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质押股票建厂 富士康主导电视市场野心初现?
近日,《日本经济新闻》援引台媒消息称,鸿海精密工业董事长郭台铭在1月将持有的4亿股以上鸿海股份质押给银行,并援引分析称,此举或与投资建立新面板工厂有关。
2017年初,互联网电视厂商被新一轮的汇率波动与原材料价格上涨折腾的心力交瘁。为了保证自家产品的利益不受损失,由小米、乐视首先掀起互联网电视涨价风潮,其余各厂商只能纷纷跟随着“老大哥”的脚步,紧跟着也提高了互联网电视的售格。就目前情况看来,这新一轮的“价格战”仿佛还未打响便已经“胎死腹中”了。
在这一波“价格战”退潮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反常的现象。在中国以高强度体力劳动、榨取廉价劳动力价值而出名的富士康集团却选择逆势而上,先后决定在中国和北美先后投资建立用于电视机的大型面板工厂,投资450亿建设10代线或者11代线液晶面板工厂,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扩大正从显像管电视向液晶电视过渡的中国地区及东南亚市场的销量。这一系列举措着实让人费解,为什么在市场即将走出低价的蛮荒战场的时候,富士康集团依旧会选择努力维持现如今的低价策略。
成本偏离控制 “价格战”退潮不难理解
实际上,制约一台电视尤其是一台互联网电视售价的因素早已不再是秘密,不论是由于国家加入SDR货币篮子导致的汇率波动,还是进口的屏幕面板还是元器件产能不足,甚至于人工费用上涨都是导致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伴随着互联网电视市场的愈加壮大,早在2013年互联网电视这个概念提出的时候蛰伏在互联网行业内的诸如乐视、优酷以及暴风等公司纷至沓来,意图以自己海量的优质内容来博取更大的市场前景,在当视频行业陷入版权大战时,优酷率先试水,促使互联网平台先后推出了类似《晓说》、《罗辑思维》以及《奇葩说》这样的优质节目,引发了之后互联网视频节目的井喷。
但是中国兴起互联网文化在传统面板生产商乐金显示(简称LGD)的面前却行不通,在2016年时,LGD表示为保证OLED的口碑不受到国产智能电视价格战的不良影响而拒绝向互联网电视公司提供OLED面板的前提下,又遇上了三星等液晶面板供应商的紧缩政策,导致电视液晶面板下半年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如此紧张的供应链面前,之前的宣传的“价格战”犹如昙花一现,涨价似乎已经成了必然。
与此同时金属行业近年来的价格上升与廉价劳动力的减少又给本来已经有些轻微失控的互联网电视市场迎面泼来一桶冷水,伴随着上游成本的不断增加,国内互联网电视生产厂商正好借势从费力不讨好的价格战中脱身,伴随着自2016年起小米电视的两次提价正好说明了现今越来越多的厂商决定放弃低端市场的话语权,自此价格战的退潮也就不难理解了。
开设新面板工厂背后的“目的”
既然价格战无法对厂商带来更多获益,同时还会使市场进入无序竞争的尴尬局面。那么这次富士康集团决心将公司股份抵押给银行也要进行的面板工厂建设,究竟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富士康集团又为什么要处理掉这块烫手的“山芋”呢?
1.强占空白的高世代面板市场。目前中国大陆并没有可以量产的高世代面板,京东方10 .5代线刚封顶,预计在2018年开始量产,华星光电11代线工厂也刚刚启动建设。这时富士康集团选择兼并夏普正好可以毫无成本的使用国外已经成熟的10代线面板技术来解决国内面板紧缺的市场。正好与富士康集团先发制人,占领市场先机的策略不谋而合。
2.国内低端市场仍然有利可图。自2013年起互联网电视借助城市化的契机,通过低价刺激用户进行电视的更新换代,一跃成为行业中的消费热点。同时近年来随着智能电视的普及,国内低端市场似乎已经没有多余的资源提供给互联网电视厂商进行发挥。但是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在一二线城市中的消费潜力将会迅速转移到国内的三四线城市之中。国内从显像管电视向液晶电视过渡仍未完成,低端电视市场依旧有利可图,因此通过开设新面板工厂来维持住国内已濒临破碎的“价格战”环境,对于富士康来说,还是很乐意的。
2016年智能电视产量同比增幅达11%,这说明目前市场虽然正在从一味追求市场份额,忽视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野蛮生长”中慢慢转变,但是普通民众对于智能电视的需求并没有减弱,这次富士康集团的融资设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借助“低价战”的产品销量来带动自身的产业发展,不论国内电视市场是否准备迈向高端化,但是主打亲民的低端产品一时之间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依旧将会是低端市场追逐高端市场的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