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两轮自平衡车,真的上了北京车展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文链接: http://geekcar.com/archives/42265

北京车展上,马自达展台旁边,一个不大的展台上展出着两台有点另类的车子:车身白色,两轮设计,在车子旁边还立着「我是两轮汽车,一样稳定不倒」的牌子。这就是凌云智能的两轮电动自平衡车。

来看车展的人里,至少有 95% 不知道这个车和这家公司是什么来路,而且,因为它的造型太另类,还真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拍照。

2014 年 11 月,GeekCar 去北京亦庄拜访了这家公司以及它的创始人祝凌云,后来我们一直进行跟踪报道, 他们的原型车还在我们的线下活动上进行过展示。在 2015 年 8 月的一次采访里,祝凌云说他们要参加 2016 年的北京车展,没想到,这次真来了。

既然来了,有必要再好好聊聊,之前「不明真相」的同学也可以顺便了解一下。

在凌云智能展台的休息室里,我又一次见着了祝凌云。他换了个发型,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变化,手腕上还带着去年那块银色的 moto360 智能手表。

他告诉我,这次车展差点没上成,因为主办方只允许有整车资质的品牌来参展,后来经过各种努力,才争取到了展位,结果是,在整个北京车展上,只有他们和乐视是没有资质的(存疑)。而且,他们的展台是所有场馆里最小的一个,只有 200 多平米。

至于展台上摆着的两台车,四米多长的那台虽然重新设计了外观,但一眼就能看出是他们原来的研发成果,而那台短的车,是他们为了这次车展全新设计的,同样是自平衡设计,但更加小型化。不过,目前它还只是一台展示模型,不能开动。

而长的那台是经过路试的,实际上,这次车展上他们有两台这样的车展出,一台在凌云智能自己的展台,一台在阿尔特的展台。阿尔特给这辆车做了外观、内饰等工程设计。

有必要再说说他们的车子:

采用两轮设计,还可以保持平衡,是因为他们使用了陀螺仪技术,车身里的一个大陀螺仪不停运动,以此来保持车的平衡。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在一百多年前就有此技术,只不过在当时的科技环境下没办法量产。现在有了精密的电机电控技术,才给量产提供了可能。

2015 年 8 月的凌云自平衡车 V0.5 版本(车展展出版本为 V0.8 版本)

除了自平衡,这辆大车的两个轮子还能转动 90 度,以此实现横向行驶、原地转向等功能。车身是碳纤维材质,使用轮毂电机,在这辆展车里,装了大概 20kWh 的三元锂电池,据说续航里程能达到 400 公里左右。

祝凌云做这种两轮自平衡车的初衷是想缓解交通拥堵,因为这种车在道路上所占的面积要比普通汽车小,他也很想把自己的产品归为「汽车」那个范畴里。

而在我看来,那辆新设计的小车反而更酷一些,虽然只能供一人乘坐,但是明显小很多,更符合他们的产品理念,而且也更漂亮。祝凌云说,把车子做小肯定是他们的目标,不过两轮+陀螺仪的设计,意味着如果要做小,就会侵占不少座舱空间,所以还得继续优化。

我问他,你们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他说,是把各种底层技术做扎实,包括陀螺仪、三电技术等等,至于量产计划,和以前的说法一样,可能还是要到 2019 年才行。至于到时候是自建工厂还是代工生产,现在也还没有定论。

我又问他,从最开始做这个项目,仅仅两三年之后就上了北京车展,是不是有一种梦想初步实现的感觉?他似乎不太认同这个观点,告诉我,现在也还仅仅是开始,过去的两年,其实也很漫长。

这些答案在我看来并不意外,祝凌云就是这种性格的人。

不过,之前谈到凌云自平衡车,我们关注的更多是技术,这次经过车展的曝光,我反而意识到一个问题:就连汽车行业内的人,有很多都不怎么知道凌云智能这家公司,而在普通用户层面,大家对于这种「奇葩」的交通工具,就更懵懂了。比如很多人看了那辆小车之后,都简单的把它形容成「一辆带壳的摩托车」。

所以,如何定义它?如何让大家接受它?即使选购四轮汽车,我们的消费者尚且还有很多「陋习」,让他们面对一辆被叫做「汽车」的两轮自平衡车,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2014 年 11 月的凌云自平衡车,车内是创始人祝凌云

好在还有时间,并且祝凌云也确实是一个很坚持的人。说实话很多人不看好这种两轮平衡车的未来,但他还是坚持了两三年的时间,并且准备继续死磕下去。

可能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极客精神」,而未来的交通工具,理应是多种多样的。

其实,从当初的四人团队开始,到现在整个团队也只有 19 人,做了两三年,就带着自己的车子来了北京车展,这种经历怎么看都挺励志的。这家公司的展台是场馆里最小的,被各大汽车品牌包围着,看起来有点违和,甚至格格不入,但是对于凌云智能这个团队里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开始更大梦想的地方。

对于其他那些新造车者来说,其实也是如此。

————————————————————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否则我们将以举报处理,谢谢合作!

GeekCar,汽车科技新媒体,专注于智能汽车、车联网、新能源等前沿汽车科技与产品,致力于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请搜索微信账号:GeekCar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