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苏宁,合战618的寓意:不止是围剿京东
阿里与苏宁战略联姻后的首秀,选择在今年的6·18。距离去年宣布合作,整10个月。张近东说,“十月怀胎,瓜熟蒂落”。6·18对天猫、苏宁而言,意义非凡。
苏宁云商COO侯恩龙说,“所以第一我们可能会逐步在去年的‘双11’,今年的‘4·18’的基础上,不仅仅是分区域的进行活动的拉动,更重要的全国层面的,完成辽河和淮海以后是不是‘打’过长江区,到全中国”——剑指6·18,围剿京东的目标昭然。
这场战略首秀,东道主是苏宁张近东、阿里逍遥子,之外,还有联想杨元庆、美的方洪波、TCL李东升以及海尔、西门子、LG、佳能、创维、小米、华为、惠普等企业嘉宾。嘉宾名单也可以看出,天猫与苏宁的战略首秀,是6·18,主战场是家电、3C、数码产品。
将天猫与苏宁的6月1日的战略发布会,描述成6·18北伐誓师,倒也贴切。苏宁在南京,阿里在杭州,发布会却选择在了北京。事实上,去年开始,阿里便宣布了北上战略,北京成为杭州之外的又一主场。阿里北上,冲在最前的先锋是天猫、天猫超市。
过去一年,天猫与天猫超市,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包括生鲜、3C、数码等品类增长迅猛。这一次,加上苏宁,剑指京东更是直接。天猫与苏宁,合围京东,试图拿下6·18。3C数码、家电、生鲜将是重战区。
天猫的优势,是流量,B2C电商流量最大的平台,以及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苏宁的优势是家电、3C、数码供应链与一线市场的配送服务。天猫与苏宁的战略结盟,对京东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据新浪手机报道,6月2日,联想旗下“Lenovo”、“摩托罗拉”、“ZUK”以及子品牌“乐檬”手机产品在京东商场“被下架”。起因据说是,杨元庆参加了天猫与苏宁的战略合作,惨遭“报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虽说是一次正常不过的品牌与渠道的博弈,当然,也反应出京东对于“天猫+苏宁”联盟的恐慌。6·18毕竟也是京东的立身之本。
面对天猫与苏宁的围剿,焦虑也好,恐慌也罢,京东的任何反应,都正常。
毫无疑问,这是阿里与苏宁战略联姻的第一次检阅,无论是眼前的狙击围剿京东的实战,亦或是更为长久的“数字商业”的战略实践,今年的6·18都有意义非常。
但天猫与苏宁的结盟,并不止只是围剿京东那么简单——有更长久的战略权衡。
我们细数下阿里与苏宁的家底:阿里平台下,有10亿级别的在线商品、超过1000万的活跃商家、4.23亿的年度活跃用户、覆盖全国1.6万个农村服务站,2016财年的GMV超过3万亿;至于苏宁,它拥有2000万的线下商品、全国超过1600家门店、6051个快递点、5500家售后网点、超过2.5亿的会员。
从这点来说,如果把两家公司的战略联姻,看作是“围剿京东”,的确没错,却也不全面——如何让全球最大的线上零售生态与国内线下最大的家电3C零售渠道融合,其实是个宏大的商业挑战,史无前例的零售实践。
张勇说,阿里电商生态与苏宁,已经实现三通——“商品通”、“物流通”、“服务通”:商品方面,苏宁易购、红孩子、Laox等入驻天猫,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聚划算、农村淘宝与苏宁易购、苏宁门店实现的商品互通;物流方面,菜鸟与苏宁物流业全面接通,已经完成全国一线城市的仓库资源对接、全国12座城市实现半日达;至于售后方面,则是天猫服务台与苏宁1600家门店、5500多家售后网点的服务共享。
线上与线下的商业融合,成为时下的潮流,业内称之为“O2O”。不过,阿里CEO张勇却认定,O2O是个伪命题——“其实O2O既不是线上的O对线下的O,也不是线下的引导到线上。O2O的核心、阿里和苏宁合作的核心,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合作,去建立这样一个数字经济的桥梁和基础设施,帮助我们所有共同的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更好的去理解消费者,更好完成销售方式的重构,更好的去完成营销方式的重构,更好的去完成商品生产和供应链的重构,更好的去完成商品研发过程的重构”,他说。
事实上,阿里做电商提出了“网商”概念,也最早提出“天下最终无电商”的口号——天下最终无电商,意思就是,零售与服务,无论线上与线下,最终都要触网,电商与线下零售,殊途同归。阿里与苏宁的战略联姻,便是对“天下最终无电商”的产业终局的响应。
可以说,阿里与苏宁的战略联姻,是国内零售业态标志性事件——数字化商业,数字化零售,而不是电商与线下零售。从去年的双11,到今年4·18,再到即将到来的6·18,阿里与苏宁在一次又一次加码未来。
我们看到,阿里与苏宁战略联姻后,也带来了业内一系列连锁反应,譬如京东也效仿这一战略,入股永辉超市——如果从战略布局而言,京东与国美的联姻,也并非不可能。当然,京东最迫切需要的是,捍卫自己在3C、数码、家电品类,这是天猫、苏宁进攻主区。
还是那句话,“天猫与苏宁”今年的6·18亮剑,固然有围剿京东的意味,但更多的,其实是战略层面的——这是数字化零售,线上与线下融合的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