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奥米迪亚捐1亿元美元寻找新闻的“真相”
假新闻、伪信息盛行,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不断跳水。对于严肃新闻业拥有使命感的亿万富翁皮埃尔·奥米迪亚要出1亿美元来寻找破解之道。当然,他和他的团队明白:“(一亿美元)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建立寻求事实真相的信念,修复公众对于负责任媒体的信任,显然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eBay 创始人皮埃尔·奥米迪亚是硅谷巨头中对于新闻业具有深刻认知与强烈感情的异数。玛格丽特•苏丽文4日在华盛顿邮报上写的述评,洋溢着对于皮埃尔·奥米迪亚的善意。这位前普利策新闻奖评委、纽约时报前公共编辑、华盛顿邮报现媒体专栏作家以大量的篇幅追述了奥米迪亚对于新闻业的倾情关注与投注。其中的故事,杰罗姆基本了解,除了一项。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奥米迪亚是执行制片人,他是这部影片的出资人。这部让许多被新闻专业主义蛊惑的人从中找到了些许安慰的影片,居然是奥米迪亚向新闻人致敬的作品。
谢谢奥米迪亚。他让写着新闻写过新闻的人,有机会觉着自己盖的不仅仅是房子,而是庙宇教堂。
2016年2月,杰罗姆在头条号新新媒体观察写过一篇文章 《门外的野蛮人与报业拯救者》 ,对皮埃尔·奥米迪亚有一段如下的评述:
有人把休斯(Chris Hughes)与另一位互联网巨人皮埃尔·奥米迪亚(Pierre Omidyar)对比,那更是对奥米迪亚的羞辱。人家奥米迪亚对于新闻的理解,才够专业,人家对于新媒体建设的投入,才够执着。只是,奥米迪亚愿意做的只是新闻而已,传统媒体根本没入他的法眼。他根本没有兴趣作为拯救者,来拯救某张报纸或者某份杂志。他要拯救的对象更大,这个对象就是严肃新闻本身(Quality Journalism)。他只对精英报人感兴趣,对精英报纸,不屑一顾。看起来,他是报业的摧毁者,正在掠夺报业的精英人才,其实,这个人才是报业真正的友军,他对于Quality Journalism的理解,与传统报业的人们是一样的。无非,在奥米迪亚眼中,报纸杂志这种载体与内容分发方式,已经可以入土为安了。的确,一个硅谷码农,怎么可能对于报纸产生什么感情?看看今日头条张一鸣一开始的那些任性言论,你就可以明白一个真正的工程师,心底里是如何看待报业的。当然,奥米迪亚走的是另一个极端。他并没有象张一鸣那样用技术来解决问题,恰恰相反,他完全用了来自传统媒体的精英记者,用他们传统的那一套,反技术地在互联网上进行传统媒体式、深度的调查性报道。这也正是杰罗姆敢于预言“自组织”力量存在的原因。这个世界欠缺什么,一定会有人会有一种力量来试图填补。那是另一个话题。另一个让传统媒体人更无地自容的话题。(图说:奥米迪亚与他的梦之队。左一,奥米迪亚,左二,格林沃尔德,右一,劳拉。)如果说,当传统媒体人面对陈彤、张一鸣的时候,自惭的是他们没有陈彤、张一鸣那样的工程师哲学;他们面对奥米迪亚的作品的时候,更应该羞愧的是,他们甚至要一个码农来教他们如何以十分传统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做新闻。这是十分讽刺的。这话题扯远了,与本文无关。顺便说一下,作为一个伊朗裔、法国产的美国人,他的血液中流淌的激情与梦想,与许多美国人是不一样的。同时作为 eBay 的创始人,他创办的媒体机构 First Look,他创办的网上杂志 Intercept,当然不一样。从 First Look 招募的第一个员工,以史诺登揭密报道获普利策新闻奖的格仑·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第二个员工,以《第四公民》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劳拉·柏翠丝(Laura Poitras),以及他招募的员工梦之队,你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找到他的价值取向,以及这个人身上隐隐的杀气。在奥米迪亚身上,杰罗姆时时可以看到美剧中塑造的那些个来自中东的一流精英的固有影像。奥米迪亚到新闻业不是来找钱的,他找的是什么呢?不知道。杰罗姆想说的是,一个人所拥有的集体记忆,可以跨跃千山万水,可以穿越千秋万代,在不经意间呈现。
找出一年多前这段有些溢美之词的评述再读一遍,感觉,跟玛格丽特•苏丽文的调性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资讯,请关注新媒体票友杰罗姆(Jerome Sun)的微博号“杰罗姆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