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了这么多年,外卖最终的盈利出路却是做零售电商
[ 亿欧导读 ] 外卖背后的“干爹”已经成为BATJ:阿里系饿了么+口碑外卖+生活半径+点我达+黄太吉;腾讯系美团外卖+大众点评外卖;百度系百度外卖;京东系京东到家+到家美食会+达达+派乐趣。其关注的外卖问题,其实是为零售电商未来布局。
来源:亿欧网 作者:李小双
外卖的前景是什么?不盈利,BAT巨额投资:阿里12.5亿美金投资饿了么、百度200亿元投O2O、腾讯15亿美金投新美大,肯定不傻,未来到底在哪?压得什么赌注?——问心
近期亿欧+餐饮邀请了不少互联网餐饮行业的大牛嘉宾,其实嘉宾是按照餐饮产业链改造的不同环节定向邀请,后来发现貌似办成了一场“类外卖”的论坛:
原因在于团购、外卖、堂食、食材B2B、餐厅软件服务商、菜谱平台、智能设备等领域,其中,团购喊“去团购化”、菜谱平台要么发展受阻要么过于低调不站台,而愿意对外的企业类型有四种:发展不错需要继续融资类、有强知名度需要发展新业务类、有强创新点知名度还不高类、有强需求找客户及合伙人类。
问题在于不管是强营销类、强知名度类以及发展不错想对外继续融资类,均系在外卖领域做的不错,以这次论坛为例,典型的企业分别是黄太吉、全聚德和饿了么;三者本属于互联网餐饮品牌、传统餐饮集团品牌及互联网餐饮平台,存在很大差异化,如今它们却都在做一个方向的事情:外卖。
为什么传统餐企、互联网餐企及平台都做外卖?
此前,亿欧出文探讨“BAT为什么要做苦逼外卖?”彼时得出的结论是:
1)百度做外卖的野心是用做外卖形式做终末端同城即配,掌握中末端人与服务的连接;
2)阿里大肆出击外卖出于控制美团失败和淘点点到口碑外卖自运营效果欠佳,用12.5亿美金投资饿了么和不放弃淘宝外卖自营且开放的方式补充支付宝使用场景;
3)腾讯目的是布局生态圈,加固社交性关系链的流量入口。
从餐饮外卖看,其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系白领和学生市场的高频刚性需求、餐厅的增量市场,通道资金流量大。
于传统餐企而言 ,外卖是为原有的传统餐企提高除堂食之外的收益,增加堂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题;如全聚德自主成立外卖运营公司,只是解决原有用户的运营、订单来源和制作流程,配送的环节仍然交给第三方平台服务,其选择是百度外卖平台。
于外卖平台而言 ,其已不局限于正餐配送,而是扩展到早中晚及下午茶夜宵的分时外卖和火锅小龙虾鸭肉等单品外卖及半成品准成品的生鲜外卖,甚至医药、鲜花、服装等零售领域的外卖服务等。
于互联网餐企而言 ,其更多的运营方式是建小店,以“外卖为主,堂食为辅”的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的模式,选择少开或者不开实体店面,通过多个第三方解决前端供应链和后端的销售问题,自身只负责产出优质内容,打造品牌,自带IP。
外卖发展至今,有哪些变化?
如上所言,发展至今,外卖平台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1)规模在不断扩大 ,受销售渠道、品类扩张、城市下沉等原因影响,其涉及品类涉及本地生活服务全品类运营;
2)业务探索延伸向前后端 ,在交易和入口端的自营电商平台,以达达为主要代表;在供应链及系统端的APP新入口,以饿了么的“有菜”、美团的“快驴”为主要代表,从食材B2B和企业级管理服务,驱动餐厅效率提升、降低人力成本,为商户提供预算管控、成本控制,实现财务透明,以简化员工报销流程,提升员工满意度;
3)配送人员服务越来越专一 ,以前的模式为有可能是A餐厅,B外卖平台的订餐系统,C物流平台取餐,C穿的是B平台的外套,骑的是D平台的品牌电动车,背着E的外卖背包,最终给用户推送的是F或者任何一个平台的宣传单,众包模式较散;如今,外卖平台自建物流团队、电商平台;众包物流平台也做外卖交易、线上外卖平台及电商平台,从属关系越来越明显;
4)格局更加清晰 ,自2015年下半年,口碑外卖复活、黄太吉转型中央仓储外卖、众包物流平台达达上线派乐趣做外卖、移动和聚美优品均试水外卖及早餐外送业务以来,外卖格局从原有的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中,多出了被口碑投资的生活半径、点我吧,少了零号线和外卖超人;
5)补贴转移 ,原有的外卖平台通过平台和商家两方将补贴补给用户和配送员,培养市场,增大流量,留住配送员;如今,外卖格局已逐渐形成垄断模式,平台均承担不起“低额爆量”的补贴,再用各种不起眼的“小动作”降低补贴,将补贴逐渐转移到优质的餐饮商家身上,充实和提高平台的内容含金量,靠“内容”(商家品牌)本质代替补贴留住用户。
兜兜转转,外卖格局成了如今:
阿里系饿了么+口碑外卖+生活半径+点我吧+点我达+黄太吉;腾讯系美团外卖+大众点评外卖;百度系百度外卖;京东系京东到家+到家美食会+达达+派乐趣。
即,外卖背后的“干爹”已经成为B、A、T、J,且外卖平台的中流砥柱力量已基本被干爹们“包养”,其聚拢能力越来越强,在均有线上流量的基础上,争夺线下优质品牌商户,抢夺线下流量入口,即用户对品牌餐厅品牌搬到线上后的识别能力和消费能力的争夺。
依然没有变化的是:外卖市场客单价低、配送费高,靠纯外卖难实现盈利。
外卖平台,未来在零售电商?
百度在去年将百度外卖从百度内部拆分,如今于今年4月又将百度糯米从百度内部拆分,从去年11月爆出的百度外卖启动B轮融资,一直都没太多消息。业界称,迫于财报压力,百度将亏损的团购、外卖拆分,是准备将原来高调宣布将投入200亿元的O2O包袱甩掉、弱化O2O在百度业务的版图面积。李彦宏在近期的内部信中也强调,今后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互联网金融、无人车、人工智能等创新业务上。
美团合并了大众点评后,团队超过2万人,通过点评离职的或裁撤掉的一部分人,据业内人士估计约2万人。如果没有概念的话可以做一个对比,阿里员工3万人(包括刚收购的优酷土豆的3000人)、百度5万人、腾讯大约3万人。也就是说,新美大的人数体量再增加下去有赶上阿里腾讯的节奏,所以受制于管理的压力及资本的管控,减速甚至停止用人累加业绩的做法,应该已经在实行。其目的是用现有的人提高效率、追求创新,降低对人力的劳动密集型依赖。
阿里和蚂蚁金服用60亿元让口碑重生,在外界看来,淘点点和口碑外卖均属于“无疾而终”型,被列为“失败”的案例,只是阿里有钱,可以用12.5亿美金投资饿了么,让本来跟自己无关的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三大外卖巨头硬生生拉一个成为自己的,其实是美团外卖还是饿了么没太大关系,只要体量、资金、战略等因素一拍即合即可,再加上饿了么也早传过和京东、滴滴出行等接触过,和阿里系口碑也在情理之中。
据亿欧网了解,阿里自身并没有放弃外卖业务,淘宝外卖还在继续运营中。
问题来了,阿里不放淘宝外卖真的是仅为补充支付宝的使用场景吗?
且京东4月15日宣布旗下O2O公司京东到家和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合并,京东占股47.4%成单一最大股东,合并后的新公司将保持独立运营和发展,主要两大业务版块包括:众包物流平台及超市生鲜O2O平台。
京东又是为何频频与饿了么、达达接触,扩充该领域的存量实力?
从现有业务看,京东和阿里的本质是电商,发展方向是金融及生态。电商是以互联网为手段的商品交易,包含信息通道、支付通道和物流通道三块内容,艾瑞高级咨询经理李东方也曾分析外卖O2O的核心是电商,需要谨防三个坑:订单向外卖供应商的流转速度问题,即如何将订单更快地由本平台传递到商家,开启制作过程;外卖商品生产速度不可控的问题;外卖商品交付到快递后配送速度的问题。
阿里和京东关注的外卖平台问题,其实是为零售电商的未来布局。
试想一种场景,饿了么的外卖小哥在给用户配送午餐时,用户发出需求命令,请求在楼下的便利店带一袋酸酸梅或一包烟上楼或一双拖鞋等(支付通道或外卖平台是否与便利店有合作暂且不细剖),类似于百度曾上线的智能机器人度秘或Get,为用户提供秘书化搜索服务的时间、技能零售平台,时时对接技能需求,迅速找到需要的人。服务于这类机器人助理背后的平台发展还不够完善和成熟,机器人背后的大量客服很难展开工作,而外卖这类劳动密集型平台的真人助理如果可以代替机器人助理,帮助用户可以随时呼叫需求服务,随时获得服务,哪怕是提充电器过天桥的美女可以用几块钱解决体力问题,这类的服务只能发展在已在身边的“人”的身上,难受机器人的周边调度,起码这是个时间问题。
既然闲散在社会上的大量的“人”有如此大的可想象空间,这类人又多聚集在外卖平台,且相较次日达的京东、顺丰物流及多日达的淘宝配送都要优等,仅需40-60分钟即可满足3-5公里内的需求,这是O2O及本地生活服务的特质,未来的电商、O2O线上依然靠流量,线下的配送员都是行走着的“警察叔叔”啊;再进一步,当不需要及时付款,类似神州打车可根据信用及存储资金自动扣款, 人们忘记被服务前后的“支付”环节,那时,满社会行走着的都将是“活雷锋”。
如此想象空间,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移动、聚美优品、新美大等,谁想放过?他们不想放下的不是外卖业务,而是嫁接在外卖业务上的线上流量入口、与用户的直接连接以及线下的即时达外卖小哥们的未来啊。无奈,基因不同,蛋糕不是谁想吃就能咬一口的,小心过敏。
本文作者李小双,亿欧网专栏作者;微信:youyou316628(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