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2”为啥不受待见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周六就是“双12”,但比起“双11”提前一个月就吊足消费者胃口相比,今年的“双12”颇有点商家起劲、消费者乏味的味道。

淘宝作为“双12”的发起者,当初的目的是为了让平台上的中小商家也能有自己的人造节日。由于小商家普遍利润较薄,无法像大商家那样打折,所以前几年“双12”的主题不是价格战,而是强调商品的丰富性。

可 “双11”的疯狂似乎让线上线下都把折扣战作为法宝,依样画葫芦地复制到“双12”中。在绝大多数电商、店商今年的“双12”营销方案中,“折扣”依旧是关键词,但市场已经缺乏兴趣。很多消费者表示,“双11”已经买了很多东西,才过一个月,又是类似的营销,实在难以调动积极性。

事实上,今年“双12”不受欢迎与今年商家营销战线过长、形式过于类似有关:“双11”之后很多电商推出了“双12返场”,然后又是两三周的“黑色星期五”,等于从11月11日到12月初全是同类型的价格战营销,所以“双12”再谈价格,显然不讨巧。

即便是不以价格战为主题的淘宝,今年的“双12”计划也让消费者打不起精神。今年,淘宝贴钱鼓励社交消费:消费者与朋友分享自己看中的商品,有机会获得折扣;和朋友一起对同一件商品“砍价”,也可能获得专享价格;此外,平台还提供各种分享红包。但消费者认为这一营销方式规则复杂、缺乏新意。

可是,网购就是图便捷和高性价比,现在弄得那么麻烦,谁愿意买?

其实,“双12”只有创新才可能有机会。年底消费市场的特征很明显,包括年货消费、集中采购等,必须围绕这些做文章。现在不少电商和店商仍习惯“坐商”的位置,以为给了促销,消费者就会上门。但市场需要的其实是“行商”,即把服务送上门。

如果说今年“双12”最大的未知数,恐怕是支付宝和口碑推出移动支付营销。据悉,“双12”当天,全国将有30万家以上线下商户为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者提供额外折扣。这一营销在去年也使用过,曾引发不少便利店、面包店内的商品被一抢而空。今年,类似的场景还会出现吗?

或许是今年支付大战涉及的线下商户太多,不少硬件设施并未完全到位。一家面包房里,“双12”的广告牌已经贴了出来,而且注明眼下用支付宝结账也有8折优惠。可当笔者提出用移动支付时,店员却表示:“信号不好,付不了。”问她不能付怎么参与“双12”,她也很无奈:“已经打电话请支付宝来看,但还是没解决。”

活动折扣不明确也可能引发消费纠纷。据支付宝和口碑表示,大部分商家将提供5折优惠,但有上限,比如超市5折上限为50元(即最多优惠25元)、便利店上限20元(即最多优惠12.5元)。但到目前为止,支付宝只公布了参与活动品牌和大致折扣,没有细则。从法律上来说,如果在活动之前还不告知消费者优惠幅度上限等关键内容,而是笼统地表示“全部五折”,相关营销方就涉嫌虚假宣传了。而眼下,不少媒体笼统地为支付宝和口碑宣传“全部五折”,无异于让更多的消费者对“双12”充满期待;等到折扣限额公布的时刻,恐怕也是怨声一片的时刻。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