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三线艺人做了个电商平台,他让娱乐圈少了些潜规则
抓马
创始人 : 田京波
背 景 : 娱乐记者、经纪人、网易
门 派: 垂直社交、电商平台
融资规模: 天使轮1000万
投资方: 上海云鹄投资合伙企业
田京波接招
抓马靠什么盈利?
国内泛娱乐市场未来的发展态势怎样?
网生视频内容跟传统影视的区别在哪?
娱乐恐怕是这个时代的最大公约数。
不管是一部部票房轻松破亿的大电影,还是电视上层出不穷的真人秀,又或是毫无防备就蹿红的各种网络剧,都展示着娱乐大工业的魅力。
当然,行业的繁荣背后少不了无数从业者的辛勤付出。
据统计,目前中国整个文化娱乐行业的从业人员在4000万左右,每年产出的广告价值达5000多亿。在这些从业者中,最受关注和瞩目的就是那些当红艺人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星」。
明星之所以是明星也正是因为其稀缺性,尤其是一线和超一线明星,以演员这一职业为例,他们的数量更是稀少,其全部加起来也不过百人多,更大的基数是那些二三线以后的艺人、刚毕业的学生乃至群众演员,这些从业者的数量在数百万。
处在不同的位置自然就有不同的待遇,最基本的,一线明星会有自己专业的运作团队,有经纪人、有助理、有宣传,背后有一整套资源和服务在支撑,但很多二三线以后的艺人和小咖就没有这种配备,这使得他们在寻求职业发展的道路上面临诸多掣肘:曝光机会有限、接不到通告、拿不到广告代言等。
二三线艺人所面对的现状也正是田京波的创业方向。
「抓马APP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娱乐圈的生态,我们就是要帮助那些有志于从事演艺事业的人,让他们慢慢从普通人变为网红,从网红变成小明星,从小明星走向大明星,并且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大多数需求。」田京波告诉接招。
与专注于职场的社交软件脉脉、LinkedIn的设计逻辑类似,田京波的抓马APP是泛娱乐行业的垂直社交和电商平台,用户不但可以在抓马上面实名社交、还有发布通告、邀约,出售技能等服务,甚至可以用抓马提供的工具来管理自己的档期。除了艺人,泛娱乐产业链条上的各方角色均有入驻,比如有投资人、制片人、导演、经纪人、媒体、商务演出公司等,这也提高了平台的效率以及部分程度上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平台上艺人的收入机会。目前抓马平台注册用户近20万,后台收集搭建了一个有将近200万演员、歌手、导演、编剧、制片人、模特、网红和企业家的人才数据库,每天能够促成近百个项目成交。另外,抓马也在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他们也组建了自己的经纪人团队,签约了100多个艺人并通过抓马的平台去运作推广,后期还要进军影视出品与制作领域。
而之所以去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也跟田京波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他是一个拥有十余年经验的资深媒体人,先后在《华商报》、《都市快报》和网易当过体育记者和娱乐记者,后来又转型为艺人和影视公司的宣传和经纪人,创业之前,他最后的职位是时尚集团旗下芭莎娱乐的运营总监,这些经历也让他在娱乐圈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资源。
不过虽然在圈内打拼多年,做抓马也受到了圈内人的普遍关注,但是田京波坦言,真正开始创业后还是「一切从零开始,起码在最开始圈中没有人能帮到自己的创业,反而还不如在网易的时候有个大的平台在背后撑腰。」
最大的困难无非是找钱和找人,2014年底,抓马正式成立,因为最开始没拿到投资,田京波自掏腰包招聘团队,而抓马APP的1.0版本也是找外包团队做出来的,2015年2月,产品上线后,田京波及其团队邀请了两三千用户内测,这时也吸引到了上海一位投资人的关注,最终他给了抓马一百万元的种子轮融资,拿到资金后,田京波开始更快地招兵买马,2015年7月抓马APP正式上线,同年10月,他们又获得了一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而现在走出初创阶段的田京波对创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现在能更得心应手的推动团队前进,上个月,抓马上线了3.0版本,这也是他们产品上的一次重要革新,「几乎把代码全部重写了一遍」,而田京波选择的方式是「封闭开发」,他到郊外租了房子,团队中的15个技术人员全部入住,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搞新版本的开发,这样原本用4到6个月才完成的事情最终两个多月就搞定了。
现在的抓马团队仅有30人,田京波也追求这种「小而精」的规模,「要根据项目需要去招人」。他特别怕「人浮于事」。
今年,VR、直播,网红、IP等几个创投圈比较火的词汇全部都跟娱乐沾边,而站在娱乐的大风口上,田京波也在酝酿起飞,「我们接下来会合作一些超级IP来让抓马这款产品得到彻底的爆发,比如和徐峥、陈思诚等一线明星的电影进行合作;再比如运作吴亦凡、鹿晗等当红鲜肉代言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一但有了这样的成功案例,不出三天,整个娱乐圈都会知道抓马。」
Q :抓马的3.0版本有什么特点和战略意义?
田: 这次新版本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上线了「技能出售」这个功能,让娱乐行业里各个身怀绝技的人可以将自己的才华和服务当作商品一样去售卖:比如编剧可以给大家讲讲他的剧本怎么样,作为他的技能,他跟你聊一个小时多少钱,还有就是某个演员转一条微博多少钱,录一段祝福的VCR多少钱等等,把艺人的时间和技能直接变现。
在通告频道里,我们致力于让各种项目都能找到靠谱的人才。比如为影视剧选演员、为品牌找代言人、为商演找歌手、为车展找模特等。比如还可以通过这个频道找群众演员和二三线艺人,要知道这群众演员这个职业在中国有45个亿的市场,二三线艺人的市场是240亿,这是纯演员的,不包括歌手和网红、模特等,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希望这会成为抓马商业变现的主力。
还有就是上线了一个小工具——艺人的「档期管理」,你打开艺人的个人详情页面,就能看到他每天的时间安排等。
另外在社交功能上,我们也大大强化了:加入了搜寻附近的演员、导演和行业内的人,有点类似于探探。还引入了公司主页,所有公司可以在线管理旗下艺人的档期以及他们公司提供的其他服务,比如帮你写一个剧本多少钱,帮你拍一个片子,制作一个电影多少钱等。抓马跟这些公司签约,其他人可以直接购买他们的服务。
Q :那一项服务的完整交易流程是怎么完成的?
田: 抓马相当于一个娱乐电商平台,我们把用户约演员、艺人的服务变得和你在京东买一部手机一样简单,抓马上甚至还加入了视频面试的功能,比如一个导演想购买艺人的某项服务时,他可以直接打视频电话,看艺人本人长得和照片是否相差甚远,因为现在大多数艺人资料里面的照片都是PS过的,各项情况满意后,双方再继续谈一下细节和报价,都没问题,就可以在线下单预约服务了,这里的交易逻辑跟支付宝类似,是买家先把款打到抓马平台上,在线下把整个服务完成后,我们再把钱打给卖家。所以整个交易流程是顺畅而且有保障的。
Q :你们的营收点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这么着急商业化?
田: 作为平台,我们会在交易过程中抽取交易佣金。基本上是发通告相当于项目找人,发技能相当于人找项目,双向都可以对接,那我们抽佣的话就是抽甲方的,抽发单方的,会抽取交易金额的10%-20%左右。
另外我们公司为签约艺人做的项目出品、宣传发行等工作都是可以分红的,另外还有会员的增值服务、广告、给直播平台推荐网红、帮助影视剧做FA融资对接等。
当然我们现在也是处在商业化的摸索阶段,收入还比较少。我预计大概明年上半年做到盈亏平衡,下半年开始盈利。对于商业化的问题,我认为靠用户规模去拿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尤其在资本寒冬,有收入、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才更受投资机构的青睐。
Q :在品牌传播和推广上有什么比较好的经验吗?
田: 有一些比较细的,比如说我们在动态里加入了发红包功能,这个红包是希望让别人分享的,比如我可以指定上海地区的导演和演员帮我转发,如果这个红包是一万块钱分100份或者是1000份,那么每份就是100块钱或者是10块钱。只要是上海地区的演员、导演、编剧,他把这个动态分享到他的朋友圈或者微博以后,他就可以返回领一个10块钱或者是100块钱的红包,那么这样的话会让一个品牌瞬间传播开来,因为影视娱乐圈的人都很有影响力,所以效果很显著。
Q :现在网综、网剧、网络大电影等非常火,你觉得它们跟传统影视制作的差别在哪?对你们的业务有影响吗?
田: 现在网生视频内容技术上已经很好了,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但是在整个流程上,并没有颠覆传统制作,还是比较原始的。但是有一点变化是最大的,那就是启用演员上。传统电视剧、院线电影等内容,他们制作上很强势,都要找超一线的明星、小鲜肉等,问题是这些人本身就很少,所以也是被抢来抢去的,根本接不过来。但是网生内容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制作成本就很低,比如今年,网络大电影作为一个新的形态开始崛起了,到年底大概会有3500部网络大电影,它们每部的投资额一般在100-300万之间,所以根本请不起大明星。这也把机会留给了新人,很多网红、小演员、小模特甚至有着明星梦的素人帅哥和美女,都有机会参与到网络大电影中来,我们抓马平台上聚集的就是这些人,所以也在通过平台来帮助他们完成匹配,实现梦想。顺便也能赚钱。
另外,从流程上讲,我也说了,他们还是很原始的,比如在演员统筹上,导演还得打电话,用人工的方式排期等,他没有一个互联网化的平台帮助他解决。比如这个戏是明年三月份拍,他想找一个二线的性感类型的女明星。那抓马平台会把这个通告推送给所有明年3月份有档期的二线性感类型的女明星,可能就会有100个完全符合他要求的人,那么他从这100个人中挑就好了。
Q :你怎么看待网络大电影的发展?
田: 现在行业的准入门槛低了,在十年、二十年前,只有陈凯歌、张艺谋这样的人才能拍电影,但是现在有了网络、有了技术的进步,大家都可以去拍,只要资金没问题。但从另一方面讲,观众的见识也广了,口味也更挑剔了。所以现在做影视娱乐内容的时候,导演必须得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他要知道受众是谁、他们想看什么东西,然后根据这些去设计台词、选取角色、布置场景等。所以,现在很多票房成功的电影,背后都是有理由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