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粉丝微信小号,37天打造单篇阅读160w+爆文
编者按
都说微信红利期已尽,也都说涨粉越来越难,可是,存活于月活超8亿的微信之上,公众号还是常给人惊喜,说是天道酬勤也好,说是运气偶然也罢,总归还是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案例。
近一个月,总有一篇推送时不时在朋友圈冒泡,被不同人以不同的情绪相继分享,相信这样一篇偏鸡汤的《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或多或少已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这篇文章阅读高达165万,是公众号“小字”在仅有700粉丝的情况下制造出的现象级爆文,为此,新榜约到“小字”创始人的投稿,和大家亲述爆文及运营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家内容创业服务平台,新榜对于业内大号的关注不少,可是我们也深知,行业生态的繁荣与健康,同样也有赖于无数的中长尾账号。作为自媒体人,如果你有优秀的案例,有独到的推广技巧,有深刻的感受体会,都欢迎与新榜联系,向我们讲你的故事。(zhanwancheng@newrank.cn)
我是一个80后,叶小舟,名字乍听上去不太分辨得了性别,虽然外表冰冷,却是货真价实的暖男,业余时间打理微信公众号“小字”。
《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这篇无心插柳慢热爆文在9月24日发出,依靠仅有的700粉丝,经过37天长跑,截至10月31日这篇文章阅读已高达165万,并获得1.8万的点赞数。这样的数字看着很漂亮,有侥幸、也有因势而变的不断迭代,接下来我和大家聊聊自己的运营故事。
其实,文章发出的第一天仅有28人分享,从前7天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用户是通过朋友圈来阅读这篇文章,分享人数也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提升到上千人。
起初并未“正经”对待这篇文章,发出7天后阅读突破10w+,开始产生一些微妙变化,最直接的是后台有成千上万粉丝涌入,作为一个业余的公号狗也逐渐忙碌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合作和广告。
● ● ●
爆文的诞生
真正的好内容自带灵魂
作为一个日常就爱写写攒攒的男主,一直想拥有自己的自媒体,刚开始我和搭档贺文昭也思考过不同方向,科技、文学、娱乐、影视等等,可看了一圈发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坑都已填满。
但有个基调没有变,便是逆向打造“不装逼的精品人物”,于是“小字”定位在寻找具备匠人精神的人物专访上。运营之初一段时间,采访过给王思聪制作头盔的皮具师、舒淇的御用配音师等十几个人物,虽然他们是“小人物”,但可看度并不比一些明星逊色。
不过开始时,阅读量始终徘徊在3000-5000,加上启动做订阅号的时候,我和搭档还必须面对微信红利期已过的现实,吸粉难、竞争激烈,在此情况下,我们都在质疑这个方向, “干脆放弃吧,没人关心,没看人,现在都是90、95后的天下,谁有耐心看这些老司机的故事。”
“真正的好内容自带灵魂” ,几乎在我们快要放弃时,一篇文章再次让我们看到生机。
我们转载了一篇文章,内容是李宗盛为一家广告商拍摄匠人视频。3天后,发现在不推广的情况下,这篇文章阅读比平日里高出3倍,自转发甚至比之前高5倍。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们安利朋友疯狂转发的文章,数据也不及这篇。
这种附带明星光环、具备娱乐因素的文章往往看一次感动一次。于是,我们当机立断,要以李宗盛为主角继续趁热打铁。
我们发现这位60后的老男人被贴满标签,最显眼的便是音乐教父的身份,其中《山丘》《漂洋过海来看你》《爱的代价》《领悟》等多数歌曲影响了70、80后整整一代人,再加上和林忆莲的感情纠葛,让这样这样一位“老司机”比漫天遍野的小鲜肉更多了一层味道。
有视频、有音乐,同样也夹杂了歌词的《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便诞生了。如今,“小字”的用户中有8成都是80后。
▲粉丝留言
● ● ●
80后用户是微信蓝海
如何吸引他们
刚开始我们有这样一个误判,认为90后才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所以看很多的订阅号上都用尽火星文,搞笑调侃图片,辅助段子,以为这样才有很强的传播效应。 通过这次爆文的成功,我们发现如今其实60、70岁的老人也都会用微信,对于已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70、80后来说,微信更是他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他们对过于调侃和年轻化的内容诉求并不高,恰恰是那些关注心灵交集、思想交流和温暖人心的内容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关于如何抓住80后用户,我们也积累了两条准则:
1. 选题不盲目追求热点,从娱乐人物的真实面下手,真实的他们其实不比镜头前的他们逊色;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选题文章没有时效性,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可以实现足够的长尾效应。
2. 80后用户并不太喜欢阅读过于笼长的文章,他们流量充足(你懂的)文章中辅助视频、图像、音乐类的内容都能博取他们青睐。
很多运营者可能认为,除非拥有几十万的粉丝基础,不然如此巨大的点击量不可能完成。但实际上,“小字”粉丝只有700,随着这篇爆文的出现,“小字”已逐渐完成前期用户的积累,打开率维持在30%左右,80后用户人数占据8成以上。
● ● ●
两个80后门外汉
包揽公号运营所有事
搭档贺文昭以前不是文字工作者,我也只是稍微沾点边。我曾在百度、当当等互联网企业做过社会化营销和媒体传播,在当当期间PK过京东,合作过阿里,推广过一些当当网新品。唯一和自媒体有关联的,是在科技博客时期,创造过拥有百万阅读的垂直科技博客,那时更多是勤奋和机会因素使然。
搭档是经营推广方面的能手,曾经创办了一家影视公司——“尚旭影业”,所创作的剧本被一家主流娱乐公司相中,如今“小字”也是这家影业公司孵化的公众号。
我们是花费业余时间运维“小字”,我负责选题编制等内容工作,贺文昭则更侧重于运营、推广、合作以及粉丝群的维护。
贺文昭经常说, “市场上不乏能写得了一手好文字讲的了一则好故事的人,但如今想要运营好一个自媒体文字占三分之一,运营则担当了三分之二的责任。” 特别是前期的这700个忠实粉丝,都是通过熟人朋友、同学、同事聚拢的圈子,通过扩散才逐渐积累出一些忠实的读者,数量不多,粘度颇高。
我有喜欢研究数据的癖好,每天6点都会第一时间关注后台,留意此前一天发布文章的阅读、转发、微信后台留言等数据,根据数据不断排查用户对什么内容感兴趣,会转发什么样的题材等,会刻意在此后素材和选题上不断迭代靠拢。
● ● ●
转型娱乐口袋微刊
“小字”要做正规军
如今“小字”将以前关注匠人人物的定位,转换为更容易让人接受的 娱乐口袋微刊 ,聚焦影视、音乐、人文等领域,“小字”并不走八卦路线,也不会盲目追求10w+,具备价值信息才是优先推荐的理由,比如,最近热映的电影《驴打水》虽然明知道点击量不会高,但“小字”也依然会推送相关报道。
“人多不一定是好事,人少而活跃比沉默潜水的粉丝质量要高得多。” ——我很喜欢“小字”的粉丝们,“小字”粉丝群的人普遍是80后,处于上有老下有小时期,经常有粉丝群成员聊天时就会提到,正在陪年老的父亲做胆结石手术,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等。
也有一些当上妈妈的用户会在群里说,因为“小字”让她知道刚刚逝去的青春其实也并不太遥远, 当追过的明星出现在内容中时,依然会让她们怦然心动。
此外,粉丝们最喜欢的就是在群里给“小字”安排命题作文,想看这样那样的明星,想听这样那样的歌曲。
随着爆款文章的问世,“小字”涌入上万级粉丝,新增粉丝数量目前也达到每天400左右。现在,我们对文章内容、选题和排版愈发谨慎,每天只要一有闲暇就开始阅读大量素材。作为公号狗也需要不断观察其它公众号的运营、互动方式以及内容、排版等细节。
对于“小字”而言,也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只有700粉丝的公众号了,现在每发一条信息都会影响数万用户。接下来,我们也要谋求从“野战军”像“正规军”的转变,网罗更多的创作人才。
虽然做公众号让更多人认识了80后聚集的“小字”,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李宗盛《山丘》里的状态—— “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也许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