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工厂奔向工业4.0,海尔擎起中国智造风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互联工厂奔向工业4.0,海尔擎起中国智造风帆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外制造业都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走智能制造之路,是中国制造冲破低端发展桎梏、构建新能力新优势的重要选择,已成为我国工业制造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重点。但知易行难,制造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具体路径在哪里?有何典范案例能够作为行业榜样?近日,海尔集团“基于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的互联工厂生态圈建设”获得第23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这一成果或能为中国智能制造探索之路指出前行方向。

作为大家电全球销量连续8年排名第一的企业,海尔大力推进“制造业+互联网”,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好评。业内专家指出,海尔所探索、践行的智能制造之路,有着以用户为本、生态圈完善、模式可复制等鲜明特色,为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全球家电制造业智能化改革提供了新的样本,是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佳实践。

海尔智能制造具有三大特色

一是率先实现“工业4.0”。德国发布的“工业4.0”战略,得到了包括我国在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成为其制造业和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努力目标。但工业4.0的要求很高,从德国自做的评估结果看,也仅有少数企业能够超过3.0、达到接近4.0的水平。海尔的智能制造则在此方面走在了前列,并得到了专家认可。弗劳恩霍夫协会生产设备和设计技术研究所(IPK)所长埃卡特·乌尔曼就认为:“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发展比较快的企业,像我们所提到的海尔互联工厂,这样的平台其实已经达到工业4.0概念的标准了。”

二是智能制造体系完整。智能制造涉及环节多、领域多,单纯某个环节、某个车间、某项业务的智能化并不能称为“智能制造”,必须形成完整的体系。经过多年发展,海尔围绕家电制造这一核心,在制造流程、物流配套、供应链管理、经营管理、人才管理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布局,实现了各方面的紧密衔接,使互联工厂不只是工厂的改变,而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改变,颠覆了企业组织的全系统、全流程,从而快速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认识实践紧密结合。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技术、装备应用,而是先进观念的物化,没有变革性的思想,就无法支撑智能制造的持续发展。海尔在经营管理方面一直是我国乃至全球的积极探索者,提出了“人单合一管理”、“人人创客”、“互联网企业”等理念,其《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自主经营体为基础的人单合一管理》、《按单聚散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曾多次获得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特等奖或一等奖。这些成果累积形成了能够与智能制造工具运用相适应的智能制造思想,确保了智能制造革新的不断推进。

成为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典范

海尔的智能制造,将“以用户为本”作为核心,能够通过互联工厂,在匹配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实现大规模定制,对我国制造企业推进供给侧改革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一座大山是供需错配,老百姓想买的东西在国内市场上买不到,跑到国外去买;国内生产的大批商品销售不出去,库存积压,工厂却还在不停地生产这类商品。在家电行业,这种现象非常明显。比如普通的将米饭煮熟的电饭煲,价格非常便宜,但是中国老百姓却不喜欢,要去日本买日本产的电饭煲。2016年年初,空调行业库存积压4000多万台,大部分是低端的三级定频空调。它们既耗电,噪音又大,制冷或制热效果也不好,这使得消费者宁愿多花一些钱购买一级变频空调,也不愿购买三级定频空调。洗衣机行业,代表中高端市场的滚筒洗衣机,在零售终端市场份额的占比越来越高,已经超越6成,消费者流行的购买趋势是购买滚筒的、多功能的洗衣机。

此问题出现的根源,从消费者端讲,是消费结构升级正在加快,老百姓希望消费更多功能、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品质上乘的家电产品;从供给端讲,是消费结构的升级倒逼家电制造商研发迎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快速生产,快速推向市场,快速试错。这意味着,传统的以经销商和厂商制定生产计划、周期长的大规模生产模式,需要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大批量个性化生产的、快节奏的生产模式转型。转型要点是:尽可能近地接触用户,甚至是零距离接触用户。

对此,海尔做到了。海尔在构建智能制造体系过程中,至始至终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收集用户需求信息和反馈用户消费体验。海尔打造的基于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的互联工厂生态圈,是将海尔冰洗空、小家电等8大工厂高度互联,由海尔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云平台COSMO平台作为信息处理的神经中枢。海尔的HOPE平台、众创汇、U+平台、海达源,在各自的场景中,实现与终端用户需求的无缝对接,连接起终端用户、供应商、设计开发者,整合全球资源,让用户需求转化成海尔工厂实际生产的产品。而这一过程,无论是对用户、企业,还是对中间参与的上下游供应商、物流商、设计开发者、创新爱好者来说,都是全程可视、透明化的过程。对于海尔来说,智能制造模式实现后,很多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提交的定单信息能够直达模块商、制造、物流等各环节,全过程实现透明可视,而且不会形成一台库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种智能制造体系,能够成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创造有效供给,去库存去产能,但简单的去库存、去产能是行不通的。针对传统制造模式下大规模制造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这一问题,海尔把传统的制造车间转化成互联工厂,一头连接消费者,让消费者可以参与设计,让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直接传递到工厂以及各资源方,使消费者自身成为生产者,全方位参与到产品创意、设计、制造、服务等各个流程,真正将用户完全纳入到了产业生态体系之中,让企业生产模式从大规模制造走向大规模定制;另一头连接产品,通过分析消费者需求,将信息技术创新地应用到产品中,使产品不再是传统的硬件,而是可以和用户交互的“网器”,即具有互联网属性并能够通过网络联接起相关生产制造流程的电器产品。例如海尔的馨厨冰箱,除具备传统冰箱的功能之外,还能作为互联网入口连接电商、娱乐、菜谱等,成为厨房场景下的生态系统。“网器”概念的提出和推行,打破了制造企业与消费者间的藩篱,打通了工厂与用户、网络与电器、生产与服务的边界,使供需两侧的衔接更加紧密,为企业转型升级和模式变革提供了有效载体。

精确的两头连接,使海尔打造的互联工厂得以发挥最大价值。海尔目前拥有8大互联工厂,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这个时间节点早于中国大面积普及和推广工业4.0概念之前。海尔之所以如此早就布局数字工厂和智能工厂,是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和消费者需求升级这三大因素,让海尔先于其他企业洞察到消费市场的变化,决定通过构建先进的智能制造平台,在供给侧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目前,这些互联工厂已能够为行业在前端生产制造环节提供先进样本支持。可以说,海尔以互联工厂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为我国的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条既与需求侧结合、又适合大企业发展的可行道路。

越来越多制造商将成为“海尔”

家电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海尔集团正在将智能制造模式和互联工厂的概念延伸到供应商,将对整个制造业形成一个很好的示范。2016年9月,海尔牵头成立全球家电业首个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就是希望汇聚各类优秀力量和资源,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模式创新,为制造全流程提供智能服务,帮助更多企业抢占全球智能制造战略制高点。

海尔正大力支持旗下部门总结梳理发展经验,加快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努力将海尔的成熟思路和模式向别的行业推广应用。如果推进顺利,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成为越来越多的“海尔”,能够制造得更快、更好、更智能,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

(《中国电子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意打赏

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制造 中国智造互联网智造中国智造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