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业的显性胜利是落后文化的胜利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先说两句经常用到的很不雅的比喻:一、在中国最靠谱的商业模式就是把大粪卖给屎壳郎。二、狗喜欢吃屎没错,但TA更喜欢吃肉。

2、当下娱乐行业两种产品最受市场追捧,年轻的和大众的。有调性的产品还在播种阶段。

3、娱乐业一直都是年轻化的,变化的是对年轻的界定。可能本来年轻说的是25-35岁,现在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被车子房子婆子儿子绑架,没有显性娱乐消费能力,所以市场把年轻的定义往下平移了10岁,现在15-25岁才叫年轻,比如很多校园红人校草校花没毕业就加入综艺大军。这部分年轻人没有中年铁公鸡们的生存压力,花的又恰好是占据社会资源的60后70后的钱。

4、之前汪华把“新网民人群”只定义为90后95后太泛泛了,90后他们本来就是互联网原住民了。看看今日头条和微信头条最受欢迎的就该知道,真正的“新网民人群”是我的父母辈这一代之前压根不上网的人,以及其他网龄小网感差的人。

5、微信头条里面最火的内容可能在05-10年是80后最爱转的内容,后来85后90后把这些内容带到了人人网QQ空间,现在父母入场玩朋友圈了,轮到他们在微信里消费这些内容了。这几年娱乐业大的红利其实是落后文化的红利,举个偏颇的例子像我是歌手,把选秀节目本来青少年受众成功拓展到大妈也爱看了。

6、比如99年湖南台经视频道是最潮的内容,99-05年就是湖南卫视学习经视横扫全国(快乐大本营),内容从1线向3、4线扩散逐步主流化的过程,05之后(超女 快男 天天向上)在3、4线扎根落地,10之后(我是歌手)大妈化。

7、有生命力的文化一定是从精英向草根扩散的。像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 超女 天天向上 我是歌手这几个王牌节目的调性从最一开始都是面向一线城市观众群的,但都随着时间发展观众群也变化成城乡结合部和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从亚文化变成主流文化再到今天的落后文化(其实是大众文化)。

8、任何有效的宣传都是某种过度简化,任何被市场认可的产品也都是找到了用户情绪的最大公约数,比如知音和环球时报一直都很畅销。所谓塔基部分就是群众基础,用户轮廓模糊、泛需求、高天花板。

9、但如果一开始就做面向草根屌丝的文化,类似山寨神曲、广场舞之类,注定是过眼云烟。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