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东家铁面风控的背后:宁让一家人哭不让一路人哭
今天看到一篇名为“京东众筹变对赌?”的稿件吸引了不少吃瓜群众的眼球,里面引用右脑人创始人郑伟的吐槽称,京东东家不靠谱。拒绝打款而导致创业项目黄了。
初一看,似乎京东东家违反契约精神,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 撤资这个锅到底谁来背
项目失败了,反思很重要。回顾这一段失败的创业,郑伟坦言,“50%原因归于运气不好,碰到京东东家撤资,50%要归于项目模式。”
似乎撤资的锅必须要京东东家来背,了解众筹方式的小伙伴都知道。不同于天使或者VC机构与创业者签署TS,预定时间打款。京东东家只是一个信息撮合服务平台,投资款都是投资人自己出资的。最终撤资,也是投资人自己的决策。
这几年,吃瓜群众见多了投资机构和创业者签署了TS,最终没有打款。创业项目也就这么黄了的例子。不过,这个例子放在众筹领域,有点勉强,因为参与者众多,为了维护投资人的利益。流程上是比普通投资机构打款更长。风控部门的观察,来源于运营数据,在路演上承诺的数据,最终没有实现。
郑伟自己爆料称,“右脑人”是京东东家第一个被退回的项目。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据GPLP君了解,右脑人项目于2016年4月22日上线京东东家,最终成功募集金额(包含领投、跟投在内)共计493.5万元,共涉及54位投资人。但在签订投资协议并放款前,投资人反馈到京东东家,右脑人项目方部分经营指标和财务指标未达到市场预期,并想放弃投资。
郑伟表示,“多数散户投资人都表示仍愿意投资时,京东东家却没有站在项目方考虑。”
而京东东家表示,右脑人项目方补充披露了影响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大事项,包括存在大额借款以及运营数据远未达到预期。鉴于项目实际情况与预期差距较大,有16位投资人表示放弃投资,6位投资人表示犹豫。
据GPLP君了解到,京东东家平台督促后,右脑人项目方的信息披露显示:“右脑人”5个月后的月交易额为20-30万,并未达到路演时计划的50-60万。
最终,经右脑人项目方、领投方、跟投方协商一致,决定终止该项目在京东东家平台的私募股权融资。2016年9月30日,领投方管理的有限合伙将投资款本金全额返还给投资人,京东东家平台根据活期存款利率返还了平台归集期间的利息。
不过,郑伟仍对此表示,路演时是根据项目拿到融资后制定的增长计划,近半年一分钱没到账,却要拿之前的数据评估项目,不合理。“多么有趣的逻辑,6个月项目的估值也变了啊!”
在GPLP君看来,这就有点寅吃卯粮的感觉了,钱还没有到位就这么提前花,没有控制好节奏。这个还是自身体质的问题,还记得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铁面风控的背后:宁让一家人哭 不让一路人哭
提到风控,似乎大家都会挂在嘴边。不过真正认真执行的并不多,右脑人项目在最初的众筹阶段,得到了广大投资人的一致看好,故事到了这里,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复盘右脑人项目本身,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2016年10月份,郑伟才四处开始募资,30多家机构,均谈判未果,“每次谈到京东撤资,都很敏感”。之前的老股东,关于要不要救项目内部也有纷争。“有的人觉得方向有问题,毕竟是2C的产品,盈利还要养很长时间。”
在GPLP君看来,是资本风向变了。从抢项目变成了观望和冷静。个人还是欣赏晨兴资本合伙人刘芹的观点“干不大,死扛或早死早超生都是可以选择的。后者恰恰更难,早死早超生也是选择的能力,它是辩证的,放弃意味着你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一味勤奋或坚持也未必就是好事,因为方向很重要。”
项目黄了,创业者不自己反思,还把此前投资方、平台方鞭尸一顿。这样能出气吗。
郑伟表示:“如果京东东家的那笔钱进来,至少能花到今年9~10月份,还能证明这个商业模式是否行得通。”
GPLP看来,问题不是出在平台方,而是创业者自己在设了一场赌局,而筹码就是投资人的钱,反正最后亏了不是自己的。
创业者如果为了再创业,或者再融资。用这种方式消费投资人来博眼球是不道德的。
给了早期180万的种子投资的紫辉创投、米仓资本、太火鸟三家机构更加冤,血本无归向谁去喊冤。LP早就跳起来骂街了。
其实在GPLP君看来,作为第三方平台,京东东家前前后后都是本着对投资人利益负责的态度,已建立覆盖项目前中后期的“穿透式”风控体系。京东东家致力于搭建信息公开透明的投资平台,要求项目方应对其在京东东家平台上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
京东众筹最终考虑到风险,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避免的投资人的损失,向投资人如实的告知相关情况。比去年某家深陷股权众筹项目“涉嫌欺诈”漩涡的企业更有社会责任感。
GPLP君再次提示,私募股权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投资者需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