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钉钉承包多个深圳纸媒头版,向微信打响第二枪
上周,“南宁圈”和“熊猫自媒体联盟”两家自媒体包下《深圳晚报》头版,打了两个无厘头的广告。一时间,“南宁圈”“熊猫自媒体联盟”和《深圳晚报》三方都火了一把。
万万没想到,今天一早,《深圳晚报》故技重施,30日的头版广告再次被承包,这次的广告主是大土豪阿里巴巴旗下的企业应用——阿里钉钉。阿里钉钉承包整个头条,向微信发起了第二次“攻击”。
除了《深圳晚报》之外,《南方都市报》和《晶报》也被阿里钉钉一并承包,相同的位置,相同的文案。
这次的文案是这样的:
李女士:
惊悉您在某群被骗85万公款。
我们想说,在我们这里,无论“蒋总”、董事长,还是同事们,都是真的,您不会再上当受骗。
阿里钉钉
可能很多人没有看懂这段文案的意思。这还得从几天前媒体曝出的一起诈骗案说起,5月6日,武汉洪山区一公司会计李女士正在上班,突然发现自己被“董事长”拉进了一个新建的微信工作群里。群内6人都是公司同事,头像、名称都对得上。之后,“董事长”发出工作指示,要求李女士将公司的85万元转给江苏一名客户“蒋总”。
事后才发现,真正的董事长就在办公室内,并没有发出过这样的指示,李女士遇到的,正是骗子的“场景模拟”,索性报案及时,追回了大部分公款。
阿里钉钉这次的广告,正是向这位受骗的李女士发起的隔空喊话,并且直指竞争对手微信。
这已经是阿里钉钉第二次向微信开火了。4月12日,阿里钉钉在离腾讯总部最近的地铁站深大站的过道里,投放了大量的整墙广告,文案同样直指微信,火药味十足,新榜也第一时间分析了这次营销事件,详情请戳《阿里钉钉对微信开火了,而且还在腾讯大厦楼下?》
相比于上一次“开火”,阿里钉钉这次的火力更猛,从不久前发生的一次真实事件入手,切中微信的要害和软肋,文案也更有说服力。在企业级市场,企业版微信刚刚进入内测阶段,和长期深耕企业市场的钉钉差距较大,而微信更侧重生活场景中的运用,办公场景正是微信的短板所在。
其实,不管是微信还是QQ,类似的诈骗事件也并非第一次出现,警方也曾多次警告,阿里钉钉的确看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而且,阿里钉钉和微信恐怕是要死磕到底了,两次开火,都在深圳当地铺开,直接打到微信大本营,更表明了阿里钉钉争胜的决心。
但是,阿里钉钉的这则广告,它也存在一个的缺点,而这个缺点也同样来自于这个真实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的确是真实的,也是最近发生的,但它的轰动程度显然没有大到人尽皆知的地步,对于大部分看到这则广告的人,他们并不明白“李女士”“85万”“蒋总”等这些词到底意味着什么,而大部分人也不会愿意去百度,去深究这段文案到底在讲什么故事。
说到底,相比于上个月在地铁内的广告,这条广告对于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求太高,除非有配套的宣传和营销手段,否则至少一半人看到了广告但不明白它的意思,也就是说,可能至少一半的广告费被浪费掉了。
最后,很有意思的是,不仅是上周的两个自媒体,还是阿里钉钉这样的纯正互联网公司,他们竟然都选择了通过传统媒体来做广告,阿里钉钉一次选择地铁通道广告,一次选择纸媒头版广告,似乎让人有些意外。
其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来就不应该是对立的。对于广告来说,纸媒和地铁这样的渠道,成为了品牌落地线下的出口,双方的真正价值都不是二选一,而是融合,通过传统媒体制造事件,再通过新媒体引爆价值,打造全网二次传播,已经成为当下新媒体广告时代流行的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