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人物:品友互动沈学华
如果你当了个CTO,长得帅反而是负分。
谁会相信长得这么欧巴的男人,是个好程序猿呢?
所以,你必须肯分享、能分享,那些新技术、新词儿,比如DSP。
一个CTO只要开始分享,不管干不干货,都是一个好习惯。
品友互动的CTO沈学华,在RTBChina网站上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中国移动DSP现状和2015展望》
炳叔按自己的理解,写了个摘要:
一、移动DSP的7个商业维度:
1.流量--变现的基础
2.创意形式--比稿的优势
3.定向--程序员水平
4.数据--CTO综合能力
5.效果度量--客户最看重什么?
6.客户--钱都谁出的?
7.商业模式--费用结算方式
二、DSP的三个细分领域:
1.PC展示广告DSP--任何一个网站都能做这个生意。
2.视频DSP--在中国,优酷做的不错
3.移动DSP--大家都在摸索。
三、品友互动对接的移动广告交易平台
1.Google AdX Mobile
2.美国的Smaato,一个专注于mobile的SSP
3.在印度创建的全球mobile 广告交易平台InMobi
4.新上线的中国本土芒果平台AdsMogo SSP
5.百度移动交易平台
四、流量:流量还是太少。
1.全球移动交易平台上每天有5到10亿的中国移动流量。
2.其中iOS的流量大概在75%, Android流量25%左右。
3.移动RTB投放需求要大于供给,特别是能定向的流量。
五、创意形式:单一,只有Banner
1.移动交易平台上现在主要的形式是banner图片。
2.应用墙和积分墙现在在RTB的交易平台上基本没有。
3.移动前贴片视频广告,现在中国还不多,在2015年会非常有潜力。
六、定向:数据混乱,无标准,基本定向分类:
1.设备(Device)
2.运营商(Carrier)
3.操作系统(OS)
4.移动App类型
5.地域
6.经纬度(经纬度对现在日益火热的O2O营销非常重要)
七、数据分析:三种主要的技术
1.用户身份识别(User Profile)
2.跨屏(Cross-device)
3.深度链接(Deep Link)
八、效果度量:移动基本靠经验
1.效果度量的核心是广告的追踪(tracking)和度量(measurement)
2.对曝光和点击的监测和PC上类似,已经标准化。
3.作为效果评估的关键,SDK,目前进展缓慢。
九、客户:
1.传统客户是手机游戏和手机App安装,这两类客户属于移动生态系统的内循环。
2.新客户是电商和O2O。
3.平台广告主,例如淘宝、天猫、京东、新浪、微信,也在加大投放。
十、商业模式:量大的说了算,钱多说了算。
1.交易平台和DSP是通过CPM的方式结算。
2.DSP和广告主结算,主要方式是CPM和CPC,也有一些是CPA或者CPI (Cost Per Install)。
十一、沈学华 简历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士,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博士。
曾在谷歌硅谷总部从事搜索算法工作,包括个性化搜索和基于用户行为的搜索效果实时动态实验平台。
在美国最大的行为定向数据公司Bluekai利用基于Hadoop的云计算平台从事个性化广告的研发等工作。
十二、新浪微博@RTBChina 的原文链接:
http://www.rtbchina.com/ipinyou-xuehua-on-the-outlook-of-mobile-programmatic-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