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米终止滴滴“烧钱失血”模式
就在昨天吧,滴滴打车正式上线“滴米”调度系统.按照滴滴给出的官方说法——“滴米”就是滴滴公司依靠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对出租车进行调度,从而有效规避司机挑肥拣瘦的“挑活”的一个软件。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滴米”系统推出测试后,用户叫车的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滴滴和快的之间的战争终于从乘客烧到了司机。
用过打车软件的人都知道,在通常情况下,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都会首先抢去机场这类的行驶里程多、道路状况好的“好单”,而对行驶里程较少、道路状况拥堵的“坏单”则选择性放弃,这对部分近程的用户来说并不公平。对此,肥猫真是感同身受,在上下班高峰期,你要从红星路二段打车到红星路三段,基本门儿都没有。对于司机来说,这样的单,真是费时费力又赚得少。司机爽了,肥猫这样的乘客就惨了,在这样的节点、这样的距离如果招手的话,说可能停下来上去告诉他去哪他不会拒载,但是如果在滴滴里边告诉司机去哪他很有可能连停都不停。坑爹啊。
司机如此挑肥拣瘦的“挑活”,滴滴顺势推出“滴米”。肥猫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滴米对司机来说,就是一种虚拟货币,抢到好单会被扣除滴米;而抢到差单,司机则会被奖励滴米。按照滴滴打车CTO兼出租车事业部总经理张博说法,这次接差单的司机,可以获得“滴米”奖励,下次这位司机可以获得“好单”的机会。如果乘客发出叫车需求,而此时有两辆车与乘客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谁的“滴米”多,谁就获得这个订单。这个就是滴米希望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传统的打车体验里面司机是看单次的收益的,然后滴滴希望他不要看单次的收益,比如说司机接了这样一个乘客,滴滴会给司机未来抢到机场订单的机会,而滴滴完全具备这样调控的能力。数据显示,“滴米”在今年10月份推出应用测试,在刚刚过去的“双12”狂欢节中,滴滴把乘客的叫车成功率提升到了90%。
从肥猫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对出租车行业的一种促进,可以在高峰时期解决乘客打车难的问题。对乘客来讲,用户如果想在高峰时期打到车,“滴米”会让叫车的成功率提高,同时滴米也成功将用户绑定至打车软件上,这种模式是促进司机、乘客和打车软件之间共赢的一种方式。
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滴滴现在每天记录有几百万的乘客出行的数据,通过分析,“滴米”会根据乘客在特定时间经常出没的地点,可以预测在未来的需求订单,进而调度出租车。举个例子,在晚上大概10点钟11点钟的时候,很多人会去宽窄巷那边吃饭,那边的订单会有个爆发,滴滴根据数据分析,向司机推送消息,比如在距离司机一公里以外的某个路口,未来15分钟以后会有比较多的订单爆发,司机会根据这个指示前往那里提前等候。
对于乘客端,由于有了提前告知信息的功能,乘客上车后会看到目的地附近商家的优惠信息,提前进行选择这的确大大提高了打车的精准率。这个,也许就是未来打车软件的O2O模式。从目前市场发展状况来看,应该说滴滴和快的都在减轻补贴的力度,此番滴滴推出滴米,相信目的不仅仅是终结“烧钱失血”模式,而是希望从营销驱动变成运营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