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优品白菜价私有化,陈欧学马云将被骂惨
众所周知,2007年11月阿里B2B公司曾在香港上市,一时风光无两:融资额17亿美元,创科技领域融资之最;发行价13.5港元,上市之日,收盘价较发行价大涨近200%,创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市值超200亿美元,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但上市后,阿里B2B公司的股价表现不佳,股价持续下跌;至2012年2月,股价一度跌到10港元之下。同年,阿里B2B公司选择私有化,阿里集团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进行回收,黯然退市。
聚美优品体量比阿里B2B公司小很多,但在某种程度上复制了阿里B2B公司的道路:上市时风光无限,创始人陈欧是纽交所最年轻上市CEO,聚美优品上市后股价也有不小幅度的上涨。昨日,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正式公布了聚美优品的私有化邀约,这离聚美优品上市还不足2年。
不过,比阿里B2B公司更狠的是,聚美优品私有化的股价是7美元,这仅为聚美优品上市时的22美元发行价的1/3。这个私有化方案一出,创始人兼大股东陈欧成为了众矢之的。
当年阿里B2B公司以发行价退市,伤害了不少投资者,遭到了各方的批评。后来2014年,阿里集团整体上市时,也重点考虑过香港,2012年阿里B2B退市造成的心理阴影成为了阻碍因素之一,阿里创始人马云也因为阿里B2B公司的退市成为了被骂的对象。
以什么价格退市,只要符合相关规范,就是市场行为。上市后,选择私有化的公司很多,但为什么大家会格外地骂马云和陈欧?
最重要的原因是,以低价格私有化,完全不给投资者分利的空间,甚至让投资者亏损,虽然不违反法律(股市本来有风险),但多少有点不厚道。很多中小投资者,甚至怀疑是创始人大股东联合机构故意打压股价,以促成低价私有化。
第二,平日里马云、陈欧都是属于非常高调的类型,夸下过海口、许下过很多愿景,让不少投资者抱有超高的期望。而低价私有化和他们平日里说的背道而驰,在心理上伤害了那些期望过高的投资者。同是在美国上市的电商公司兰亭集势如果也私有化,其创始人被骂的几率就会小很多。
另外,无论是阿里B2B公司还是聚美优品,业绩下滑、股价下跌,但公司管理团队没有能有所作为、扭转局势的同时,作为老大的马云、陈欧还四处抛头露面,难免给人工作不上心的印象。尤其是陈欧,平时过于高调地参加各种娱乐节目,遭到的批评只会更多。
回到行业的角度,此次聚美优品私有化,是中概股大规模私有化浪潮中的一例。股价被低估,是每家中概股私有化时都会说的原因。中概股为何会被低估?除了企业自身原因外,此前中国“大市场、高增速”给予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在近年已经逐渐消失,中国互联网在很多细分领域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此外中国的整体经济下滑,撑起的想象空间也不如以往大。
中概股觉得在美国市场被低估,私有化后指望的是在中国资本市场能获得更高估值。目前来看,中国二级市场确实缺少好的科技互联网公司,此前几家回归的公司(如分众传媒)都获得了更高的估值,这是中概股回归的现实利益驱动。
需要问的是,聚美优品私有化后回归国内,是否能撑起想象空间?从聚美优品的财报看,营收增长很快(以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为例,净营收1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9%。),大部分情况能保持盈利状态,在国内无疑能获得更大的估值。
但是,聚美优品确实没有建立起强大基础设施(如物流),二没有在技术和金融上有任何建树,未来无法以电商和金融的概念获得想象空间。其三链条商业逻辑:整合影视、明星、网红、内容各种资源去创造影响力;用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产品去沉淀用户;通过电商、娱乐、广告获得收益。这套逻辑和未来故事能否实现,难度不小。
聚美优品以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对应的市值仅为10亿美元,这将打击到未来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前景。在某种程度上看,聚美优品的私有化,使整个中国科技互联网行业背上了一定负担,重视自己品牌的陈欧,将面对的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批评。
本文作者陶博,亿欧网专栏作者,他的个人微信号是:topguancha;本文为投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