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未来:公益众筹与流量引导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个在汽车行业里从业的朋友,最近和我提及一个车商与环保部下属环促会联合发起的公益平台,问我有没有兴趣关注一下。这是个名为“绿动未来”的公益众筹项目,主要领域是环保。

公益众筹与一般的公益不完全相同,它向“捐款者”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回报——所以多了众筹两个字。 

本着公益的精神,我和我这位朋友说,愿意写一篇东西,鼓吹一下这个公益事业。

柴静的《穹顶之下》,以36个小时总计2亿的播放量,可以说是火爆中国互联网。这个片子,讲的就是环保。

我在《穹顶之下》之后,写文表示柴静已经尽到了一个媒体人的责任(虽然她在演讲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一个媒体人):告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柴静至少成功地消灭了我购买第二台车的念头,但这个效果还算是比较肤浅的。

我们还是迫切需要做一些什么,而不仅仅是不做什么。

“绿动未来”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做些什么”的环保类公益项目。它用的是公益众筹这个工具。

公益众筹并不是今天的新概念,13年7月就上线过一个名为创意鼓的网站,号称是中国首个公益众筹平台。我专门去这个网站看了看,网页上挂着21个公益项目,但全部未能达到众筹目标,而且都处于“已过期”的状态。这个平台,应该算是从先驱成了先烈。

后来,又有两家公益众筹网站上线,分别是“积善之家”(14年3月)和“新公益”(14年4月),这两个众筹网站小有斩获。积善之家成功完成了5个项目,但目前已经处于半打不开的状态。而新公益网,则完成了7个项目,从网站目前的状态看,应该还在运营中。

互联网巨头也很热心公益事业。腾讯的腾讯公益,完成的公益项目也相当多,但严格意义上,腾讯公益并不是公益众筹。阿里淘宝众筹中,有专门的公益频道,巨头的巨大流量,为公益众筹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过,14年8月发布的《中国公益众筹研究报告》称,中国公益众筹项目成功完成了164例,涉及善款669万元。但比起总数高达5.2亿的网络捐赠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数字。

公益众筹一般和“开放平台”密切关联。这里所谓的开放平台,就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在平台上发起一个带有某些回报的众筹项目,当然,也可以支持一个项目。

所以,公益众筹是一件听上去特别美好的事。美好到连老外都想来中国掺和一把。

这个听上去美好的事,通过上文的一些陈述就可以发现,事实上,并不怎么美好。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流量的问题。

大多数最终完成的公益众筹项目,其实基本上靠一个综合型众筹平台。《中国公益众筹研究报告》称,在164个成功筹款的公益项目中,有95%是来自于综合类的众筹网站,前后完成了156个(发起项目267个,成功率近6成),筹款661万元。而专门从事公益众筹的,仅仅完成8个项目(发起项目40个,成功率2成),募资只有区区7.8万元。

当下的公益众筹平台,都是试图通过引流的方式,将公益支持者导入到自己的平台,然后再在平台上完成众筹。项目发起人可能会在不同的平台上发起同样的项目,以更快地完成筹款。但各家平台之间,基本上是互相封闭的。

但公益这个行为,是低频的行为,除了专门从事公益行业的职业工作者,很少有什么人没事就去公益一下。这意味着公益众筹平台在引流这件事上非常痛苦:每一次过来的流量很难沉淀下来。

综合型众筹平台可能还好些,毕竟上面还有一些商业项目,但专门从事公益众筹的,一来这些站点品牌不具影响力,用户未必信得过,二来所从事的公益项目地域性太强——创意鼓所有项目均为深圳本地项目,积善之家则大部分来自成都——非本地用户愿意支持的比例不高。

而且,我个人以为,水平类的公益众筹平台,可能比垂直类的更难操作。本就不高的流量还要分散在各种类别的公益中,效率会更低。

去年,腾讯有一名员工在国外遭遇突发事件,性命垂危。

腾讯在网上发动了一场公益救助活动。一开始,当然是腾讯员工参与响应,但他们还把这件事转发到了朋友圈中,引起他们的朋友的关注并参与响应。借助微信的强关系社交链,这起公益活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际捐助,善款数量相当庞大。

这不是一个公益众筹项目(因为不涉及回报),但这个自发的公益活动所借助的强大社交关系链是能给公益众筹提供一些启示的。张三参与了一项公益活动,作为他的朋友李四,参与的可能性会显著提高。瑞森德筹款研究中心的一位高级咨询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及:(公益)项目的创新、筹款产品的吸引力以及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力,成为众筹当中至关重要的三个因素。

“绿动未来”这个环保公益众筹平台有一个很有趣的设想:不一定非要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资金筹集。这个设想应该和社交网络/社会化媒体兴盛有关。的确,当人们在微信也好支付宝也好这种超级APP上看到公益项目时,为什么一定要回到绿动未来的平台上完成众筹呢?又或者,在一些环保项目或环保网站上看到公益项目时,也不用跳回到绿动未来平台。

这是有一点互联网精神的,它在试图从各个流量口输出它的公益项目,但又没有这个计划将流量导回到自己的平台上。

不过,这只是个设想,细节上还需要一定的斟酌和打磨。对于公益项目来说,善款的使用方向很重要。这里面有一些平台的免责条款,但也有一些平台应该承担的责任。如何“输出项目并也可在其它地方完成公益众筹”与平台的责任结合起来,是需要再行细细考量的。

13年至今,公益众筹这个概念热过一阵子,但始终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关键是怎么操作。

希望绿动未来这个试图去完全抛弃“闭环”想法的公益众筹平台,能够在实践中趟出一条更易结合到其它平台——尤其是社交平台上的可行之路来。

说明:

本文可以在不改动内容的前提下自由转载,转载请在文末标明如下信息:

魏武挥,科技专栏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基金(skychee.com)投资合伙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