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乡见闻: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发展
春节,作为一年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喜庆的日子。漂泊在外的游子总会从五湖四海归来,以求片刻团聚。但近两年来,我们在春节之后也总能看到诸多归来游子在节后感叹家乡的种种衰败没落。
今年,我也想凑一个热闹,谈谈笔者这短暂几日的回乡见闻。当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笔者家乡只是位于重庆十四环开外(别问我重庆十四环是怎么来的),人口不足80的渝东北偏远地区的一个小村落。所以也许并不具备代表性,请勿过度引申。
一、传统依旧
笔者所在的小村落,没有所谓的浓厚文化底蕴,在我的印象里,村落里也没有出过什么历史名人,父辈们在曾经都是读书识字破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淳朴农民。这似乎也导致了家乡春节没有什么特色的文娱活动,春节依旧是几十年不变的老传统——祭祖上坟敬神祈求庇佑,走亲访友请客吃饭,打牌聊天烤火晒太阳。
二、门楣比拼
与许多地方一样,家乡也有着十分“俗”的一面。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比拼是依旧存在,比拼的内容依旧是子弟门楣。在这里,子女所从事的职业成为了最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而一年收入几何也是重要的比拼标准和底气的重要来源,娶妻生子自然是重大加分项,家庭、邻里和睦和孝道遵循亦是重要一环。但也有新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此前已经走出小乡村在城市已经安家立业的人员再回村中修建一幢房子(例如小别墅)。
而如当下现实一样:在村民对子女职业的衡量中,对铁饭碗爱慕有佳,公务员家庭拥有最高声望。在职业上受欢迎程度自然是从公务员、事业单位(如教师、医生)、老板(包工头)、企业上班一族到外出务工人员依次递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挣钱自然是最为重要的目的,但至少在明面上,挣钱多寡是排在孝道和睦之后的。而结婚生子似乎比赚钱更为急迫,催婚是最喜闻乐见的。
笔者今年幸运“逃过一劫”,没有被家人在这件事情上纠结。但是笔者一位年仅21岁的表弟(未读书了,跟着伯伯在外做生意)却没有我这般幸运,被伯伯伯母催婚真是催得厉害,一有闲暇这事儿是必谈项。
三、独立的老人们
笔者所在的村落,十位老人皆以年过七旬。但这些老人具备很强的独立性,皆想在自己能够劳动的时候,种上庄稼,饲养牲畜以换取日常开销所需以自食其力,而这些老人们多数一年的年收入还是基本过万的。这自然算不上高,但是对于节俭的老人们来说,只要身体健康,以本地的生活水平来说,一年的花销也已足够。
但需要说明的是:老人们的独立是主动而为而非被动所迫。在这里,养老问题沿袭的世代传统,由儿女(多为儿子)负责。村里的十来位老人,皆为有人养老。生活虽然距离锦衣玉食差得很远,但是至少是衣食无忧。当然,一些家庭小矛盾是存在的,但总体而言依旧是其乐融融。
四、收入的多元化与逐渐的富裕
说来惭愧,笔者所在的村落,是没有工业和服务业的,当下的主业依旧是传统农业。虽然在犁田上淘汰了过去使用的老黄牛改为现代机械,但是主要劳作方式依旧是世代传统。但是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开始多元化起来了。从传统的依靠务农出售马铃薯、玉米、猪、鸡饲养扩展为务农与外出务工相结合,并且今年留守在村中的妇女们通过自己的心灵手巧,开始扩展务农之外的副业赚钱(例如做布鞋,据说是几十元一双,有的村民一年下来还是收入了几千元,可供农村日常的简单花销)。而收入的多元化,也让曾经贫困的小村落逐渐富裕了起来,已有几户人家拥有了小轿车,许多家庭也在今年准备盖新楼房,以取代土墙瓦房,改善居住条件。
五、农村空心化
虽然农村的收入来源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越来越富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外出务工,而这也不可避免的会造就农村的空心化现象。春节之后,农村的亲壮年劳动力又会朝着外面奔去,家乡自然也会步入另外一番景象。而基于工价差异等多方考量,奔赴诸如广东、珠海、贵州、四川等地的在多数。
但是我却认为这不应当被认为是农村衰落。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农村人为了致富的自然选择,是力争上游的客观表现。并且,在这些地方奋斗的人,也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财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若是固守农村,也许他们依旧是贫困相伴、无以为安。
六、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时常再谈,知识改变命运,也时常在网上看到诸多地方有着不尊重知识的诸多抱怨。但是从我们村落的实际情况来说。知识的确改变了多数人的命运。读书让许多人走了出去,获得了体面的生活。
讲个我舅舅一家的真实事例。舅舅、舅妈通过自己的辛劳努力,养育了三个儿女(其中两个大学生)。早年间的确是生活条件艰苦,贫困不堪,但是现在已经是村里首富。可以说是知识改变了他们一家的命运。大哥没有读上大学,但多年前他们送他去学习了计算机。而几经命运转折,在外奋斗多年的他如今已是一个小老板,年收入几百万。二哥是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已成为一家房地产开发商造价部门的骨干人物。三妹也是大学生,如今收入亦是不菲。而假设舅舅当初因为贫困而放弃对三个孩子的教育投入,那么也许今日的他们依旧还是贫困。
七、沉默的互联网
作为混迹互联网的一员,自然对于本村的互联网发展情况有着特别的关心,然而结果却是令人沮丧的。更为可悲的是本村的网络基础设施依旧极不完善,至今还没有牵来网线,而钱已经交了几年,估计早已是石沉大海。而移动网络信号的表现也是极为不理想,信号非常不稳定,调侃的说就是2G、3G、4G网络一路追寻随意切换。在这里更有一副表弟在雨中追寻4G网络的照片。
而时下时髦的互联网创业,O2O在这里完全不见踪迹。但风靡春节的抢红包大赛在智能手机用户上却没有人错过。在我们村落,微信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抢微信红包已经属于新老一代之间传递祝福的现象级活动,而支付宝咻一咻集五福、微博红包等则鲜有人参与。而在智能手机用户中,使用OPPO、VIVO的占据了绝大多数。
结语:
各有不同的家乡变化演绎出了网络上的或悲或喜,或怒或嗔。但在重庆十四环开外的我的家乡,我看到的是一副传统与俗气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多元化农村景致。农民可以依靠勤劳致富,致富思维也更为活跃;但在市场化大潮下,农村的空心化现象自然也的确存在;基础设施依旧薄弱,这里依旧是互联网的蛮荒之地。村中儿女正在努力塑造一个向上的新故乡。临走之际,家乡又下了一场鹅毛大雪,漫山皆白,瑞雪兆丰年,正在预示着今年村民又将喜获丰收。
注:本文作者邻章【微信号:ZLxgic,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邻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