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米公关人员谈谈心

有朋友告诉我,有小米的公关人员曾找到某媒体专栏负责人要求将你的专栏关闭。但鉴于更大的领导认为磐石之心的文章还是有看点的,所以没有理由关闭他的专栏。

听了这个故事,我深感媒体就是江湖啊。江湖险恶,而磐石之心却如此单纯的生活在这样的江湖之中10年,实在是惭愧。

回忆往昔峥嵘岁月

记得2005年的时候,我是一名服务某手机企业的顾问,为企业做一些市场分析、文章撰写工作。感觉对这个行业还有一些个人见解,但苦于不认识媒体编辑,门户们还没开通博客,写的一些手机行业新闻评论难以发表。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的网易科技还是非常不错的平台,特别是那个文章后面的评论体系。所以我就将写好的文章直接粘贴到与该文章相关的新闻的评论中,并留下自己的QQ号、邮箱。

令我惊喜的是,我的文章被编辑看到并发表在网易科技,而且百度还可以搜到,这激起了我写评论的热情。没多久,当时担任网易科技主编的李鑫,加了我的QQ,我经常将写好的相关评论文章发给他,他都会帮我发表。

就此,我走上了写手机行业评论的道路。没过多久,又通过这些文章认识了IT168手机频道的主编-市井小生(吴茂林),然后就开启了真正的撰稿生涯,而我也辞去了顾问的工作专职写评论,靠稿费维持生计。在IT168的手机频道上,我与吴茂林一起做过许多篇震撼行业的精彩文章,我还清晰记得那篇《将诺基亚N98拉下神坛》,引发了全手机行业的热议。

因为文章频频被推上各大网站头条,我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感,也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评论人这个角色。而紧接着博客之风刮到了中国,门户竞相开启博客时代,这是互联网的第一个web2.0时代,也是自媒体真正崛起的时代,也给我提供了写文章、发文章的平台,在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四大门户的科技频道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磐石之心的文章,这让我十分欣慰。

这也让我真正的找到了写作的激情,每月写30多篇文章,60000字以上都不感到疲劳。而2005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在经历了泡沫之后重新进入了繁荣,我也开始撰写家电、互联网、电脑等手机之外的所有相关行业评论,这也积累了大量的思考、观点和沉淀。

而在2005-2010年期间,这5年是博客的黄金时代,通过磐石之心的博客我认识了许多的媒体朋友、企业朋友和公关营销朋友。在这里也感谢那些帮助过磐石之心的朋友,没有你们的鼓励,我可能无法坚持写评论到今天。

2011年与小米结缘

2011年8月16日,北京刚下过一场暴雨,雨过天晴,骄阳似火。因为磐石之心持续关注手机、热爱手机行业,所以我申请参加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布会,亲眼见证了小米1的发布,听了雷军激情澎湃的处女秀。

而就在这个现场抽奖环节,我幸运的中了一部小米1工程机,从后盖的纪念数字看,这是第48部小米工程机。虽然小米曾表示,所有工程机都可以免费更换正品手机,但为了纪念,我没有做更换,至今仍放在抽屉中珍藏。

就这样磐石之心与小米手机结缘,也开启了我写小米公司相关评论文章的道路。从2011年9月的第一篇《小米是一部平凡的手机》开始,我相继写了数十篇关于小米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基本上都被各大媒体推到首页,获得了海量的阅读,也数次引发了行业的激烈讨论。

作为一名自媒体人,对一家企业和一个产品进行评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我没有收取小米公司的润笔费,也没有拿过小米竞争对手的钱,没有被任何非主观因素影响我撰写关于小米的评论。所有观点都发自磐石之心的心底,完全是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是完美的公司,任何一个产品也都不是完美的产品,所以文章中有对小米的赞美,也有质疑,也有建议,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评论文章。然而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让几位进入小米做公关工作的前媒体朋友对我产生了敌意,在微博、微信群只要见到我发表小米的观点都会恶语相加。

“磐石之心你混了10年,见过手机生产线么?知道手机有几个代工厂么?你懂个屁!”这是某位小米公关朋友的原话。我的回答是,我在数年前的工作就是手机公司的顾问,我进过生产线,看过生产流程。但是这些解释,并不能阻挡他们几个人对我的攻击。

由于我不在北京,与大多数媒体圈的朋友更多是线上交流,所以很多人认识到的磐石之心都是一个评论人的符号罢了,这我十分理解。不混媒体圈子,难道就应该成为某些人打击的对象么?当然在行业10年时间里,确实只遇到了这少数的几个比较奇怪的人,而其他成百上千位朋友似乎都非常友好。

这也让我陷入了沉思,这几位小米的朋友们,你们是为了小米公司的利益在攻击一名自媒体人么?还是为了你们自己的某种私利,或者是一些误会和偏见?

撰写《解密小米》这本书

带着这种不解和懊恼,我感觉自己要做点什么。于是,在2014年7月底,我突然决定要写一本关于小米的书,希望更加彻底、痛快的表达我对小米的观点,而不是这些零星的评论。于是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晚10点到12点,连续写了整整1个多月,从小米诞生一直写到小米的未来。

完稿后一共7.5万字,我站在秤上发现自己足足瘦了5斤。这5斤肉让我180的身高显得好看许多,然后就找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朋友,将书稿给他们,他们也加紧排版和印刷,赶在2014年10月18日登上亚马逊京东、当当网正式发售。这也是当时除了《参与感》外,第一本第三方撰写的关于小米的书籍。

在《解密小米》的序言中,我写道:“写作本书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在众多繁杂和浮躁的讨论中,冷静而全面的解读小米的成功。因为伴随着小米的成功,让小米成为所有人探讨的对象,其中不乏大量恶意攻击、歪曲事实和夸大吹捧。

作为一名行业观察者,我认为冷静的思考小米的成功之处,更加全面的看待小米一系列市场行为所处的背景,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理论依据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小米,才能让我们理解创业的艰辛,让更多想要学习小米的人和企业少走弯路。

写作本书的第三个目的是为了化解外界对我本人的误解。因为我长期以来观察小米、分析小米,也写过很多关于小米的文章,其中也不乏对小米提出一些个人意见和看法,有很多读者,甚至包括小米公司的员工对我也有误解,认为是在有意的攻击小米,被称为“米黑”。”

但是这本书似乎更加引起了小米某公关人员的反感,在某微信群中,他更肆无忌惮的攻击我,同时也发生了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个故事,这确实令我感到非常的失落。因为看过《解密小米》的朋友,都感觉小米是一家很出色的公司,这是一本客观评价小米公司的书,没有敷衍、吹捧、攻击,可是小米的某些人却如此对待一位真诚的作者。

但是磐石之心是不会为了某些人而屈服的,作为一名10年如一日的专栏作者,我要为我的读者负责,仍然会继续写我的评论,谈我对任何一家手机、家电、互联网和产业融合相关公司的看法。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在社交网络的时代、自媒体的时代一切都将回归本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而回归本质对于企业员工来讲就是你真正的为企业负责,对企业来讲你真正的为用户负责,对自媒体人来讲你真正的为读者负责。所有不真心服务自己客户的企业、人都是妖怪,都会被打回原形。

关于磐石之心

独立知名IT互联网评论人,专注产业融合研究。本文有价值?!可转发到朋友圈,因你的分享让更多人读懂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他的微信公众号panshizhixin18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