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途说:互联网焦虑症与柳氏思维
一段时间没有露面的柳传志,这一段时间又处在了我网络世界里的 “风口” :联想控股的官方微信上线,此老一封信引发“千问”和好几天天朋友圈刷屏,社交媒体被他玩出了花活(果然教父啊);这两天,又约了一帮玩自媒体的年轻人西山密谈,交流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看来老头对互联网其实一直是密切关注呢。
说实话,对柳传志和他开创的联想系,十年前曾经很膜拜,那时作为媒体人,能被柳传志、杨元庆等人安排个采访,会让我激动好一阵子。但这十年来,互联网大潮一拨接一拨的涌动,陈天桥、李彦宏、马化腾、周鸿祎、马云、雷军等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家,相继成了风口浪尖的上的名字,柳传志和他的联想系,在我的兴趣和视野里,其色彩似乎已开始淡化:一个传统的IT企业和品牌,在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到极致又能如何?连中国移动这样最赚钱的企业之一,不也开始收入和利润下滑了嘛。
这一两年来,互联网成了一种病,向全行业、全社会蔓延,人人都似乎患上了 互联网焦虑症 。和过去熟识的传统企业的朋友交流见面时,他们总是迫不及待的问起该怎么玩互联网,无比渴望的寻求让自己的企业摇身一变为互联网公司的灵丹妙药。也难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互联网不断跨界,媒体、渠道、通信、金融、证券、娱乐等众多领域和行业,一提互联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狼来了”。越来越多的业务被互联网蚕食和替代,很多人在这种蚕食和替代面前茫然失措、无能为力,这恐怕是互联网焦虑症的由来吧。
不要以为互联网焦虑症是传统行业的人才有,其实每一个互联网人也一样无比焦虑。从团购到020,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媒体,从在线支付到互联网金融,从互联网游戏到手游崛起…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风口轮流转,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互联网的变革面前,对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机遇和挑战。我相信,不管是如今正红的如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这样的行业领袖,还是如柳传志、张瑞敏、王健林、董明珠这样的传统企业家巨擘,其实都不敢说对未来一定是胸有成竹,一定能永远让自己的企业处于浪尖风口。马云和王健林、雷军和董明珠的两个赌局,早已闻名全国,在我看来,这种企业大佬玩笑式的赌局,恰恰说明了未来是那么的不可知。
问题来了,在不可知的未来面前,每个人该如何选择?事实上,不同的人,答案一定不同。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或许可以初生牛犊,孤注一掷;而已经功成名就、历经辉煌的成功人士又该如何选择创新?看了柳传志“西山密谈”对互联网的思考和行动,我觉得他实在是一个充满着睿智进取和创新思维的战略大师。
首先,我觉得他对互联网的“态度端正”,是拥抱而不是焦虑 。 从联想控股官信里的一封信,到在官信上时髦的“柳答”,从“西山密谈”里和年轻人们五个小时的深度交流,到乐意接受大家称呼他柳老头儿。相信并不是所有教父级的企业家,都肯如此放下身段,向年轻人学习,用网络的态度和方式去真心讨论互联网。我一直觉得,互联网的文化,其实就是轻松,而不是端着,过于严肃,你就输了。
其次,柳老头儿不盲从,他是清醒的。 他清楚30年的联想,早已不是“光脚”的创业者,联想在PC和笔记本电脑市场,已经做上了全球老大的位置,这个成绩,足可让人骄傲一生。反过来说,过去的成功,在互联网的巨大机遇面前,也可能成为包袱,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曾经全球牛逼闪闪的名字,不都一样黯然失色了嘛。仅从市值估量联想旗下的电脑业务(即联想集团),跟风头正近的阿里巴巴、腾讯们确实已难望其项背,但试想联想对中国的价值,又岂能仅用市值衡量,套用那句广告语:如果失去联想,中国将会怎样?
事实上,大家很少关注的是,柳传志其实早已从电脑业务抽身,联想控股的旗帜下,通过君联资本、弘毅资本等投资公司,不断打造探索、迎合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快船”、“小船”,而在此基础上,联想控股自身也在通过资本的力量,期望将更多“快船”和“小船“扶植成”大船“。不久前上市的神州租车,就有人透露联想系亦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而前段时间网上热卖的“柳桃”,则是联想旗下现代农业集团佳沃的作品。这些联想系的“小船”,在网络大潮中,说不定哪天就能成长为巨舰。而这恐怕只有时间来验证了。大船和小船组成的联想舰队,不恰恰是柳传志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柳式创新”吗。
范氏途说乱曰:柳传志是一本大书,其实值得企业管理者们多研究和思考。70高龄的柳传志可能不会再像那些互联网的企业家那样受到“当红小生”般的关注,但他一样也不是中国的“流星”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