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反思:微信营销你走过的误区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开场白】

这是在一场饭局中的即兴分享,值得所有的企业和运营人员反思。微信营销有没有价值不在于微信本身,而在于你怎么用。如果你做的很苦逼或者无效,只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企业真的不适合,另一种就是你走错了路。当然原因一般是后者。

所有的答案都存在于问题之中,但遗憾的是,大多时候我们连问题都懒得去认真思考。

          ——题记

原本是一场无关营销的饭局,却因一位朋友提议说,“难得遇见专家,请三寿给我们讲讲微信营销到底该怎么做”。结果饭局变成了分享,最后饭菜都凉透了,杯具啊!

反思不是马后炮的观察,而是退一步静看过去的思路与策略,分析当前的形势变化,想想现在与未来该如何调整。这里整理了几点我的看法与观点,共借鉴。

如果微信运营不再过于追求内容创意质量,而是专注如何为用户提供产品 与服务。

我几乎常常听见老板抱怨“微信内容不行,没有创意,不吸引人”,常常看见运营人员绞尽脑汁的搜文章,想创意,只为博得伊人(老板/主管)一笑。拼原创内容、创意?难道要求每家企业运营都具备像腾讯新闻频道的编辑人员一样专业,像奥美广告创意人员一样专业。如果真这样,建议你的公司转行去干媒体。

但是可能吗?内容质量与创意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是否弄清楚粉丝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我们总容易忽略一个事实,产品和服务才是每家公司连接用户的核心,而微信运营没有首先在产品和服务体验上下功夫,满足用户需求,却抱着内容死磕(媒体公司除外) 何苦自己为难自己,这样真的好吗?

如果不在追求快速的吸引所谓新粉丝(用户),而是先把自己的老用户请过来连接上

我坚信“一个都不能先把自己用户变成粉丝的企业,又怎么能把非用户变成粉丝,即使如此,也很难转化非用户粉丝”。所以很多企业要么放着老用户不管,要么不花心思提升老用户关注率,却一门心思想着从别的渠道捞新粉丝,美其名曰要增加新客户。

但是社交营销最大的优势首先应该是利用社交关系的裂变传播与三度影响力来实现营销价值。再说了,连那些购买过你产品,还有些许信任的人都不关注你,何况陌生粉丝。 抱着金饭碗乞讨,这样真的好吗?

如果不再追求内容(活动)的数量和频率,而是力所能及的先做出让自己都觉得满意的内容(活动)

“能力之内给出最好一碗面”是一位面馆朋友的宗旨,他们不会为了多卖几碗面减少煮面时间,而尽可能让每碗面都是能力之内最好的,不追求让所有人满意,但求首先让自己满意。

一位研究院会员企业跟我讲,他们在微信群每周推出3个互动活动,以增强粉丝黏性,让我提些建议。我问他,现在效果如何,每周有多少人互动参与,最积极的是不是你们的有效用户,那些没参加的是因为什么原因?他说不知道,我们立即现场估算了一下成绩,140人的群,每周三次活动总共不到30多人参加,意味着每次活动只有10人参加,并且活跃的永远就那么几个人。

这样有意义吗?达到你增强粉丝黏性吗?最活跃的也许还是个抽奖控。毫无疑问,运营人员每周花大量时间策划执行活动,目前效果几乎为零。包括图文信息发布是一样,每天发,每天都是完成任务,能让自己满意吗?我们可不可以每周只做一次活动,发一条文章,但尽力做到自己先满意。

那么追求数量与频率,体验不到快(乐)感,这样真的好吗?

如果不再先考虑今年要做到多少粉丝关注,而是反问自己粉丝为什么要关注我们,利它何在?

我曾问一个运营人员,你们微信做的怎么样?他说还挺好,最近粉丝增加不少,年底应该可以完成目标,不过也有些苦恼。给我看近两个月的数据报表,说给广告公司运营时图文打开率和粉丝增长都挺高的,现在拿回来做,粉丝增长不行了,做了几次很优惠的活动,打开率都不到10%,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我说,这些粉丝估计大量的是僵尸粉。他说,啊?微信也有僵尸粉。对于广告公司,一般粉丝增长是考核目标,所以增粉他们最拿手,并且图文信息打开率他们也能顺便刷一下,所以比较高。但是企业自己拿回来之后就一切原形毕露了。我想说,不管代运营还是自运营,倘若先放下粉丝数量问题,而是搞清楚粉丝为什么关注,你的价值问题,也许会更好。

你那么追求粉丝,结果一片死气沉沉,这样真的好吗?

如果饭局中没有人提议,而是安静的吃饭,愉快的喝酒,就不会有这样的反思,这篇文章。当然,营销没有如果,发生即存在,反思是让未知更精彩。

/完                       

谨以此文,献给奋斗在新媒体运营路上的营销人。

本文被转载4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