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山寨手机风靡一时,如今山寨VR为何昙花一现?
从2015年末的概念预热到2016年末的暴风魔镜裁员,一年的光景中,VR行业既迎来了“VR元年”,也走过了第一次“VR寒冬”。而这个所谓的“寒冬”,其实就是虚火过旺后的泄火阶段。
不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各行业大佬,纷纷在2016年入局VR领域,VR创业公司更是井喷式出现。背后的推手自然是资本,不过在核心技术与产品体验没有达到普及要求的背景下,资本的大举进入所催生出的并不是行业繁荣,而是以一批数量庞大的VR盒子企业为主的行业“虚火”。这些企业一无核心技术,二无战略生态,仅仅是通过一个廉价的头盔外壳去傍VR概念的大腿,这就为这次“寒冬”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寒冬”来的可谓又猛又狠,从众景欠薪到暴风裁员,锤子曾提出的VR头显也不见了踪影,小米虽然推出了VR眼镜,但也标注为玩具版,更多是作为小米手机上的一个附件,并未将其视为战略性产品。2016上半年曾推出头显的众多企业在下半年几乎没有向市场发声,新入局的酷开也抛弃了VR盒子式的头显转向更高端的VR一体机。
VR盒子与10年前山寨手机的发展之路几乎是如出一辙,都是由技术革新催生出全新概念导致山寨品大量出现。两者的区别在于,山寨手机行业却红火了数年之久,而VR的山寨从兴起到泡沫破灭仅不到一年,这其中的缘由令人深思。
山寨手机兴起
说起山寨这个词,众人脑海中除了冒出各种名称抱大腿的“康帅博”们外,想到的另一个景象不外乎是曾经风行过的山寨手机。这些功能奇特价格低廉的贴牌或者自创品牌的手机曾经风靡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巅峰时期的2006-2007年,山寨手机厂商曾超过6000家,深圳华强北的明通、龙胜、高科德、通天地、庞源5座大厦中充斥着数不清的山寨手机,直到2011年后才逐渐消亡。
山寨手机的规模化兴起,得益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上,恰逢国家实施了多年的手机牌照制度取消,山寨手机开始由地下浮出水面,催生了众多转向正轨市场的手机品牌。这些品牌并没有传统手机巨头那样的品牌附加值,因此主打的就是低价实用的多功能手机,一时间,各种大屏幕、全手写、多喇叭为特色的山寨手机层出不穷,为当时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选择。
地利上,联发科推出的MTK芯片集成了无线通讯、数字电视、蓝牙、GPS、WiFi等主要功能,并将主板和软件集于一身,厂商只需要加个外壳和电池就能作为手机销售,核心技术开放与模块化生产极大降低了手机生产的技术门槛。各大山寨品牌也有精力在手机附加功能上做起了文章,通过各种奇葩功能的微创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依靠低价的核弹式威力甚至干掉了原本属于正规军中“战斗机”的波导。
人和上,山寨手机主推农村以及二三线市场,消费者最在意的就是价格。山寨手机通过洗脑式的营销和低价在这些市场站稳了脚跟,低价手机多功能、个性、便宜的形象深入人心,就算有故障率高的缺点也不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抱着“坏了正好换个其它功能的手机来玩玩”的心态,反而客观上拉高了山寨手机的销售量,某些品牌的山寨机实际销量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三星、索爱和摩托罗拉品牌。
山寨VR盒子
而2016年的各种VR盒子,无论是在天时地利还是人和,均存在致命性劣势,这也就注定了它终将昙花一现的命运。
天时上,VR盒子虽然占据了VR兴起的大好机遇,VR行业的生态远未成熟,根本没有当年山寨手机爆发时那样模块化的产业链条,行业生态基础不牢固,没有足量内容对应,加上VR终端头显的硬件本身都还存在体验和价格问题,以不成熟的技术山寨不成熟的产品,得到的只能是玩具,这样的产品根本无法肩负开拓市场的重任。
地利上,VR行业的核心技术都被谷歌、HTC、Facebook、微软等巨头掌握,众多山寨厂商根本无法得到任何与之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也无独有的内容渠道,只能选择从最无技术含量的移动VR盒子入手,这些盒子极易被复制,同时还顺带了VR独有的眩晕之症。就连低价的优势也被谷歌推出的Cardboard廉价3D纸板头显一撸到底,也无法走山寨手机那样的微创新模式,山寨VR盒子面临的形势可谓是绝地。
人和上,VR行业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没有足够的用户基础为产品买单。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重度VR用户规模为237万,浅度用户规模约2700万,虽然山寨盒子所面向的潜在用户规模约有4.5亿,可是没有内容又如何说服这些用户购买。这与当年山寨手机激活的二三线市场所具有的数亿消费群体也有天壤之别。
未来五年VR行业的最终格局
VR行业这次经历的洗牌,主要针对的是各种贴牌无技术含量的VR盒子,对一体机和专用头显的中高端市场毫无影响。这次洗牌的结果是,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使得VR行业形成初步的稳定格局。
低端市场以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VR盒子为主,这些VR盒子区别于山寨盒子之处,在于VR盒子本身自带了一些辅助手机运行的处理单元和传感器,以提高手机空间定位的追踪精度和运算速度,这会逆向促使手机企业建立自己的VR生态,将手机和VR盒子做更紧密的结合。如三星的Gear VR、谷歌的DayDream和苹果尚未推出的手机头显,低端市场的争夺在于各巨头的生态整合能力的比拼,同时低端市场还承担着VR市场培育的重任,产品多面向潜在用户。
中端市场将以VR一体机为主,用户目前酷开等传统IT企业已经布局其中。随着硬件成本的逐步降低,内容与营销将成为中端市场的重心,因此构建自己的内容生产和分发渠道将成为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端市场目前为专用头显的天下,PSVR、HTC Vive和Oculus引领着最前沿的技术,拥有巨头背景和最充足的资金,并已经具有了属于自己的闭环生态系统。在短期内他们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主要是在于技术上的推动,如果谁先能在成本、无线传输、外观等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谁就将在未来的三五年内掌握绝对优势,从而改写市场格局。
行业洗牌的结果一是走向垄断得了肥大症,另一种是清扫体内杂志身心舒畅,对于VR行业的这次洗牌,显然属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