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大学中国区决赛:电机项目问鼎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有一群人注定为改变世界而活,有一群人正在为影响10亿人而战。5月31日下午,由百度新闻、36氪新浪创业联合举办的“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大赛”10强选手,在北京恒通国际创新园内进行了中国区总决赛。 

从数百个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10位创业者,展示了各自团队所处领域的前沿科技。其中,决赛亚军得主雅果科技,自主研发的重症呼吸仿生医疗设备,为插管呼吸机病人提高了ICU的救活率,技术上已达到世界领先。

季军归属来自成都的福际生物团队,专注于研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应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提高DNA检测效率和准确度,最终开发出填补市场空白的直接PCR/qPCR系列试剂盒;北京翼开科技的EmoKit通过对人的生物反馈,诸如语音、心率、计步、呼吸、笔迹等体征识别情绪,让僵尸机器实现情绪控制,变成善解人意的“大白”。

创办星谷实验室的陈拯民作为中国区冠军,获得了6月中旬前往美国硅谷的唯一机会,将与世界各地其他79名创业者在奇点大学参加为期10周的培训。

(上图右二为冠军星谷实验室创始人陈拯民)

“赶紧回实验室干活!”这是星谷实验室创始人陈拯民在获胜后的第一反应。 “现在有太多的精力和金钱聚集在互联网创业上,这样的硬件制造需要更多的关注。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高性能电机的设想,它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将会是巨大的。” 决赛中的专业评委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如此评价星谷实验室的项目。

决赛中,四位专业评委在最终结果中占据50%的评分权重。除洪锋外,专业评委还有凯鹏华盈中国基金副总裁梁宇、IDG资本副总裁张海涛、微软创投加速器CTO沈强。另外30%来自由著名创业及科技媒体主编组成的媒体评委,最后20%则来自现场观众。

作为首个前往美国奇点大学的中国项目创始人,陈拯民毕业于哈工大航天自动化专业,曾参与火星探测器开发和电动汽车系统方案研究,从中接触到众多进口电机产品,也因此体会到国内外电机性能和成本上的差距。

来自微软创投加速器的CTO、专业评委沈强表示:“本次奇点大学项目的选拔不同于大多数以寻找投融资为目的创业大赛,评判标准也会不同,注重创业者的思维层次、解决问题对能力、创新能力、个人身体力行、执行力,符合对奇点大学本身的定位。”

陈拯民正因此夺冠,为了研究提高电机效率并降低成本的高性能电机,陈和他的团队创造了新型电机技术的“知识图谱”——涵盖理论支持、制造工艺、复合材料及产业链条。陈拯民表示:相较于国际高端电机市场,他们的理论和数据没有问题,产品就绝对处于领先地位。

电机怎样影响十亿人?陈拯民介绍,电机产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电钻、大到汽车、火箭。星谷的高性能电机功率密度(每公斤重量电机能够产生的功率)能做到2.5~4KW/KG,国内一线电机水平是0.8KW/KG,特斯拉汽车采用的富田电机是1.6KW/KG。效率高、成本低,可以为电机企业节约10%的成本。

“致力于通过科技改变世界”正是由Google、NASA以及美国顶尖科技专家联合创办的奇点大学的宗旨。百度新闻一直密切关注科技圈和创业者,以期在创业者和业界资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曾在比赛阶段表示团队财力捉襟见肘的陈拯民,得到了第一家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IDG资本副总裁张海涛的点评:这类项目虽然投入大,周期长,但却具有长远的潜力,真正可能创造巨大的影响力,需要大量曝光来吸引关注和投资才能坚持下去。

作为媒体评委之一的钛媒体执行主编杨瑨女士则认为:“像生物医疗、航天技术这样对硬科技领域,科研发展迅速,需要更多像奇点大学这样对前沿科技展示平台。”百度新闻BIG talk作为致力于成为连接前沿科技和商业价值,对这样浓重科技范的创业者而言是理想的平台。

在决赛会场候场期间,陈拯民接到了来自项目合作方合肥工厂的电话,工程师表示刚刚将第四版样机零件成功生产出来。此前,零件在一些性能指标上始终存在问题。创业以来,陈拯民已经习惯了不断出错、试错和调整。半年前,他在发现了一种能够将原来设计效能再提高10%的解决方案,不惜将电机零件重新设计制作。

“虽然拖延了项目进度,但对理论和工艺的极致要求是项目成功的保证。”陈拯民说到。对于陈拯民的项目而言,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达到理论要求的工艺水平,让样机验证理论数据的正确。

虽然生产和测试电机的时间紧迫,但陈拯民表示将带着他的电机于6月中旬前往硅谷心脏地带——NASA 埃姆斯研究中心内的奇点大学,和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79位精英一起接受为期10周的GSP课程(Graduate Studies Program)。作为奇点大学的王牌项目,GSP课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了6期培训,该课程孵化了多个旨在影响10亿人的创新项目。陈拯民将在奇点大学学习期间继续协调国内工作,预计在一个月内生产出第四版样机。

本次大赛是奇点大学授权百度新闻在中国进行的首次项目选拔。正如陈拯民在12分钟演讲的结尾所说,“只要每一个创业者、科研人员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他的项目就将有可能影响10亿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