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3》刷票房非金融之罪 电影金融未来在何处?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自《叶问3》被爆出刷票房事件之后,业内有舆论对娱乐产业金融化开始持悲观态度,认为在现有的政策以及监管的缺失之下,娱乐产业金融化会破坏行业现有的商业秩序。而铁哥虽然对《叶问3》发行方刷单深恶痛绝,但从理智上依然支持娱乐产业金融化。

《叶问3 》究竟失败在何处

根据相关媒体披露,《叶问3》发行方在电影上映之前发行票房理财产品,票房越高意味着理财产品销量越高,此外,发行方快鹿集团的的亦可通过电影票房的品牌溢价在二级市场套现。这其中票房成败成为关乎整个金融产业链的关键点,因此为确保收益只能铤而走险刷票房了事。

而事实上由于电影行业的极大不确定性,如果将金融产品的所有收益全部与票房挂钩也等同于纵容电影发行方进行票房注水。因此,针对《叶问3》刷票房不能简单粗暴将其归罪于电影产业金融化,而应该深究其背后的模式漏洞。

1. 被忽略的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成为娱乐产业最重要的商业形式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在实操过程中我们仍然将其简单用在营销和推广之上,并未完全挖掘粉丝经济的深层含义。因此,手握《叶问》系列IP,发行方全然忽略了其背后的粉丝的价值,粉丝购买理财并非是简单的买产品,而是对电影和剧中明星的喜爱,很容易将产品用户转换为票房动力。而从心理层面讲,粉丝多为非理智的,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并非是简单的回报率如此简单,而是寻求与明星和电影的互动关系,即明星认同感。如果《叶问3》能在此做足文章,便不需要讲宝完全押在票房之上。

我们再对比娱乐产业金融化的先行者娱乐宝,借莱昂纳多来华宣传《荒野猎人》,娱乐宝发起“给小李子示爱送礼物”的众筹活动,参加众筹的粉丝每人花费五元为莱昂纳多制作礼物:1.千余朵玫瑰制作的奥斯卡“小金人”;2.有参与者姓名的卷轴。并以抽奖形式选出幸运者亲往现场与小李互动,共有上千名用户参与。

本质上看,娱乐产业的发展与粉丝经济是相伴相生的,此活动不仅成为《荒野猎人》发行期间的重要营销手段,也成为提高粉丝凝聚力实现电影口碑传播的重要通道。此次“莱昂纳多中国行”唯一与其合影的就是参加娱乐宝众筹活动的用户。由此可见,如果忽略粉丝经济那便意味着忽略了娱乐产业的特殊性,是难以取得理想成绩的。

2. 第三方监管的缺失

此次刷票,乃是电影院线与发行方双方的合谋,通过刷票房院线获得正常票房分成,而发行方获得表面票房火爆成绩,如若不是其后有媒体根据第三方售票平台发现各种端倪,发行方的阴谋几乎是要得逞的。娱乐产业尤其是电影行业金融化必须要加强第三方监管。

因此,铁哥比较赞成具有第三方售票产品的第三方平台能够参与电影产品金融化:1.在线电影在电影营销以及票房增长方面的作用以及十分凸显,与售票平台合作电影收益的保障系数增加;2.多家平台可有效监控票房异常,杜绝刷票房事件再次发生。因此,娱乐宝做前端娱乐营销,淘宝电影做宣传、发行和在线售票的支持,其风险和收益均是远超同行的。

除了粉丝电影产业金融化还能带来什么?

电影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电影制作团队多年以来一直面临“缺钱”问题,当年《集合号》拍摄,华谊兄弟与招商银行贷款才解一时之忧。而由于电影行业的高风险,制作方多选择知名导演、知名演员以减轻票房压力,资金大量倾斜至少数人,大量有才华电影无法获得资金支持,这也是国内电影人才断层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电影工作者而言,电影产业金融化必须要惠及所有人。但我们经常如今所见的各种案例,多是建立在对知名电影人的利益攫取基础之上的,从去年的《港囧》到《捉妖记》再到《叶问3》皆是如此,这如传统融资手段一样难以真正促进电影行业的正向发展的。

因此,作为电影爱好者的铁哥尤其建议金融方建设电影生态能够真正帮助年轻电影工作者促进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娱乐宝为例,其与淘宝电影以及阿里的零售平台一起,实现电影营销、电影衍生品的同步发展,而阿里影业在IP以及制作层面亦可提供切实可行帮助。

我们再比较其他电影票房金融化产品,多是以单一产品为切入,缺乏整个生态布局,当票房成为衡量其成败的唯一标准时,除了刷票房还能做些什么呢?

此次《叶问3》事件之后,普通公众对电影理财产品多抱以谨慎态度,这有利于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也有利于生态建设为完善的互联网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模式。中国电影的希望也不就在此处吗?

关注铁哥可加微信平台:科技说 微信号:kejishuo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