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好APP?这家收到小程序内测邀请的公司有话说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朝夕日历

创始人: 程昊 

背景:  亚马逊 

门派:  时间管理工具 

融资规模 : 天使轮数百万人民币 

投资方:  未透露 

不看好APP?这家收到小程序内测邀请的公司有话说

程昊接招

1 、为什么要从APP转型微信公众号?

2 、如何面对巨头竞争?

3、微信小程序开放对创业有何影响?

2016年9月的一个晚上,朝夕日历的创始人程昊如往常一样整理着手头的工作,突然公众号上的一条通知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们收到微信小程序的内测邀请消息,当时特别重视,于是赶紧把公司技术召回了公司开始写代码。程昊告诉《接招》。当晚程昊并不清楚微信邀请了多少,第二天才得知朝夕日历为仅有的200个内测用户之一。「一个晚上时间,我们就迅速写了小Demo;几周时间开发完毕。」

朝夕日历是一款专业简洁的时间管理工具,可以在PC、移动端同步日程活动信息,进行提醒,同时还提供各种日历日程信息。而程昊创业前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扎入时间管理领域。

程昊从小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便心生向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考入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担任机器人实验室『清华火神』Robocup 团队的队长期间,带领团队参加各大机器人比赛。毕业后程昊进入了 Amazon 担任研发工程师,但是他关于「人工智能」的梦想却一直在膨胀。但如何在这个领域找到适合的方向,成为程昊创业前一直思考的问题。

「之所以做这个方向,完全是从机器人那边倒推过来的。」程昊创业前一直想去做足够智能的机器人,但他发现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他心目中智能机器人目前都不太行得通。「现在做机器人都是扫地机器人,玩具机器人本质上就是现有的机器人技术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应用场景。但我不觉得未来智能机器人会来自这些公司。」

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上学时期我们参加机器人比赛,有一年我觉得我们肯定能拿冠军了,因为我们整个的算法,包括机器人上的软件系统做的特别棒。结果半决赛,机器人髋关节的一个零件坏掉了,由于当时我们也没有备用零件,只拿了个第三。」程昊说这话时,骄傲之余,有一丝遗憾。「当AI智能化还不够的时候,载体就显得很重要。」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判断,这是工科出身的程昊一直以来的思考逻辑。梦想固然重要,但是他不能让一起创业的伙伴为他的梦想买单。经过慎重抉择,他把方向锁定在了机器人操作系统中最核心功能——时间管理。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程昊找来了清华的同学,几个人凑到一起在2015 年正式开始「朝夕日历」项目,确定拥抱微信的策略后,将「朝夕日历」服务号做到行业领先。

「我们在创业前首先做的是APP,但是在15年的时候APP红利期已经过去。并且我们在推广的时候发现,日程非常依赖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程昊认为之所以Google Calendar、Outlook等日程管理软件能够在国外风靡是因为国外用户使用邮箱比较频繁,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社交圈;而中国用户并没有依赖邮箱的习惯。摸索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将产品放在更适合国内用户社交圈的微信上来做。

初期朝夕日历在转而走向微信时,依靠一键语音建立日程、分享日程迅速积累了数十万用户,之后凭借尝试打卡与线上活动两个板块带动了上百万用户的关注。并且在2015年2月获得天津创投数百万天使轮投资。

从APP转型为微信公众号,显然程昊为朝夕日历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土」的发展路线;而作为为数不多200家小程序内测机构而言,他们通过几个月的摸索后,已经为下一步的机遇和挑战做好了准备。

不看好APP?这家收到小程序内测邀请的公司有话说

Q: 为什么要从APP转型发展微信公众号?

程: 日程管理的概念首先在国外发展较好,国外用户有着比较成熟的邮箱社交圈,所以无论是Outlook或者Google Calendar,这些日程管理APP可以直接匹配用户通讯录,进行邀约、提醒和记录。

而中国邮箱的用户之间缺少社交关系。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由于即时通讯软件的流行,使得用户跨过了使用邮箱的阶段。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明确,大众对于合理安排协调时间的需求会越来越强,但一些巨头开发的日历产品由于缺少社交圈,所以也并没有获得成功。

我们在选择时发现微信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平台——庞大的用户在微信上有自己的社交圈,同时微信也开放了很多接口,所以我们就做了朝夕日历的微信公众号。

Q: 朝夕日历如何帮助用户管理时间?

程: 作为一款日程管理产品,首先我们要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我们通过语音和语义识别,让用户只需要对它说句话就能把事件添加到日程表,高效快捷;并且通过微信可以把多人活动一键发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所有参与者都能收到提醒;在使用期间,用户日程对应的沟通记录、备注、文件自动归档,随时随地都能快速回顾、检索。

不看好APP?这家收到小程序内测邀请的公司有话说

近期我们上线了「打卡」和「活动」两个板块,通过每天打卡和日历内的一些活动课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去引导用户传播,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增强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

Q: 一些互联网巨头也在盯着日程管理这块蛋糕,但他们的载体可能是类似于Siri和微软小冰这种语音助手,你会如何应对?

程: 我认可这个方向并且我们也曾尝试过,但目前真正难点是在于自然语言处理能不能通过深度学习特别好的识别出用户的语义。从目前技术上来说确实很难,我们现在还做不了。目前我们NLP(自然语言处理)是自己做的,下一个阶段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深挖,把相关技术打磨得更好,慢慢切入这个领域。

Q: 如何将工具变现?

程: 我们正在做一些尝试,在微信服务号上给用户推一些付费的活动,通过这些交易场景来进行推广变现。

未来我们可能重点会在时间上面做一些商业模式上的尝试。但我觉得肯定不能单纯的靠广告和新闻来变现,我们这里面要找更新、更轻的商业模式。

Q: 微信小程序开放之后,对创业有何影响?

程: 首先我觉得微信小程序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件好事,创业者在做互联网项目时可以先用小程序的产品形态做微信生态,来验证是否有用户需求再去做APP。哪怕小程序不适合,但创业者可以先做出一个模板来让用户先体验,同时自己也能验证场景和设计。因为小程序是基于H5技术开发很快,所以创业者在验证时可以大幅度降低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另外,小程序可以提供给用户不逊于APP的操作体验,将产品放在微信端可以获得微信原有的巨大的人口红利和用户社交关系,微信也提供了强大的SDK,可以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

Q: 你觉得目前H5技术跟APP相比有什么差别?

程: 小程序是腾讯自己的一套技术,它的语法跟H5比较像。小程序这种做法,真的把H5在体验上提升特别多。我觉得未来微信可能会在小程序这套生态上衍生成一个操作系统,里面的应用上都是基于小程序类似H5的语言来写。

不看好APP?这家收到小程序内测邀请的公司有话说

虽然小程序有着不亚于APP的流畅体验,但是目前微信对它做了一定的限制,比如它的页面层级不能超过5级,小程序大小不能超过1兆等等,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我觉得它这套技术理论上,完全是可以突破这套限制的。只要微信将这种限制打开,并且用户把小程序图标添加到桌面上,实际体验上和APP完全没有差别。

H5和APP我觉得本身就是各有利弊。并且随着H5的发展,APP和H5的差别会越来越小,未来这个应该是个趋势。

Q: 目前这个阶段,哪些应用场景更适合去做小程序?

程:现在还不太好说,但目前从各方面了解到我认为可能小程序更适合线下店和互联网+的领域。比如在线下店,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以进入小程序,通过类似于APP的流畅度用户可以顺利的选购、下单、结算。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因为原来扫码就是支付或者H5,加载好长时间,用户体验比较差。另外小程序和行业的结合也是比较适合的,比如教育行业就是微信一直以来很重视的行业。

到底最终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我觉得本质上只要微信接口和限制开放,大部分行业只要适合APP的都适合小程序。但是目前微信那面会做很多限制,所以具体还是需要等小程序真正发布之后再做判断。

随意打赏

微信小程序内测app内测平台app应用内测app应用程序app内测分发微信内测邀请app内测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