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拿新三板和创业板战新板说事,它才是中国纳斯达克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创业板和新三板,从一出世,市场就分别给他们打上了“中国纳斯达克”的标签。如今,因为广受诟病的上市机制,几乎没有人再将创业板比作中国的纳斯达克。

现在,战略新兴板又要来了,又有人把战略新兴板和新三板拿出来说事,拜托,战略新兴板和创业板是一个层次的事物好不好,所以战略新兴板也无法竞争中国纳斯达克的地位。

但是,由于市场活跃度不够、制度进化速度不够快,现在不少市场人士已经不再将新三板当做中国的纳斯达克,而是粉单市场。

是的。新三板不是创业板,新三板也不是战略新兴板。读懂君坚信新三板将是中国的纳斯达克+OTCBB,因为读懂君坚信,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日子里,只有新三板才会实行真正的注册制,而这是聚集海量优质资产的制度基础。

但是,在此之前,新三板须摆脱“小微创业板”、“PRE创业板”的标签,这才是新三板最大的问题。今天,读懂君就引用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让大家看看真实的新三板和创业板。

总之,甭拿新三板和创业板、战新板说事,它才是中国纳斯达克。

1.新三板总市值正逐步接近创业板

新三板于去年开始大规模扩容,2014年末挂牌数量只有1572家,2015年末时挂牌数量猛增至5129家。而创业板2015年末时仅有492家企业上市,比2014年增加86家。去年一年新三板的新增挂牌企业数量是创业板的41倍多。

但是新三板上的挂牌企业以小企业为主,这点反应在市值上。去年年末时创业板总市值5.59万亿,平均每家企业市值113.65亿,新三板总市值2.46万亿,平均每家企业市值4.79亿;今年1月创业板总市值为4.07万亿,平均每家企业市值82.82亿,新三板总市值2.5万亿,平均每家企业市值4.45亿。

虽然挂牌家数每月都在增加,但是新三板上公司的平均市值却变化不大,从去年3月份后新三板上平均每家公司的市值在4亿到5亿之间。而创业板每家公司的平均市值变化比较剧烈。这主要是因为创业板二级市场波动较大所致。

不过新三板的总市值正在逐步接近创业板的总市值,去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的市值基本上是新三板的4倍。7月份后,这一比值就没有再超过3倍,甚至到了今年1月,创业板总市值于新三板总市值的比降到了不足2倍。

2.新三板融资能力不输创业板,但如何保持融资制度的优越性值得高度关注

新三板的融资规模相对于创业板来说还是有些差距,但是新三板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融资平台,融资次数远远大于创业板,这也体现出新三板市场融资规模小、融资次数多、融资更灵活的特点。

2014年新三板共募集资金329次,募集资金132.09亿元;创业板募集154次,募集资金500.08亿元。

去年新三板市场总计募集次数2565次,募集金额1216.17亿元;创业板去年共募集281次,募集资金1569.15亿元。

新三板上企业募集资金次数急剧增加的同时,平均每次融资金额也在逐渐提高,由2014年平均每次募集0.4亿元,到2015年平均每次募集0.47亿元,再到2016年1月份平均每次募集0.48亿元。2016年1月份时创业板上企业平均每次募集金额则有所下降,由去年的5.58亿元降到5.24亿元。

新三板的融资能力要强于创业板。以“募集资金/市值”的指标来看,2014年时新三板募集资金金额占到总市值的比是2.88%,高于创业板的2.29%;2015年时新三板募集资金金额占到总市值的比提高到4.95%,创业板是2.81%。可以看出新三板正在发挥其帮助中小企业募集资金的市场功能,其市场吸纳资金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当然,考虑到新三板市值数据的被低估,这个数据可能相对说服力没有那么强,读懂君需要提醒您的是,新三板较好的融资数据背后是融资制度的优越性,如果这一制度优越性不能持续保证,后果将非常严重。

3.从行业看,新三板是“小微创业板”

从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来看,新三板和创业板中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公司占绝大多数,这两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占到创业板所有上市公司的88.62%,新三板上这一比例是73.29%。这说明创业板和新三板主要是为基础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公司的服务的。

2015年末,新三板企业家数合计5129家,其中制造业企业2744家,占比53.5%;其次为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有1015家,占比19.79%。创业板共492家公司,其中占比最大的也是制造业,352家,占71.54%,其次为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行业84家,占比17.07%。

2015年年末,创业板上制造业企业的市值占比57.93%,信息技术行业占比25.67%,制造业企业的市值是信息技术业企业市值的2.26倍。其他行业企业的市值占比都不足2%;新三板上市值占比最多的行业也是制造业,为39.44%,其次为金融行业,市值占比达到20.75%,排在第三的信息技术行业,公司市值占比16.11%。

在新三板市场上,金融行业的公司家数只占到2.07%,但是他们的市值却占20%还多,而代表科技产业的信息技术业市值占比不足17%。

从这些来看,新三板距离中国的纳斯达克仍有相当差距,大幅增加优质创新公司的比重,任重而道远,这也是读懂君一直以来的观点。

4.从公司业绩规模看,新三板是“PRE创业板”

读懂君刚才已经讲了,从行业结构看,除了类金融板块之外,新三板很像创业板;此外,从公司业绩规模看新三板也表现出PRE创业板的属性。

2014年,创业板公司平均收入8.6亿,平均净利润9869万;新三板平均收入1.45亿,平均净利润966万。假设新三板公司2015年净利润增长30%,那么平均净利润应该在1300万元左右,这意味着再增长50%,就能达到创业板标准。

实际上,从2014年业绩看,1042家公司净利润在1500万以上,假设2015年增长30%,那么将会有超过1000家公司净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这些公司将符合创业板IPO的基本标准。这些公司随时可能逃离,这也将成为新三板的最大隐患。

实际上你知道,已经大概有100家公司公开了IPO计划,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上市公司不再将新三板“PRE创业板”,新三板才会成为真正的中国纳斯达克,这也是读懂君一直以来的观点。

512万VS3559.71万:降低门槛政策空间大有可为

根据股转中心和中登公司公布的数据,读懂君将A股和新三板投资者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新三板市场虽然也是个人投资者占的比例较大,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小,但是相对于A股市场,机构资者的数量占比明显比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要大。

截止到2015年年底,新三板投资者共22.13万,其中机构投资者2.27万,占比10.26%,个人投资者19.86万,占比89.74%。当然,除去新三板上市公司的高管,个人投资者数量应该在12万左右。

A股市场上机构投资者26.06万,占比0.26%,个人投资者9812.14万,占比99.74%。其中在A股市场上创业板投资者3559.71万。

12万VS3559.71万,差距悬殊,但读懂君需要提醒您的是,只要市场预期发生改变,投资者门槛降低,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改观可能会大大超出你的预期。

从目前的流动性情况看,虽然新三板的成交金额和成交量与创业板差距比较大,但是新三板上每笔平均成交金额却要大于创业板。新三板2015年每笔平均成交金额为6.77万元,创业板2015年每笔平均成交金额为3.28万元。

尽管在投资者数量上新三板比不上创业板,但是新三板的开户门槛很高,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相对比较成熟。读懂君认为,新三板市场将诞生一大批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只有当新三板不再是“小微创业板”、“PRE创业板”,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中国纳斯纳克。

想要了解新三板,微信搜索“读懂新三板”关注新三板第一媒体「读懂新三板」。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