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滴滴继续发优惠券可信度几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百度百家首发

快的滴滴合并之后,是否继续给用户和司机发补贴成为很多人关心的是事情。3月6日,快的滴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明,补贴还会继续,且随着3.8妇女节、愚人节等节日的临近,快的与滴滴相关的补贴活动也随之增多。你信么?

据我从快的、滴滴内部确认的信息,补贴确实会继续,但因为补贴方式会随时出现各种变化,所以无法给一个计划或者数量出来。原先使用比较多的分享红包、随机红包等还在继续发放。而在司机端除了日常的接单奖励之外,推荐新用户、接定向单还会有的额外奖励。另外双方都在研究更多的发红包形式。

官方说辞的背后,“优惠券会继续发下去”这个说法到底有几分可信度呢?

扯点远的,先说下“优惠券”的历史,这种给持券人某种特殊权利的优惠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兴起于可口可乐发迹时期的美国,直到现在成为基本所有商户都会使用的营销手段。优惠券本身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折扣来把产品、折扣信息触达更多的用户进而促使用户完成消费。 

到了快的滴滴的“补贴大战”时代,优惠券的本质没有变,只是在发放形式、频次、额度方面上升了一个台阶。结合数据技术手段,优惠券本身不仅仅是向用户发钱那么简单,还承载着采集数据、营销与运营工作支持的重任。经过反复用“优惠券”来做压力测试,快的滴滴可能明确得到大约什么样的价位在什么地区可以撬动多少活跃用户,大约多少量级的用户是“重度”用户,多少量级是“灰度”用户。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快的滴滴做出营销和补贴的依据。

另外,跟之前单纯比拼补贴额度相比,快的滴滴合并之后的补贴形式更加多样化,之前快的滴滴都已经与很多线下品牌进行营销联动,结合真实的消费场景进行发放。比如电影院、超市、餐厅、商城等很多场景都可以与打车软件关联起来。很多用户也许在吃饭的时候发现桌牌上有快的或者滴滴的红包,也可能在买衣服的时候发现可以拿到一张面额不小的红包,这种触达远比给一位天天地铁上下班的用户随机发放优惠券的效果更好。 

更重要的是,这些带有营销属性的补贴将不单纯由快的滴滴来买单,随着快的滴滴汇集了巨大流量之后,还有很多品牌商愿意跟着“一起玩”。比如蒙牛、伊利、可口可乐等很早就与快的滴滴尝试合作进行品牌推送。

从业务角度,快的滴滴合并之后,打车软件和传统扬召比例大约是15:85,升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对于快的滴滴来说,如果未来要做一个综合智能出行平台,那打车软件是平台非常基础的构成,专车、代驾、拼车等未来多种花样的业务,都在用户活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换句话说,这部分市场是绝对不能丢失的。而优惠券这种增加用户触达、提升用户粘性的好方法自然也是“药不能停”。

所以,快的滴滴合并后的优惠券确实得继续发放,但会更加精细化、场景化、数据化。对于部分用户来说,之前那种满地都是优惠券的情形会越来越少,但也会有很多用户在看完电影、逛完商城拎着重重采购成果的时候拿到打车券,进而直接转发为消费。

最关键的一点大家得明白,不管是用户端还是司机端,优惠券发不发,怎么发,这些都是企业的营销手段,而不是公司欠大家的“债务”。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我倒希望这些公司能把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放到产品本身的技术和服务上。在寒风中瑟瑟等不到车,急得火烧火燎打不着车,这些才是真正的用户痛点,能解决这些问题,比便宜几块钱重要多了。

关注铁哥可加微信平台:科技说 微信号:kejishuo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