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高也可能是烂片,粉丝电影还需时间检验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5年是中国电影的丰收年,据说刚到九月就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的票房。即便有各种假票房数据的传言,但中国电影的火爆却是不争的事实。

电影票房的增长和经济状况之间可能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今年电影票房的飙升伴随的正是中国经济的持续低迷和股市的大起大落。不管怎样,电影院、投资方和电影导演、演员们算是过了个丰收年。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电影都卖座,更不是所有的电影导演都志得意满。与传说大鹏因亿元票房导演成就而退出主持人行列不同,一些原来的名导演都逐渐沉寂,不管是张艺谋还是冯小刚,都有些廉颇老矣的感觉。

新的导演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粉丝多。这些所谓的导演多曾经是演艺明星,从徐静蕾、赵薇到郭敬明、何炅、大鹏等等,都是在江湖中呼风唤雨的名人,更是85后90后心中的偶像,一呼百应早已经不能形容其社会影响力。

也正是这样的社会影响力和粉丝的存在,这些人拍的电影即便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这里只是打比方)也不会影响其票房,因为在粉丝的心目中,偶像是没有缺点的,总是能找到这样那样的闪光点,甚至别人眼中的缺点也会成为粉丝心中的优点。因此,对于粉丝电影来说,票房不是问题,只要第一次拍的电影不是问题。

对于电影的好坏,每个人的看法肯定不一样。有些人说《小时代》充满了纸醉金迷,但就是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因为这正是大家向往的生活,既然现实中得不到,那作做梦总是可以的,也应该允许。70后80后们不是一样曾经沉醉在琼瑶那些不食人间烟火、不管生活来源的浪漫世界里吗?

票房高,肯定意味着有人爱看,有人爱看就意味着电影吸引人,这样的电影自然不能被说成是烂片。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却真的应该高于生活,并不是所有迎合观众的电影都是合适的,也不是所有票房高的电影都是好电影。

所以,票房不是衡量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好的电影应该票房高,但票房高的电影并不一定注定是好电影,而好的电影也并不一定票房就高。

假设,我们仅仅以票房的高低来衡量电影的好坏,那么仓老师们的电影如果在华放映,相信票房已经不会少,甚至会绝对的创造票房记录,这样的电影却很难说是好电影。

电影的票房可能来源于内容的好,也可能仅仅是营销做得好。有些电影来自资本的追捧,可以有大把的金钱用来炒作,在网络上拼命的宣传,在线下还组织地推,基本上是把互联网营销和扫街结合了起来,因为电影这东西都只能时候评价,只要宣传做得好,票房在一两天之内就可以忽悠到大量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即便看完出来摇头叹息,也会被淹没在互联网营销舆论控制的大潮中。这样的电影票房一定高,但却难说是好电影。

电影票房这事情,也还需要有好的排期。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上映,有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社会氛围、竞争电影的能量等等都会影响到一部电影的上座率。此外,随着各种互联网势力和各路资本的涌入,电影院的资源能力和互联网上的媒体能量都成为了一部电影是否能火爆的关键因素。

也是在2015年,大量的新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电影制作和发行中,比如大数据。人们可以根据各种数据分析,对电影内容进行精确化的定制,从而讨巧一部分观众。在这种状态下,更多的电影开始以追逐票房为目标,以迎合观众为根本,如此创造出来的电影可能有流行却不会有经典,基本都是快餐里的汉堡。

电影票房确实是很重要的指标,没有投资人愿意拍摄一部没有人看的流传千古的经典影片,但我们这个社会也需要有各种电影的存在。娱乐并非是电影的唯一属性,在娱乐中有足够的启迪和向善的引导,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完电影之后充满正能量,也许才是电影的应有的追求。

高票房的粉丝电影并不坏,但一部电影的成功并不能说明问题,一代半路出家的导演们也不要太盲目乐观,第二部或者第三部电影也一样的成功才能说明问题。让粉丝们真正以衡量一个导演的眼光去审视之后,还能是你的粉丝,才是这些粉丝导演们的真正成功之时。

【每日一文,坚持十年,欢迎业界读者沟通交流,请微博 @马继华 或加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