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投资归于理性后 宜人贷的安全牌如何打
网贷之家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P2P投资人数为240.41万人,环增17.69%;借款人数为56.91万人,环增3.58%;投资者收益率12.63%,环比上月下降35个基点。
即便P2P收益率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但仍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甚至有些会高于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投资市场的热情并没有减少,投资人数和借贷人数都在增长。
只不过经历了两年前的20%收益大跌至如今的10%左右,大批P2P平台也携款跑路,投资市场开始褪去盲目,归于理性。
尤其是面对当前股市低迷、投资渠道匮乏的情况,投资人为了安全过冬,已经将目光从高收益转移到平台的风控体系上来, 在P2P投资过程中,更青睐“高大上”平台。这其中如果非要举一个例子,2012成立的宜人贷是一个必须关注的存在。
宜人贷由宜信推出,在网贷之家排名前列的互金平台中,是非常纯粹的个人对个人P2P网贷平台,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注册用户超过700万;借款端累计交易促成金额超过90亿,其基于宜信的风控经验和数据,采用线下O2O模式,先引入传统的金融风控标准把头道关,再结合互联网平台,用大数据来进行风控管理。
P2P遭遇的两重路障
P2P网贷平台从2009年兴起,发展到2014年出现了大面积的跑路潮,大部分人的认知是当时P2P行业处于无准入、无门槛、无监管的放野状态,由共享经济和普惠理念加持,行业发展迅猛,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这与团购行业早期的竞争格局类似,大小平台混战,一些平台以救世姿态祭出高收益大旗 ,进行恶意圈钱诈骗,如早期的秒标、天标等戏剧性的借款标的,标满后立马还本金利息,遗憾的是这些产品吸引不少投资人后,平台方很快就卷钱跑路。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平台隐退的背后,是一系列缺乏风控管理举措造成的财务上入不敷出的局面。例如,从经济学中人人自私逐利的角度来看,平台方拿着老百姓的高报酬资金后,只能迫使将资金投向风险更高的冒险项目,或者资信不够的小微企业来获取收益,这势必导致平台的信贷风险积累骤增。
进入2015年后,伴随《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尘埃落定,对准入资格、托管标准都设置了门槛,像宜人贷这样监管意见要求的平台,开始一方面遵循监管路线强化平台的资金安全保障,一方面又在完善自身的风控管理体系,在投资收益和风险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银行托管成硬指标
在中国的金融环境里,独立账户体系的存在一直如履薄冰,证券行业早期笼聚用户与银行体系博弈的结果也是走向妥协,使用银行托管,成为后者附庸。
在新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意见中,P2P以及整个普惠金融也未能例外, 本质原因不外乎安全,将平台资金转移至第三方托管银行,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基础的资金风险,同时,潜台词也是明确了P2P平台的信息中介性质,相当于再次强调不得保本保息。
今年1月份,宜信和中信银行达成交易资金结算监督,6月宜人贷和广发银行实现资金托管正式落地。
届时,出借人和借款人在宜人贷平台只完成信息对接部分,形成借款协议,而银行会对借款协议进行备案,也会对交易和协议进行匹配。
也就是说,只要你们在两个账户之间有资金划转,银行都会在合同记录里面进行匹配,否则,资金划转不允许发生。这套监管流程出来后,被称为从根本上解决了P2P跑路等困扰行业和投资人的问题。
风险转移至从业平台
风险管控也一直是宜人贷成立至今一直在着重完善的部分,从目前的风险管控体系来看,可以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
宜人贷是2012年推出的个人对个人信用借款与理财咨询服务平台,基于已有9年服务百万用户的宜信,其资产质量和风控实力都相当可靠。
据宜人贷官方数据显示,其用户多为有稳定收入来源、良好的信用记录、有互联网行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优质城市白领借款人,80%以上为男性,年龄集中在25-40岁。
在宜人贷的前端交易部分,都对应的是真实的借款人和出借人,这就是前文提到的O2O模式,一定是先匹配有真实的借款需求,然后再借助大数据分析与投资人的理财需求对接,这能够从商业模式本身杜绝虚假交易和资金池。
如今伴随尽管意见出台,以及银行托管体系成立,宜人贷在后端的风险备用金专户也已成立。目前宜人贷风险备用金余额超过3亿元。
监管意见出台时,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杨涛认为,“银行存管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要有一系列监管细则才能提高资金的安全性。”
伴随监管政策不断收紧,P2P行业的发展俨然2013年前后的团购大战,大部分业务不规范、规模小,不符合银行托管要求的平台将被洗刷掉,只有那些具备大型资本背景、团队基础牢固,在资金安全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稳步跟上的团队,才能主导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