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记者”平台被查?称“已主动向主管部门说明”
昨天,一则消息同时在媒体圈和创投圈疯传:
【某媒体单位紧急通知】现传达总局人事司紧急会议的精神:某公司开发了一个手机APP软件“找记者”,目前已有一万多家企业和3000多名记者加入了该软件。该平台严重破坏了新闻宣传的正常秩序,有的甚至进行有偿新闻交易。目前中宣部正协同相关部委关闭该平台,处理处罚相关人员,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的要求,请各栏目科组秘书迅速在栏目组内通报此事,确保员工不加入此平台,如已加入,请尽快向综合部综合管理组说明有关情况。请各栏目科组于6月15日下班前向综合管理组反馈以下情况:1、是否已传达到每位员工;2、是否有员工参加此平台,并说明具体情况。
如果此次传言成真, “共享经济”大军中恐怕要牺牲一员新丁。
所以,“找记者”是应运而生?
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西山天使会完成了“找记者”项目的天使轮投资,此前一个月,“找记者”曾获得前新浪副总裁季旭等西山几位童鞋的种子轮投资。
根据IT桔子资料显示,“找记者”隶属于北京众志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上线,是一款记者帮创业者写发稿的智慧共享平台,意在帮助众多初创型企业通过一键呼叫记者来帮助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媒体报道“找记者”微信服务号上线一个多月,就已汇聚了上千名记者媒体人、数万名创业者用户。
“找记者”创始人伍王应
据此前媒体报道,“找记者”团队是由多位记者、自媒体人、互联网公司创业老兵组成。创始人伍王应是前中文在线手持阅读事业部总经理,连续创业者。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伍王应认为很多创业者要寻求媒体报道,这对创业者来说是刚需,但是通过朋友圈找到记者的效率非常低。
伍王应曾在线上进行创业者问卷调研及多家孵化器线下调查,结果显示有100%的创业者都有这样的需求且80%创业者愿意付费。
“共享”记者到底是不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从2013年就开始一路走红,创业者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把我们身边所有能共享的物品都共享了一遍,从车到房,从时间到技能。
在媒体、记者的一路鼓吹下,“共享经济”的大潮越涨越高,现在,终于轮到共享记者本身了,但问题来了:记者到底能不能被“共享”?
有媒体报道称:“找记者”即是走的C2B模式,“私人订制”化的解决创业者的需求,亦给媒体人提供一份新的经济来源。
这有点像在设计领域的猪八戒网,只不过这次参与的主体是记者,而不是设计师或者插画师。
2009年新修订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中有两条规定与此相关:
第十七条规定:新闻机构非采编岗位工作人员、非新闻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假借新闻机构或者假冒新闻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活动。
第十九条规定: 新闻记者不得从事与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者兼职、取酬,不得借新闻采访工作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不得创办或者参股广告类公司,不得借新闻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滥用新闻采访权利的行为。
针对以上两条规定,可以得知,挂靠报刊、电视台、网站等拥有采编权的记者将无缘参与这类共享平台的“兼职活动”,而针对伍王应所说的 “自媒体人”,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涉及。
创始人伍王应称“已主动向主管部门说明”
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记者致电“找记者”平台创始人伍王应,对方回应称是“宣传误解”,“已主动向主管部门说明”。
针对网传消息,创始人伍王应认为这是外界对于找记者平台的误解,他解释称,找记者平台上聚集的多是自媒体人,主要负责写稿,不负责发稿,发稿由“找记者”平台统一完成。
伍王应称,目前尚无相关部门主动联系他们,早上得知该消息后,他已主动向主管部门解释原因,并提交了报告说明情况。
据了解,“找记者”平台另外一联合创始人林海华已于一个周以前离开找记者平台,问及离职原因时,林海华称“跟此事无关,我是因为有自己打算的。”
对于找记者平台,林海华称个人还是很看好找记者平台的,“共享方式推动产业发展,有一些弊端是正常的,如何避免和更完善我觉得也是需要这样一些声音去监督。”
文 / 然先生、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