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体育又烧了27亿,中超何时能踢回本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就在2月28日,一场“乐视生态之夜万人大PA”的主题年会愣是被乐视玩出了春晚的效果。如贾跃亭会上所言,在4月的北京车展上我们就能见到乐视超级汽车,当然,前提是不会出现临时跳票的情况。

关于乐视烧钱做汽车一事,之前就已有业内人士唱衰过(参见文章《乐视做汽车,究竟行不行?》),不过我今天要说的,是乐视生态七大产业中另一位同为烧钱的主,即标题中提到的乐视体育。

前不久,乐视体育刚以27亿的价格竞得中超16、17两年的新媒体独家转播权。尼玛,果然是烧得不轻啊,要知道乐视体育是去年9月才从母公司乐视网剥离出来的,论实力、论规模or论资金,都尚未达到BAT的程度,与之大手笔买断版权的行径甚相违和。

更可怕的是(不看数据你可能不知道),目前乐视体育所掌握的赛事版权已多达200余项,其中包括像欧洲五大联赛、CBA、欧冠、亚冠这等顶级赛制,粗略估计,平均每年的版权内赛事直播超过1万场,而且这个数据每天都在更新。

在购买版权这个问题上,乐视体育采取的策略很激进,但从商业的角度说,也是无可厚非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给大家普及个概念先: 体育赛制IP (Intellectural Property)

看起来有一股装B范儿,不懂没关系,你可以理解成专利法中的“知识产权值”,好吧,似乎又装B了啊!

以“中超”为例,它的IP就是赛事本身和所有衍生出来的产品,门票收入、纪念品、广告赞助,还有最重要的,也是相对最值钱的,就是赛事直播权了。

这一概念的流行,源于2014年国家下发的关于发展体育产业的红头文件,之后体育产业就涌入了一大波互联网公司,其中就有阿里体育、万达体育(均是是去年9月份组成的),二者与腾讯体育、乐视体育形成了四足鼎立之势。

插一句,可能有人会注意到,我从头至尾一直未提及新浪体育,想当年新浪体育在直播英超那会,腾讯体育还只是个“小三”而已(戏称,当时在新浪主播期,腾讯偶尔会有几场比赛,连演播室都是虚拟的)。之后新浪体育相继失去英超、NBA转播权,开始走下坡路,至于原因嘛,说到底还是没腾讯富态罢了。

回到四大体育产业巨头,万达最初是做房地产的,阿里巴巴是电商起家,腾讯和乐视刚开始都是做媒体的,可以说都是从不同领域切入体育产业的,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阿里做体育的先天优势,一是大平台,然后是“不差钱”,所以阿里布局体育的战略就是,利用10余年来攒聚的“粉丝经济”快速切入,一边强化与粉丝、明星的合作,一边与大手笔投资像恒大这样的体育公司,甚至连对手乐视也不“放过”。

万达呢,做体育是用很多钱就能解决的事,所以一个字“买买买”,而且专挑国内外大型体育公司入股,尽管手段粗鲁,但却很奏效,王健林在做万达的早期就有过体育领域的涉猎,他的野心在于建立“全球最大规模的体育公司”。

至于腾讯体育,其实布局的思路很简单,先以5年30亿拿下NBA这样的顶级赛事IP,利用自身的社交、游戏及支付等多环节的优势,用一个完美的生态闭环,就把粉丝给牢牢锁住了。

现在来说说乐视体育,首先要是和阿里、万达比资金体量、体系规模的话,就不那么好玩了;其次,乐视在用户积累上优势也不如阿里、腾讯般明显,但好在贾跃亭是个和马云一样会讲故事的CEO,只不过他给投资人讲的是一个关于“全体育产业链生态”的故事,

乐视体育要想快速完成布局,除了大量收购赛事版权,然后去融资,这是最好也最快的办法。至于融资之后产生的短期变现难问题,办法就是继续去讲“故事”,乐视年头至年尾那么多发布会,不遗余力地介绍产品,多半是给资本市场潜在的投资人看的,这样才会有现金投进来。

你要问我乐视体育的未来什么样,近几年内实现上市应该不是问题,至于这个庞大的生态产业链,最乐观的预测,可能会分拆成不同版块的子公司再继续上市,就是资本市场的循环运作。

最后,回到标题中的疑问,至于一年转播权8千万的中超能为乐视体育带来几多回报,似乎已经没有太多可讨论的必要性了。

青龙老贼  WeMedia联盟创始人  微信公众号: ZTalk@青龙老贼(Z_talk)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