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份额=市场份额,虎嗅想干什么?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央视纪录片《遇见大咖》大年初五在央视播出,李彦宏说了句:“在谷歌退出中国之前的5年里,它的市场份额是在逐年下跌的,而百度是在增长的。谷歌的退出与百度的发展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大年初七,虎嗅带有很强标题党性质的质疑文章就出来了,主要观点是反驳李彦宏的话,即百度的成功与谷歌退出有很大关系,或者说是谷歌的退出成就了百度。

虎嗅的文章用一系列貌似客观的数据说明,从2006年谷歌正式进入中国之后到2009年退出之前这段时间内,谷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逐年上升的。这些数据中来自5年前一篇博客文章,而这篇博客文章引用的数据来自艾瑞和易观,从数字看上去好像百度在那三年的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60%左右,而谷歌则从23%增长到35%,甚至更高。

这组数据是这样的:

2007 搜索引擎市场规模约为 29 亿人民币

易观:谷歌的市场份额为 23.4 %,百度为 59.3 %;

艾瑞:谷歌的市场份额为 21.2 %,百度为 60.4 %;

2008 年搜索引擎市场规模约为 50 亿人民币

易观:谷歌的市场份额为 27.8 %,百度为 62.2 %;

艾瑞:谷歌的市场份额为 27.3 %,百度为 63.5 %;

2009 年搜索引擎市场规模为 70 亿人民币

易观:谷歌在四个季度的市场份额为 30.6 %、 29.1 %、 31 %、 35.6 %;百度 59.0 %、 61.6 %、 64 %、 58.4 %;全年谷歌是 31.6 %,而百度为 60.8

首先这组数据表现的是营收份额而非市场份额,但作者要表现的就是谷歌市场份额增速高于百度这一事实。普通用户很难分清营收份额与市场份额之间的区别,因此很容易认可与接受文章中的观点,其实这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谷歌获得营收的方式与百度有很大差别,谷歌在货币化的能力上要比百度强很多,直到现在也如此,因此营收上的份额是没办法用来证明市场份额的。 这就好比用两辆客车代表一个营运市场, A 客车坐 70 人,每人收费 10 元, B 客车坐 30 人,每人收费 15 元, A 客车在营收上所占份额为 60% B 客车在营收上所占份额为 40% ,但 A 客车在市场份额上占了 70% B 客车仅有 30% ,你用 B 客车占 40% 的营收份额去证明其市场份额也有 40% ,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事实上, 艾瑞也有发布过 2007 2009 年网页搜索请求量市场份额,百度: 07 72.6% 08 73.2% 09 76% ;谷歌: 07 17.2% 08 20.7% 09 18.9%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百度在那三年一直是持续增长的,在2009年达到最高峰,而谷歌在退出中国之前的2009年则在市场份额上出现同比下滑。那篇博客在数据上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不好说就是有意为之,5年前的数据采用标准没现在这么严谨,还没那么多人去调查数据,随便看到个数字就写上去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但号称专业的虎嗅也来以讹传讹,把原本是错误的数据组合挖出来说事儿,且依据的是一篇少受关注的博客文章,这就是一种精致的淘气了,或许还能让人们从中看出一种戏谑却恶毒的心机。 英语里有个词组叫figure massaging,虎嗅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数据操弄的真谛,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下限。虽然用语言表述出营收份额与市场份额之间的异同,且让普通读者也能接受,并不是件容易事,但我坚决不相信虎嗅自己看不出这里面的门道。就算抛开数字不谈,谷歌退出中国那几年百度到底发展如何,应该是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的。

虽然谷歌在2006年之后才正式进入中国,但谷歌中文版发布的时间并不比百度晚,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国内首选的搜索引擎就是雅虎和谷歌。事情真相是,2006年谷歌抛售了持有的全部百度股票,开始与百度全面对决,但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百度的市场份额在那几年一直节节攀升,而谷歌的市场份额则进展缓慢。在瓜分雅虎份额的过程中,百度明显力压谷歌胜出一筹,地球人都知道,谷歌退出时百度份额在70%以上。

作为亲历者和旁观者,我认为谷歌的退出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乃至于伤疤。但从任何角度来看,谷歌如果能在中国越做越好,选择留下显然更符合各方利益,包括谷歌自身利益和美国有关部门利益。但问题是,2009年的时候,谷歌在华已明显被百度压着打,进一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机会渺茫,李开复在2009年9月离开,4个月后谷歌即宣布退出中国。你要说这是突发事件,与谷歌在中国低迷的市场份额无关,谷歌是拿下相当份额后昂着头走的,那明显是睁着眼说瞎话了。

谷歌在全球少有失手,但在五个国家和地区是例外,在捷克败给了Seznam但最终用钱把对方收过来了,在俄罗斯败给了Yandex,在韩国败给了Naver,在日本败给了雅虎,在中国败给了百度。谷歌虽然很牛,但也不是百战百胜,你要说中国人就没那个命,连捷克、俄罗斯和韩国都不如,在搜索上就该被别人压着打,从来不会压着别人打,好容易赢了谷歌一次还不是因为市场原因,那我就没话可说了。那我就,说说虎嗅吧。

写这篇文章的,不是虎嗅的作者,而是虎嗅的编辑,是一篇专业编辑力量精加工出来的文章,基本上代表了虎嗅网的诉求。刻意引用张冠李戴的数据,对5年前的普遍事实视而不见,搅乱已成型的定论,混淆纯洁大众的视听。虎嗅网弄这篇文章出来到底想干什么我倒想问问?

虎嗅你是想说监管机构帮了忙才让百度赢的吗?是想说原本谷歌在大陆发展得很好,芝麻开花节节高,怎奈被监管部门给赶出去了对吗?是想说谷歌的形象其实很高大,百度的形象其实很猥琐吗?是想说中国互联网发展了20多年一无是处,就连800亿市值的百度都是谷歌退出中国给成就的吗?是想说中国互联网就是臭狗屎,美国互联网就是香饽饽吗?

我记得百度待虎嗅不薄,两年前百度新闻里到处都是虎嗅链接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李彦宏政协会上看虎嗅的照片也能从网上找到,跟我对骂的时候特意把首届虎嗅创新节的赞助商百度两个字写得大大的仍让我印象深刻,这才几天啊就转过身来反咬一口了。质疑是媒体的权力,有道理的质疑无比金贵,揣着明白装糊涂玩弄数据,故意搞出来的质疑,就很龌龊了。百度就算有不好的地方,但毕竟对你虎嗅也还算是有恩的吧。

两年了,虎嗅的脾气秉性还真是一点都没改。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