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小镇、联盟你们一起上,VR很“忙”的
跑会,是个累人但是充满意义的工作,有时甚至要专门列出时间行程表避免错过。虽然偶尔夹杂着一些以宣传自身为主、缺乏干货的演讲,不过对于一般的从业者来说,各种高峰论坛和沙龙,是获取他人信息和观点的好去处。对于媒体记者们而言,还可以抓紧机会采访那些平日繁忙的大佬。从另一方面来说,会开得多证明整个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积极向上的阶段。
游戏圈是这样,现在VR圈也开始的各种活动会议轮流轰炸。除了频繁的产业会议,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首个XX产业联盟以及地点名称频换的产业小镇。
在这样看似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场面背后,我们不禁要思考,这些产业大会、产业联盟、产业小镇到底帮助了谁?为这个行业和从业者带来了什么?
Nibiru讲的挺实在
产业大会:想象居多、实例偏少
VR+行业的范围很大,我们在不同大会上能看到营销、旅游、房产、教育、社交、影视、游戏、平台、硬件各个方面的精英和大佬。
而这些大会来来去去,有些嘉宾总是常客。比如说“三剑客”——Intel、ARM和Nvidia。虽说是老面孔,不过每次多少能结合芯片技术的发展、介绍最近的更新、性能和价格的变化,给大家一些新的信息。这个和游戏圈的大会很像,虚幻、Unity、cocos这些引擎商也都是老面孔。
然而目前产业大会却出现了一些问题,谈战略的多、谈实干的少。谈生态得多,谈内容的少。谈想象的多,拿出实际案例的少。说白了,吹牛的多,让大会存在的价值大大降低。
这主要表现在,演讲内容全程都是公司怎么怎么牛;还有蓝图市场前景描绘的很好,谈到实际产品“保密”两字;张口就是生态圈、闭口就是产业链;以及大会上内容技术团队演讲数量很少等。
本来很好的高峰论坛就这么沦为了曝光论坛。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确实有很多有料的会议,比如之前的2016上海网络视听季-VR内容沙龙。还有VRcore这样的开发者大赛确确实实能够为从业者提供经验的指导以及曝光上的帮助。
产业更需要这样的有价值的会议,需要更多实实在在做产品和内容的人出来分享他们的心得。
小镇经济
产业小镇:疯狂招商 热情消退之后呢?
随着各种产业大会变着法换地方召开,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市政府、区政府的领导在这些大会上致辞,这符合中国国情,可以理解。
然而产业小镇的现状是各地纷纷启动的针对VR的招商引资,争抢VR企业、VR研究机构和VR人才,建立本地VR产业集群。
举几个例子:南昌建立了10亿的天使创投基金以及100亿元的产业基金。长沙也成立VR产业基金,首期基金规模30亿元,并且设立了每年1亿元的VR产业专项资金。
福建的东湖VR小镇在成立首期规模30亿元的VR及创新产业母基金的同时,对前百家入驻基地、符合条件的VR企业,三年内为每家企业免费提供100平方米的工作场地、1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100M以上带宽的网络支持;同时给予企业数据租用费用50%的补助。
北斗湾VR/AR小镇所在的贵安公布了十条政策来扶持VR产业的发展,凡是在新区注册登记并在新区实际办公的VR企业,新区给予包括从行政服务到市场开拓,以及孵化器、贡献奖励等全面支持。
此外重庆、贵州、厦门、福州、成都、郑州、嘉兴、武汉、宁波等等,包括前不久举办大会的浙江上虞也号称要做e游小镇。
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VR、地方政府需要响应号召和政绩、小镇本身想要转型发展小镇经济的情况下,各地对于VR产业的支持热情高涨。
对于从业者特别创业者来说,产业小镇的大力扶持是有好处的,无论是资金还是地方政策上的便利都能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不过这种爆发式的热情终究能持续多久?恐怕和资本一样,很快会从疯狂趋于理性吧。
工信部牵头
产业联盟:时间较短 期待后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内成立了十余个的关于VR/AR的产业联盟,势头堪比雨后春笋。比如亚太虚拟现实产业联盟、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中国VR/AR游戏产业联盟、中国VR\AR娱乐产业联盟、中国增强现实产业联盟、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移动VR产业联盟等等。
上面这些还都是打着“中国”抬头的,地区自治的我们就先不计算了。
然而这些产业联盟在宣传时大多使用首个XXX,到底哪个才是首个,让人很困惑。
还有工信部牵头在4月份成了被宣传为首个国字号产业联盟的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然后今年10月又在工信部牵头下北京出现了一个虚拟现实产业联盟(IVRA)。
从职能上来看,IVRA宣传称成立后将先期启动虚拟现实领域相关标准制定工作。而9月5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信标委图形图像分委会(SAC/TC28/SC24)2016年度中期工作会议上审议通过了7项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国家标准立项建议,标志着此7项标准正式进入国家标准立项程序,还有21家企业申请入会通过。
那么问题来了,VR/AR标准到底谁来制定谁来管?
当然,现在质疑这些产业联盟的价值可能并不合适,毕竟这些产业联盟成立时间也不算长。不过在所谓的联盟成立之后,目前那些入会的厂商在后来对外的PR中确实也没出现过关于产业联盟的只字片语。希望这些产业联盟不要沦为形式主义,变成了“我入会我牛逼”的曝光联盟。
行业确实也是需要联盟的,在这行业早期,取长补短,增强联合作战的能力本是一件好事。我们期待的是多出几个能像硬核联盟一样,团结在一起做些实事的产业联盟。
有人说中国人做什么事都喜欢起哄一窝蜂,总是能将一个能做十年、二十年的产业很快用短短2-4年的时间催熟做“死”。我们是需要产业大会、产业小镇、产业联盟,但这个前提是理性、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