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的“快商业”与“慢公司”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移动阅读领域的“快商业”与“慢公司

“某互联网巨头的数字阅读部门已正式宣布解散”这是自上周已来反复出现在“无谜”“脉脉”上的一条 话题 资讯,匿名用户的回复当中充满了:惊讶,惋惜,咒骂及幸灾乐祸。

这是一家擅于战略布局而闻名业内的公司,作为曾经与该团队有过多次接触的媒体人,倪叔既有黯然也有不解。

黯然是因为:倪叔亲眼见证过这个团队的成立,和他们一起探讨过宏伟的战略布局,了解其背靠资源的丰富,分析过其行之有效的推广手法,也见证其过百人的团队长期加班加点的努力……那是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但更多的是不解:不解那些激动人心的战略为何最终只是一纸空谈,不解那些在今天看来,依然显赫的品牌优势及背后资源都突然变得无足轻重,不解为何事情最终到了这个地步……但一切已经随着业务的解散而不复存在。

在倪叔眼中,这是一次在移动阅读领域中“快商业”的溃败。

数字阅读趋于稳定的产品周期,是“快商业”失败的根源

互联网对传统商业颠覆,大体来说还是基于关键技术的革新,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的变革过程之中有三次技术变革:

第一次是:内容数字化,大量书本内容被数字化,从纸张上传到网络。

第二次是:电子墨水技术,数字化内容有一个过渡性载体。

第三次是:智能手机/平板的普及,大量的阅读场景发生了变迁。

但遗憾的是:没有发生第四次,改变的都是介质,而产品内核不变。

更关键的是:距今天最近的一次变化,也发生在3-5年之前,当时或许还能畅想未来,幻想新的变化。

而时至今天,传说中的:基于阅读的社交,基于版权池开发的-全产业链升级,均只是传说,资本市场已经逐渐没有了耐心。

战略是对终局的判断,作用是对拐点的预见和应对,对应趋于稳定的产品周期而言,拐点的消失导致战略的失效,是“快商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守着金山卖铁的行业短视,造就属于 慢公司 的机会   

根据速途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到2014年底我国手机网民预计突破5.5亿人,阅读类App在手机网民下载App类型中占比仅次于游戏的的14.3%,以10.6%位居第二,这说明了:虽然“风口”已经消失了,但广阔的市场还在!移动阅读的需求旺盛,用户群体已经成熟了。

数字阅读行业的苦逼在于:从来不是难以获取用户,而是盘子大了却吃不到嘴里的窘境。和音乐一样,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是大多数从业者最大的魔咒。    

雷军,互联网就三大盈利模式:广告/电商/游戏,目前移动阅读行业最为广泛存在,也最被看好的模式:就是新闻客户端(广告)和云电子书城(电商),但其收入,大多连平台成本都无法填平。

因为缺钱,以至于从业者只看钱!对自主盈利的商业模式的盲目追求,是整个数字阅读行业,一直守着金山上卖铁的根源。

但殊不知:移动互联网自有其的商业逻辑:用户为王。

倪叔一直相信:数字娱乐业务(腾讯体系说法),电子书/视频/音乐/漫画,其命运都类似邮箱产品,必须得依靠于一个枝繁叶茂的本体才能存活,但其自身的使命很纯粹:就是足够多而好的内容,无干扰的体验,成为一款让用户喜欢的产品, 来制造快乐! (娱乐行业的本质)

当市场热度褪去,行业周期趋于平稳,所有的宏伟战略,巨额预算补贴,海量资源支持,都随着眼球经济转移而烟消云散了。最终,有机会战胜一切的就只剩下:战略上的坚持与持续的精耕细作了。

而这样的胜利,属于网易豆瓣等一干,习惯低调务实“独善其身”,远离热门概念,喜欢在细分市场配置重兵,徐徐图之、以慢打快,谋求颠覆式创新的“慢公司”们。

慢公司之争:豆瓣还是网易?!

众所周知,“有限改进型产品”,因为产品格局雷同,功能同质,因此竞争优势在于,谁的品牌更能为服务背书,帮助用户在每一次选择中选择自己。

而“无限改进型产品”,因为可改进空间大,功能上有差异,因此竞争优势在于:谁的产品功能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移动阅读这个行业,倪叔认为,产品上属于:有限改进型,需品牌驱动,内容上属:无限改进型,谁能提供独一无二的重要内容源,也能带来竞争优势。

而具体到:网易与豆瓣两家“慢公司”之间,品牌与内容就是衡量其竞争优势的两大元素:

品牌维度:两者都是以内容知名的社区化门户,纯从用户感官角度难言孰高孰低,但从品牌名的百度指数来看,网易云阅读显然高出一筹。

2014年“豆瓣阅读”与“网易云阅读”的百度指数对比图

内容维度:在这条路上,两者走着相似的路线:出版社等原始内容源为根基吸引用户,诱导评论,鼓励分享,奖励UGC,推广自媒体。

将两者泾渭分明的区分开的,是两者的取向,相对小众的豆瓣,网易云阅读更为大众。从平台基础的角度来看,两者指向阅读这个整体动作之中的不同环节决定了不同的机会,豆瓣拥有“社区关系”的机会,网易拥有“新闻阅读”的机会。

这些机会与机会之间孰优孰劣,见仁见智,难以判断。而这种机会与机会之间的差异,落地到具体的内容数量级及用户数据上就演变为明晰的差距了。

内容量:

当我们打开豆瓣阅读翻查作品数量,网页上显示:豆瓣阅读上共有:作品3441篇(用户创造),图书6650册(出版社授权),杂志1239册(杂志社授权),总量为:11330册内容。

而根据网易官方披露数据,截止2014年11月底,网易云阅读提供的正版电子书已超过460,000册。

用户量:

APP的用户总量及日活数量,都是APP相当核心的数据指标,轻易不会公开。而且无论是官方披露,还是媒体报道,均有夸大之嫌。因此倪叔我,取了安卓知名应用市场-豌豆荚的下载数据,“网易云阅读”显示有960万人次下载,而“豆瓣阅读”则为149万人安装。

而品牌-内容-用户量,三组数据的对比,相信也是足以说明一些问题的。

当然,以现在的行业时间点来说,一时的成败都不足以说明最终的结局,预言任何终局都为时尚早,但关于网易云阅读,我看到了一个好的趋势。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