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H5做营销,必须要请吴亦凡才能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春节期间,正月初六,NBA全明星赛再次上演,中国艺人吴亦凡成了第一位登上NBA全明星赛的华人艺人。比赛场上,吴亦凡发挥抢眼,送出一个个漂亮的助攻,而场下,这位H5小红人再次参与了一则H5,这则H5由Uber发布,主题是一对一贴身防守吴亦凡,吴亦凡大炫球技,加上360度全景体验,再次引爆了朋友圈的传播。

▲ 扫描二维码体验

从去年那则吴亦凡入伍的经典H5至今,吴亦凡进入这个圈子参与了多则H5的制作传播,无一例外地全部收到了绝对的好评,传播效果惊人。虽然在此之后效仿作品迭出,但是往往变成东施效颦,让人不得不思考,难道H5做营销,一定要请吴亦凡做主角才能火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品牌为什么喜欢找吴亦凡做H5的主角呢?现如今90后当道,小鲜肉总胜过旧人,以吴亦凡、鹿晗、TFBOYS等为首的年轻偶像已经占据了娱乐最前沿,同时也是受众最广的明星,品牌商家一再追捧,完全是大势所趋,并没有太多意外。粉丝经济的时代,娱乐圈艺人往往成为众多品牌疯抢的目标。

那为什么H5宠儿不是鹿晗,偏偏是吴亦凡呢?这里恐怕包含了一点运气成分。运气在于,吴亦凡的第一则H5,也就是出自腾讯之手的“假新闻H5”火了之后,吴亦凡在圈内已打开了知名度,其他品牌再次选择吴亦凡的风险,要远远小于启用其他明星。也就是说,不管第二、第三个选择吴亦凡的品牌是什么,它们都可以打着“吴亦凡H5又来了”的旗号加以宣传,从受众心理层面上来说,第一则传播火爆的H5已经给受众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无形中助长了接下来H5的传播。

除了选择合适的明星,最根本的还是H5本身,也就是技术。这一年来,各种形式的H5频出,但鲜有让人感觉惊艳的案例,大多数只是打开,点一点,划一划,接下去就是视频或动画,缺少互动,等于一条“嫁接在html5平台上的TVC广告”,这样的案例,可以预测,几乎没有传播的价值。偏偏吴亦凡的这三个H5,都代表着一种技术的领先。

一个个来说,先说吴亦凡的成名作,《吴亦凡即将入伍?》来电接听+假新闻悬念,来电接听的形式虽然之前也有过很多经典案例,但是将画面撕下到视频来电场景到搭建,完全可以展现这则H5的技术优势,大多数人看完这个H5的第一反应是“好酷炫”,或者是“这个技术是怎么做到的”,创意+技术,决定了传播度。于是自此之后,来电H5变成了H5营销的最常态,连《人民日报》也在近期使用了这一招,搞了个习大大来电祝贺元宵节的H5。

第二个在朋友圈刷屏的H5,《吴亦凡陷黑客门,化妆间秘密外泄》,已经不止是来电接听这种“低级”的H5了,模拟狗仔偷拍真实场景,用户通过左右点击、左右移动手机就能调整摄像头监控视角,这又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体验,即融入了手机的重力感应。

第三个,也就是这次Uber的H5,在延续重力感应的基础上,结合了当下最火热的VR技术,采用了全景摄像机拍摄,在技术上再次实现进步。整个H5,用户全程进行互动体验,看的过程也是玩的过程,游戏最后由吴亦凡口播送出Uber红包,加之与NBA全明星等热点结合,能够再度引发病毒传播也在情理之中。

最后,从标题上来看,这三则H5都制造了一定的悬念,要知道,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就算设计师设计了再高科技的H5,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标题是每一次微信传播最直接的刺激。

如果从以上逻辑分析,H5能够引发病毒式传播的两大要素就是明星效应+技术优势,两者至少需要满足一个才能打造出引爆传播的H5,也就是说,吴亦凡式H5也并非不可复制,关键看品牌主更愿意在哪个方面下功夫而已。

- The End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