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下半场 BAT谁是老大?
春节是一个BAT战场
在这个战场上,微信红包曾一炮走红,让马云喊出“把企鹅打回南极去”的口号;支付宝集五福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春节就是BAT检验互联网金融的时刻。
微信虽然宣布2017年春节不再做红包,但是面临用户下滑风险的QQ还是得扛起红包大旗。
虽然支付宝已经决定春节红包只做安全不做社交,但是没有人相信蚂蚁会轻易放弃社交梦。
而百度理财,则祭出了不同的打法。
1月20日,百度理财推出春节父母理财项目,凡50岁以上的用户就可以通过下载百度理财或百度钱包购买专享定期理财产品。
跟红包大战不同的是,百度把目光投向中老年人,另辟蹊径,推出差异化产品。
这次产品,可以说下了很大的血本,这个产品分为两期,一期是1月20日-1月25日,二期是1月25日-2月6日,起购金额1万元。
在互联网理财低风险收益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主打安全和收益的百度父母理财,几乎跟当年百度推出“百发”和“百赚”一样引发用户抢购。
支付时代已过,百度能否开辟下一个战场
在过去几年,支付宝和微信通过线下力推,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马化腾在微信支付团队的会议上表示,微信支付2016年线下的份额已经全面超越支付宝,并且奖励微信支付团队1亿元人民币。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9.4万亿元,同比增长274.9%;其中,支付宝占比42.8%,作为微信支付后端基础的财付通,占比则是20.0%。
通过阿里巴巴系的淘宝和天猫,支付宝拥有4.5亿的用户;而通过微信的崛起,微信支付后生可畏,在线下已经超过支付宝。
两座大山之下,几乎寸草不生。
一家P2P获得一个真实投资用户的成本,在两年之前已经达到500多元,甚至有些在好几千元。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像第三方支付的黑洞,吸纳了一切有效的流量,雪球越滚越大。
线上流量已经耗尽。所以张小龙说微信2017年不做红包,而支付宝宣称不做社交了,因为可以榨取的线上用户越来越少
想要抗衡两大巨头,必须另辟蹊径。
根据调查,第三方支付用户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占比为77.8%。
第三方支付用户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非学生用户个人月收入在3-5000元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在年轻人中趋于饱和,第三方支付的人群收入不高。
50岁以上,拥有资产的人群,并不是第三方支付的主力人群。
所以,第三方支付的用户红利,就在50岁以上拥有财富的人身上。
这些原本都是银联卡的用户,习惯于传统的现金支付和刷卡支付方式。
针对这部分人群,至今尚没有第三方支付能够完全占领。
百度不做红包,选择一个两巨头薄弱的边缘地带插入,推出父母理财产品,既是现实的考量,也是基于自己优势的审时度势。
面对蚂蚁和微信,百度这个做法并不落下风。
但在2013~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爆发热中,蚂蚁和微信吃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百度金融被越拉越远。
百度金融错过了的风口,也未必都是机会,有时候也可能是大坑。
互联网金融风向转变:政策红利吃尽 技术红利开始
2016年,是整个中国互联网金融乃至金融行业的转型。
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几乎很短时间内余额宝成为世界第一大的货币基金,逼近上万亿元的规模。
2014年8月,招财宝上线,招财宝瞬间冲到2000亿。
2014年春节,微信支付借助微信红包迅速扩展,逐渐在线下支付超过支付宝。
这一波红利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蚂蚁金服和微信支付,蚂蚁金服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未上市公司,最新估值750亿美元,超越老牌投行高盛。
转折在2016年底到来。
互联网金融的政策红利,已经出尽。
套用一个熟悉的说法,就是互联网金融的下半场开始了。
下半场跟上半场的玩法完全不一样,在上半场领跑者,未必懂得下半场怎么踢。
仅仅依赖模式,或者是监管套利,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概念。
金融与技术的结合,FinTech才是未来的方向。
银行家们从华尔街和上海出发,奔向硅谷和北京。
LinkedIn的数据显示,Google4.75万员工里,有1200人曾经在全球排名前十的投行工作;至少750名Apple员工来自投行;据CEO 卡兰尼克说,Uber员工中有一成到一成半来自金融服务业,曾经在高盛工作的员工占5%。
美国2012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大约有3.1万人从纽约迁往加州,为2006年以来最大的迁徙潮,告别华尔街,“大空头”们正在一路向西。
技术金融FinTech已经占据世界主流,世界的话语权从华尔街转向硅谷,甚至华尔街的业务本身,也在转向硅谷。
中国的情况简直一模一样。
金融街的业务和人才,逐渐转移到北京同城的中关村。
一个现象是,2013年之后只有银行证券等金融公司的员工流入科技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互联网公司高层进入金融公司。
世界经济的权力角逐上,技术的力量战胜了金融的力量。
蚂蚁金服和百度金融的高管里,也充满了来自金融业的精英。
金融业的未来,在于科技企业;FinTech的未来,则在于AI。
2016年,Google旗下阿法尔狗不但战胜了李世石,更是在年底连挫几十名中外高手。
神经网络、深度学习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了实际产品。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Preqin提供的数据,美国约有1,360只对冲基金(占总数的9%左右)借助计算机模型进行绝大部分的交易,这些基金管理总资产约为1,970亿美元。
美国的金融界在发生重大的改变。
JP摩根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甚至宣布,该公司将会推出完全免费的机器人理财顾问。
“如果我们都死了,它也会继续交易”,一个对冲基金的AI专家说。
BAT里谁是互联网金融下半场霸主?
BAT里,蚂蚁重视的是金融制度和业务创新,微信支付处在扩张用户阶段,百度最重视的就是技术化和AI化了。
李彦宏多次宣称,百度下一步押宝的就是人工智能。
百度曾经重金请来了硅谷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成立百度大脑,最近又请来了微软的人工智能高手陆奇担任COO。
AI技术在百度已经储存很久,中文语音识别率可达97%,人脸识别准确率达到98%。
AI一旦从实验室走到现实中来,无人驾驶和流量入口都是有可能的。
但无疑,FinTech上的AI是最赚钱的。
全国个人理财规模40万亿~50万亿之间,互联网理财市场规模已经接近2万亿元,参与用户2~3亿人。
金融数据服务商Kensho创始人预计,到2026年,有33%~50%的金融业工作人员会失去工作,他们的工作将被电脑所取代。
Kensho开发的程序,做分析工作只需一分钟,而拿着高达35万美元年薪的分析师们,需要40小时才能做完同样的工作。
如果AI能够在金融上展现出在围棋上刀切菜瓜的娴熟,这几十万亿的市场就足以再造10个百度出来。
千万别以为是这是笑谈,在年初的时候,柯洁还在微博调侃“阿尔法狗很厉害,但却赢不了我”,而在年底,阿尔法狗历经中外50名高手车轮战,保持不败战绩。
只吃电费和计算资源的AI,分分钟可以取代拿着最高工资的金融金领们。
李彦宏种下了一颗AI的种子,但却有可能在金融领域开花结果。
百度理财虽然规模上比起蚂蚁和微信支付小,但百度理财背后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
百度金融理财依托“百度大脑”,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根据用户的行为轨迹帮助用户追踪、监控风险,为个人理财和家庭投资提供针对化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的“千人千面”定制化财富管理服务。
围棋代表了人类智力最高水平的游戏,而投资也是人类智力极限的活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能够突破围棋,理论上讲,用AI控制投资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如果基于原有的竞争环境,拼政策理解和用户理解,恐怕百度金融无论如何也无法突破蚂蚁和微信支付的“市场锁死”。
不过,在一场新的技术革命面前,原有的高门槛可能荡然无存,领先者的部队可能在瞬间被摧枯拉朽。
借助微信,微信支付像“三体”水滴对付人类太空舰队一样,对支付宝的线下优势进行了毫不留情的碾压。
而借助AI的加持,百度金融有可能向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投出一张“二向箔”,在技术高维打击下,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扁平得像一张雪浪纸一般不堪一击。
这并非危言耸听,历次的技术更迭已经不止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谁掌握了AI,谁就抓住了技术金融的入口,而技术三次更迭分别出现在蚂蚁、微信支付和百度金融之间,残酷而永恒。
-----------------------
超先声,王超的微信公众账号,关注互联网和新科技。微信搜索“chao-xiansheng”,倾听进步的声音。
超先声文章全部原创,都是赤裸裸的干货。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公众号,否则坚决找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