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CEO朱一闻:不看对手,只看用户
2016年4月,网易官方宣布:网易云音乐由网易杭州研究院下属的音乐产品中心(二级部门),升级为网易音乐事业部(一级部门)。随着部门升级,网易云音乐高级产品总监朱一闻也随之升任一级部门负责人——网易云音乐CEO。
这与他在2012年7月被丁磊点名参与创办网易云音乐已经相距4年之久了。
彼时朱一闻负责的社区产品“梦幻人生”刚刚被叫停,丁磊在和网易杭研院所有高管聊过一遍之后选中了他和他的团队。丁磊做这个选择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是一支在社交方向上耕耘过两年的团队,对社交产品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刚刚经过一次失败,他们亟需一次胜利来证明自己,而这正是丁磊想要的。
而时光证明了丁磊的眼光,网易云音乐在朱一闻的带领下正在 成为国内用户增速最快的音乐平台。
2015年7月份,网易云音乐刚刚宣布用户数过亿,而仅隔一年,2016年7月,他们再度宣布用户数突破2亿,要知道,国内下载量最高的酷狗音乐手机版本从推出到用户突破7500万经历了6年时间,天天动听手机用户突破7000万用时4年……一年增长1亿用户,网易云音乐在业内坐稳了用户增速第一的宝座。
近日,倪叔有幸采访了网易云音乐CEO朱一闻,听这位36岁的年轻舵手计划要将网易云音乐这艘大船驶向何方
(网易云音乐CEO 朱一闻)
▼
直到今天,朱一闻仍然记得2013年1月的那个凌晨,那一夜他带领团队发布了:网易云音乐1.0版本,所有人都在刷微博看外界的评价,值得高兴的是:微博上所有人都在说云音乐特别好,这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颠覆性的产品……那一夜很多人刷了一个通宵的微博;
“我们这一次有戏”,到这一刻,作为网易云音乐产品负责人的朱一闻心头大石终于落了地。
(2014年5月,朱一闻在网易云音乐一周年庆上分享,网易云音乐的好口碑)
站在2012年的历史背景下来看,要在2年内将一个音乐App做到过亿用户,这是绝对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当时所有人都还停留在PC时代,音乐市场一片红海,模式雷同,巨头林立;移动互联网还只是一个偶尔出现在媒体上的新兴概念,iPhone4刚刚发布,还没用上智能手机的用户们依然习惯使用PC来听歌,根本没有使用移动流量or手机来播放音乐的意识与习惯,市场上的所有音乐APP体验也都非常可怕…… 外部 市场基本不具备一切应该具备的条件,唯一拥有的就是:对移动互联网+全民社交化两大互联网趋势的笃信;
那一年,是网易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关键一年,为了推动转型,丁磊一口气从市场上搞来了数百台联通合约机,分发给网易所有高管人手一部,并定期召开交流会,让高管之间分享交流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想法与见闻……这种强大的转型推动,决定了云音乐从出身那天开始就是移动化定位的;
转型是艰难的,产品的从0到1也是 ,如果照搬PC时代的曲库思路,网易云音乐必死无疑,但要转向移动,社交是一个方向,但对于音乐社交显然是个弱需求,核心需求还得回到音乐上,但要脱离传统思路找到一个新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点,是困难的,朱一闻团队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构思产品原型,项目7月份立项,但整个产品方案的成型是在数月之后;
正是这几个月思考时间,让网易云音乐对传统的“曲库模式“的缺陷与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而一开始就踏上了和其他音乐平台截然不同的道路,并深刻的影响的今天的产业格局;
在进行深入了解之前,对倪叔来说:网易云音乐只是众多音乐App中排名比较靠前的一个,而当倪叔了解完整,才明白: 相比于传统的音乐App,网易云音乐是另一种不同的物种;
▼
2012年,在筹备网易云音乐的时候,朱一闻面试了一个酷我的产品经理,而被对方告知:酷我用户的80%都是使用本地音乐,这个数据将朱一闻吓了一跳,这意味着 你有多少版权,联合多少歌星都没有用,因为对方很可能就是一次下好一百首歌,然后一辈子就听这一百首歌,每次打开听完本地音乐就关掉了 ……
通过这次招聘,朱一闻明白了做曲库,做工具是没有出路的;
曲库模式下,音乐站为用户提供的核心是:音乐的下载及试听服务,单薄的产品模式之下,催生了大量将音乐下载到本地,需要时才播放的用户习惯,而这样的用户习惯是没有活跃及访问深度可言的,App更多是作为一个提供下载的本地播放器而存在的,这样的模式背后的商业价值可想而知;
唯有活跃的用户才具有价值,因而网易云音乐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定位就不是工具产品。 定位上的不同,所有的决策都是不同的。
(2016年5月,朱一闻在知乎盐Club分享网易云音乐的音乐社区探索经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网易云音乐产品的核心架构是歌单,而不是歌曲,歌单就是我创造的歌曲列表,它可以被其他人收藏、评论和分享。简单来说,如果有个跟我口味类似的朋友,我完全不需要自己做歌单,收藏好友的歌单听可以了,而且好友更新了歌单,我还会同步更新,这个架构天然就是基于社交的。
网易云音乐1.0的Solgan叫做:发现好音乐,在朱一闻看来就是要把网易云音乐打造成:全网发现一首陌生的好音乐成本最低+社区氛围最浓的地方;
发现一首自己没有听过的好音乐,就是很多用户使用网易云音乐的开始,在这里:不管是别人帮你制作好的歌单,还是DJ给你推荐一些歌曲,还是动态里面别人推荐你好的音乐,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你发现一首好歌的成本。
然后网易云音乐会把评论放在最显眼的入口上,你在听这首歌的时候就看一下评论。听到这个歌曲背后的故事,因为你不熟悉这首歌,所以你要发现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这个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闭环。我从一个不熟悉的歌,我要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去找它的评论,看评论里面的故事。
当你看到评论里面的故事,这时候你会发现不是我一个人在听歌,这么多人陪着我听歌,因为评论里大都是一些情感共鸣,而这些情感共鸣就造就了:一个社区的人情味;
而这种:从歌单-评论-社区的整体架构带来的丰富产品体验,是远非一个播放器可以比拟的,当竞品还在持续70%以上的本地音乐使用率的时候,网易云音乐仅有1%的用户在每天使用本地音乐;
而如此傲人的成绩,证明了:网易云音乐其战略及理念上的正确性;
超越竞争思想,经由价值创新来获得新的空间的打法被称为蓝海战略,而在倪叔看来: 网易云音乐从社交角度对在线音乐行业的解读与改造,就如同西南航空对航空业的了解与改造,虽然猛一看只是一些稍微不同的改变,一旦深究就会发现是处处不同,造就了价值链的重组
▼
在传统的平台运作逻辑里,平台运营者的核心在于:不调整集货和集客的天平两端,是以招徕更多商家+不间断的做营销来与用户产生沟通的,但朱一闻并不这样想;
朱一闻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来公司之后,在看完了昨天的数据日报,就会打开微博搜索“网易云音乐”关键词,看微博上面用户的留言,一旦发现有任何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对方看是否能为对方解决;
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3年了,而之所以这么做 ,是因为在他看来:直面用户的需求与问题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方式;
为了更好服务用户,他建立一个用户反馈后台,现在这个后台每天可以收到近10万条反馈,并对应有一个分工机制,将反馈分类,按照是属于产品建议还是技术bug等类别进行分流,交给相应的团队解决。但相比一般公司的服务流程,技术出身的朱一闻做的更为彻底: 为加快效率 ,直接让技术人员去解决!
你会看到网易云音乐里有很多特殊账号:无所不能的Android开发组,云音乐iOS开发组,云音乐web开发组,等这些大号就是云音乐技术人员自己和用户沟通,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安卓端开发是最难的,各种试配,各种问题,经常崩溃,各种BUG,但云音乐的安卓端这样的问题会少很多,因为云音乐本着解决一个就少一个的思想,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所有的开发人员都去做这个事情,这样的话用户也觉得这个社区真的是有人情味的,很多人在帮自己解决问题。
而且这样做,技术人员会觉得真的是这个地方做得不够好,未来要做得更好一点,因为用户在跟我沟通。我帮他解决问题的时候,心情也觉得很好。对整个团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在2014年8月,小米的全盛时期,黎万强出了一本《参与感》,其中的一个观点是:所有员工都是客服,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客服这件事……而这个理念和朱一闻的工作理念是不谋而合的,网易云音乐从2013年上线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工作。
这样缓慢而细致的产品打磨工作,或许对于一些普通用户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感知,但对于音乐的重度爱好者,他们是非常能感知和关注这些变化的,而网易云音乐从最开始就把市场重心放到这群种子用户身上。
通过精耕细作,朱一闻顺利的留住“中国所有真正爱好音乐的资深用户群体” ,他们比相比同类产品的用户,更年轻、有趣,互动意愿更强,对产品的参与度更高,也是更重度的音乐爱好者,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所以云音乐的用户能够帮助社区创造内容,这些UGC内容包括评论、歌单、主播电台、专栏、动态等等,这是完全区别于竞品的内容。
网易云音乐3.0版本,推出了一个大杀招:首页所有内容个性化,而这一步到现在所有的竞品都不敢跟进,因为这样的高度个性化推荐要基于海量的UGC内容,基于网易云音乐每天诞生的42万优质新歌单曲目的基础之上,而这些其他竟品是无力拥有的。
众所周知,所有的音乐平台都想要做社交,但只有网易云音乐做成了,究其根源:在于大家从根子上就不是一套体系;
▼
当被问及用户已经2个亿了,下一步网易云音乐的下一个阶段有啥打算时?朱一闻给出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 独立音乐人计划;
自QQ音乐和CMC合并以降,谈及整个在线音乐行业,就无可避免的进入:拼爹模式视角,大家更相信主宰行业的是:资本与版权的力量,因此一时间各公司均打出了打造音乐全产业链路的说法,唯有此大家才能站到相同的层面来进行比较,但显然朱一闻给出的并不是一个关于的竞争视角的答案;
但倪叔旋即明白了这种回答背后的深意:泡妞的核心在于妞喜欢什么?而非战胜情敌,业务策略的制定核心在于反映对市场的判断;
在朱一闻看来:下一阶段音乐市场的核心逻辑是去中心化
“近几年来大牌明星出现的是越来越少了。你现在听到的大牌音乐人还是几年前的陈奕迅、周杰伦,没有再新的出来了。新艺人冒出来的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也在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我个人觉得,跟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后用户的注意力分散是有关系的。因为之前我们只看电视,电视的频道有限而集中,我上一下春晚就火了。现在不是这样的,要做火一个人是很难的。现在音乐口味更加偏向于分众化和个性化,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音乐艺人,每个艺人都有一群自己的粉丝。在现在,一个艺人要能吸纳所有的粉丝,这个可能性很小啦,艺人粉丝都已经分群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音乐人这个市场,我们未来判断是有希望的,因为它是一个非常个性化与去中心化的市场。比如现在很火的电音,国内电音氛围最活跃的就是网易云音乐。包括今年风暴音乐节,听说在上海办得特别好,行业都觉得电音的春天要到了。其实我们判断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分众市场,它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流的东西。但它在一群人里面发酵,而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大,我们判断不会到周杰伦这样的地步,但它会变成一个有一定体量的垂市场。就像二次元,最近也很火,我们也觉得是一块垂直市场。
这些市场大吗,以总量来看也不是很大,和周杰伦比起来都是很小的,但拆看来看其实用户量也不小。未来的音乐人市场就是一个非常分众,非常垂直的市场,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类型的音乐,每个艺人都有一群自己的粉丝。我们觉得只要一个音乐人只要有1千个粉丝,他就能在这个平台上,或者在社会上活得很好。如果能做到这样,音乐产业就有希望了。我们想做到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呢,就让这些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活得很好。
分众市场,这就是我们下一个阶段对市场的判断;
▼
在倪叔看来:于群雄并立,产品模式高度同质化的在线音乐行业,要保持高增长是困难的,尤其在“版权越来越贵” “营销越来越难” 的双重背景之下,既缺少战略级用户入口,又没有海量版权预算支持的网易云音乐能够成功逆袭,其背后有大不易,但秘诀总结来总结去: 只有社交两个字,但最可气的就是即使对方坦白的告诉你,你也无力抄袭无力模仿,这就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如《蓝海战略》所描述的那样,很多新的商业体与传统商业体相比似乎只有一块能力是具有特殊性的,但实际上那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机会和能力间,呈螺旋式上升成长;
看到新的机会→培养新的能力→培养成新的能力→又会有空间看到更新的机会……一路螺旋式上升;
将网易云音乐与其他音乐app区分开的,就是从2012年朱一闻和他的网易云音乐看到了:社交,这个新机会开始的;
而4年后,朱一闻暮然回首,发现雪球已经滚的很大很大了。
作者:倪叔 我的微信公众号:倪叔的思考暗时间(nishu-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