购置的商品而迁怒于平台该怎么办?
王: 任何一个工具平台都不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每个人的口碑焦点都不一样,口碑好的商品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所以我们只能是尽量呈现真实的口碑情况,但是用户最后在购买后,是否还是喜欢,这个问题不是平台能够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内容很多还是参差不齐,没有一个第三方平台能够提供百分之百的建议,但我相信任何平台对绝大多数用户的影响都是正面的。
Q: 为什么选择做全品类平台而非从细分领域切入?
王: 购物是一个特别多样化、非常高频次的行为,现在90后一个星期基本上要网购两到三次。如果做一个平台仅针对某一个领域,获客成本会非常高,而且用户停留的频次也会很低。例如,用户在母婴用品上可能几个月才会消费一次,这时你平台的价值会被大大削弱。其次,购物领域一共7000多种标品的品类,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量,我们花费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把所有的品类都做进来。我们不希望用户在平台上有搜索不到的物品,如果用户有几次都多不到,那么他以后可能就不会用了。
Q: 有没有三年前不看好的趋势?现在发展的很好的?
王: 我犯过的最大的错误是在2013年之前并不看好移动互联网。因为我是一个老网民,一直要用PC端互联网,而且在2013年以前手机的用户体验还没有这么好。对于我个人来说,最大的瓶颈在于一直没有换手机,从2006年到2012年都在用一个手机,所以我当时很固执的认为PC互联网是主流。这是我互联网从业20年间,所犯下最大的错误。我们的爱物网当时在PC端是非常牛的,公司有100多人,但只有5、6个人负责移动端。对整个市场的误判,让我们交了很大的学费,错过了第一波移动互联网的红利。
Q: 选取评论切入的优点是什么?
赵: 从电商的层面来看,评论数据的价值是有保障的。因为所有用户的口碑对评论的反馈,买到东西及使用过一段时间后的评论都是有价值的,可以体现出很多东西。现在很多人都在做内容电商,而我们切入的角度是从评论本身来切入。
评论切入的优点还在于,评论的可复制性和规模化程度都很高,而且更加能够标准化。现在全网有几千万个商品,而这些商品都有他们自己的评价。我们只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评论的核心点挖掘出来,这是很容易规模化的东西,而这也是这个平台的价值。
Q: 非标准化的商品评论是否能总结成标准化的结果?
赵: 在同一种描述中,每个评论中可能都有许多很复杂的说法,我们主要采用的是语义分析技术,从评论中挖掘比较有效的信息。这需要拥有足够的样本数,也就是评论量,如果数量足够多就可以提取出相关信息。我们做过调研,当一个单品的评论超过3000条,就可以从评论中挖掘出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如果评论超过10000条,就可以挖掘出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如果单一商品的销量和评论数不够充足,样本太少就会导致结果的不稳定。对于这样的商品,我们的呈现方式就会有所区别。我们会提醒用户相应样本不足,从评论中筛选相应的内容辅助他,但不会为其提供最终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