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解决新三板流动性难题?直接推指数型基金吧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作者为布娜新,系读懂新三板特约研究员

对于新三板来说,201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务院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决心让新三板担负起金融改革创新的重任。新三板意义非凡,代表着注册制的探索,也发挥着“桥头堡”作用。今年3月29日,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指出,新三板挂牌公司分层实施细则已经拟定完成,配套技术系统开发正在推进,分层将于5月初正式实施。4月13日,股转公司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第一轮仿真测试的通知》,测试已于4月底开展,预计近期对外正式公布。股转公司的这一信号,将分层从讨论层面全面带入公众视野,并逐步引向深入。

但从年初开始,企业对分层的态度不断冷却,其根本原因在于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相对于主板的同类型公司而言,企业在新三板的估值没有得到充分显现。流动性是一切证券市场的基础,虽然较高的流动性并不是股权市场必须达到的要求,但是新三板不同于一般的股权市场。因此,监管层任务艰巨,一方面要逐步解决困扰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一方面还要逐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1

流动性难题的解决路径

针对流动性难题,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解决路径供监管层选择:

第一、认为监管层应放开投资者适当性要求,打破500万门槛,打通交易深度。 这种思路看似可以直接催生流动性,但新三板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先导,需要系统考量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关系,不能脱离发展阶段激进前行。

第二、放开公募基金入场。 这条思路的潜在问题是,并没有考虑到证券基金与股权基金的区别,公募基金购买者含有大量无门槛散户,面对股权交易市场,公募基金如何转化为长期资金入市,障碍如何化解,需要更为科学的政策建议,而绝不能草率行动。

第三、认为新三板应推出竞价交易。 从逻辑上看,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500万门槛以及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谈竞价交易是伪命题,目前推出竞价交易的时机依旧不成熟。

第四、试图通过对新三板企业进行市值管理等操作增加企业流动性。 由于市值管理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在实践过程中概念化过强,很难落地,同时要求企业高管具有较高的资本市场经验与道德准绳。有些证券市场市值管理操作并不规范,由于存在误区与误导之嫌,对企业长期发展甚至是有害的。

总之,以上解决路径并不适合当前新三板发展现状,分层、公募基金入市、竞价交易、市值管理、加大做市商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本质上都解决不了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投资者更期待的是分层后的下一步措施。

当前,监管层需要迅速推进符合创新层标准的新三板企业优惠举措,否则,会在分层后挫伤投资者与做市商持有企业股票的信心。

2

优化指数组合、加速推出指数型基金

笔者认为,市场期待公募基金恰当与精准的入场方式,公募入场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但目前恰好是推出指数基金的最佳时机。指数基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它的核心在于跟踪指数,相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指数基金的优势是费用低廉,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通常而言,指数基金以减小跟踪误差为目的,并可以让投资者取得与标的指数大致相同的收益率。

同时,建议监管层适当调整新三板指数并加大流动性考量。譬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外发布的用以取代原来的上证30指数的上证180指数,入选指数的个股均考虑流动性因素。该指数成分选择的科学性和成分的针对性均值得借鉴,提升成分指数的市场代表性对全面地反映新三板股价的走势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统计表明,上证180指数的流通市值占沪市流通市值的50%,成交金额占比也达到47%。应当看到,指数的推出有利于推出指数化投资,也有利于公墓基金入场。

伴随投资者认知程度的提高,国内大量投资者逐渐从主动投资转变为被动投资。由于遵循被动式指数化投资方法,以及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采取完全复制法构成成份股组成这一投资方法带来的收益更加务实科学,指数型基金在境内市场上已经被广泛接受。

如果新三板适时推出指数型基金产品,相关管理部门指数编制以流动性为基础指导原则,并明确制定投资新三板指数基金产品的相关规范,这不光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管理透明且成本较低的标的指数投资工具,也可以为茁壮成长的新三板注入一定的流动性。

扫描二维码,关注「读懂新三板」或者微信搜索“读懂新三板”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