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报告丨2017年中国互联网+文化专题研究报告
2017年5月11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7年中国互联网+文化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互联网和文化的深度融合使文化企业走向内容生产专业化,互联网+文化在文化传媒、文化娱乐和文化艺术服务三个主要方面呈现诸多创新形式,并且内容付费兴起,2017年也迎来知识经济的规模爆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政策将进一步体系化,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未来复合型人才将存在巨大需求空间,文化发展将更加繁荣。
以下为报告详细内容:
文化具有多种形态
文化属于广泛概念,从成形艺术科技、到文娱产业,呈现出多种形态,而与互联网结合将不断刺激新的发展生态。按照内容可以分成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等。
2017年文化相关政策动态
2017-01-16 《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
•文化部公布7家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和55家备案单位名单,目前共有154家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文件强调完善文创产品营销体系、品牌建设保护,促进跨界融合。
2017-02-23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列入国务院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
•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提请审议公共图书馆法草案(文化部起草)。
•促进全民阅读,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起草)。
•改进互联网信息管理,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信办起草)。
2017-03-31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
•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的工作模式,开展网上文联、网上文艺家协会建设;建立稳定有效的联系服务渠道。
•建设网上推介平台发展网络文艺,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中国文艺信息数据库建设工程。
2017-03-23 《关于新形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
•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执法监管中的运用,打破“信息孤岛”。
•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构建覆盖全国的一体化信用信息体系。
•发展“互联网+” 引导企业利用电商拓展营销渠道、培育自主品牌。
分析师点评
2017年第一季度国家联合多部门针对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等出台多个规定,值得关注的是,文件多次强调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数据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创造2017年互联网与文化领域深度结合的政策红利。
特点:知识付费时代到来
在过去,文化内容公司与互联网结合进而完成数字化转型,主要依靠用户规模获得广告收益,但2016年起内容付费成为文化公司的新盈利增长点,更有意义的是,它不仅拉近文化内容创作者与内容消费者距离,且培植一批有特色的小众应用。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为0.98亿人。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达到2.92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亚马逊kindle、付费问答等产品相继推出,未来公众号等新媒体将成为内容付费变现主要渠道之一,内容付费时代已然来临。
2017年互联网+文化领域市场动态
1. 纸媒转型 :《京华时报》、《东方早报》元旦正式休刊
1月上海报业集团的《东方早报》休刊,原有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功能全部转移到澎湃新闻网。同日,《京华时报》休刊转战京华圈APP。这标志着上海报业与北京日报报业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新媒体行业整体转型。
纸媒受互联网阅读极大冲击,但仍有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传统媒体开发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的“三微一端”成功转型。
2. 内容竞争:腾讯投入12亿、网易云音乐A轮融资,鼓励内容原创
2月腾讯公布芒种计划2.0计划将12亿投入原创和短视频创作的补贴,希望鼓励优质和原创内容生产。
无独有偶,4月网易云音乐获SMG芒果文创投资7.5亿人民币,用以扶植独立音乐人、推广原创音乐作品和拓宽艺人渠道。随着文化内容渠道的多样化,内容上游产业资源争夺更加受重视。
3. BAT布局:阿里游戏10亿资金布局游戏IP生态,且完成大麦网全资收购
2016年腾讯和网易在游戏领域开始开拓海外市场收益颇丰,2017年3月阿里游戏公布与阿里文学、阿里影业和优酷联手推出“IP裂变计划”,有意全面进军海外游戏发行领域,意味着出海规模逐渐扩大。同时,阿里完成对大麦网的全资收购,补充了阿里线下内容落地和渠道触达服务。
文娱板块BAT三家竞争十分激烈,基本都在2015和2016年就展开布局,目前基本处于收割完毕状态。
4. 知识付费:豆瓣上线“豆瓣时间”,腾讯计划推出微信付费阅读内容
此前豆瓣一直被视为互联网文化阵地“扶不起的阿斗”, “豆瓣时间”目前只推出由北岛主持的第一专栏并采取付费形式,颇受欢迎。同时,微信也在2月宣布推出付费内容计划。内容付费在2016下半年已在直播、有声书及视频等领域逐渐火热,在用户反响意味着内容付费将成文化创业风口,2017年值得期待。
互联网+文化专题研究手机网民画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Q1互联网+文化专题调查以年轻男性手机网民居多。从职业来看,目前就职于互联网、计算机科技和大数据类型公司较多,占比26.8%。手机网民爱好分布相对集中,其中音乐、影视占比均在五成以上。
手机网民有浏览在线文化信息习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95.5%手机网民会关注网上文化资讯或知识,过半数网民通过文化类型APP和社交平台浏览文化信息。此外,89.1%网民有每日关注的习惯,其中多数人每日花费不到1小时浏览文化资讯,占比68.7%。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文化信息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既能传递教育价值、拓宽知识面,也是娱乐消遣的方式之一。
文化体验增进人们社交行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3.3%手机网民倾向于与三五知己共同体验线下文化场景,有意义的是,四成左右的人会通过文化体验增进与陌生人互动,甚至成为朋友。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文化作为消费品日益呈现其集群、分享和社交特征,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将不断优化过程的体验以及增强文化分享和社交互动。
超八成手机网民曾为兴趣内容付费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互联网文学、影视、游戏和音乐作品是手机网民感兴趣的四大类型,占比均在四成以上。特别指出,人们的付费行为与其兴趣点存在一定相关性,86.4%网民曾有付费行为,49.3%网民曾为影视作品付费,而文学和音乐的内容阅读付费也有三成五左右。
短期付费最受欢迎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分别有41.8%与34.3%手机网民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对于包月体验,超六成人愿意每月花15元体验互联网文化产品。同时近七成网民对诸如微信表情包、电台主播等平台创作者打赏,打赏金额多为4-6元,占比28.1%。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为获得优质的互联网文化体验,网民的知识付费态度日益积极,这对内容创作者无疑是很大鼓舞。
近九成网民通过在线渠道创作并分享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九成网民愿意把个人创作内容予以分享,其中50.8%选择开个人公众号和通过朋友圈等途径分享,而37.3%网民则通过电台、直播等公开平台分享。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借助互联网构建的平台和渠道,不少手机网民会生产自己的原创内容并有意愿进行更广泛的分享,这将使得互联网平台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
互联网技术增强文化体验舒适感和趣味性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手机网民认为增强文化体验的舒适感和趣味性是互联网应用至线下文化场景的最大优势,占比58.7%。同时,44.0%网民认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会增强自身对文化产品开发商和品牌的好感,而增进个人文化背景知识、凝聚社交分享意识也是其积极影响。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不只是仅限于线上产品,而对与线下文化体验有着明显的优化作用,受民众欢迎。
文化娱乐:互联网巨头公司布局
2014年开始BAT基本在文娱和传媒领域加快布局,基本依靠资本运作实现入股或并购。其他领域如直播、体育也正在进行中,互联网公司打造全流域生态特征日趋明显,在文化领域竞争将更加激烈。
文化娱乐:细分市场突围产品
虽然在互联网文娱、资讯等模块互联网BAT拥有强大的信息运算能力和流量入口,但在细分市场上仍有不少产品表现出色跻身头部,专一、社交性、个性化是其突出特征。
互联网+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
1. 渠道和内容的双重丰富,优质内容更受重视
对于文化传媒而言,互联网不仅极大地拓宽媒体的传播渠道,使资讯内容能够以多样形式和不同渠道渗透网民生活中的细节,同时也挖掘出文化内容创造的新形势。手机网民的原创内容一方面不断丰富平台内容来源,另一方面在内容付费趋势下,优质的原创内容还为新媒体平台带来营收。
2. 互联网公司强流量注入,文化生态建设特征突出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互联网的结合无疑离不开互联网巨头公司在垂直领域的进入,尤其是在音乐等内容方面的打造以及渠道建设,客观上给文娱领域带来用户强大流量以及高流量转换率,对于文娱与互联网的生态建设无疑是极大的促进。
3. 抽象文化通俗化,促进文化广泛传播
在过去,文化艺术的受众面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人群当中,而互联网技术运用不仅打破大众与艺术作品尤其传统文化的区隔,并且过去抽象、晦涩且略封闭的文化艺术以通俗、生动、全新面貌诠释,很大程度上促进文化知识的普及,促进手机网民对文化的认同和提高鉴赏能力。
4. 跨领域融合特征更加明显,延长文化产业链
互联网改变文化的传播和运营模式,并为文化传承提供推动力,未来,互联网与文化结合的基础之上,将与金融、科技等领域结合,并且进一步衍生诸多与文化相关的细分领域和创新形式,不仅能解决文化艺术和娱乐市场上资金需求问题,还能促进文化产品广泛传播,使文化产业链不断延长。
中国互联网+文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 知识经济的规模爆发,优秀自媒体人迎来发展期
目前文化传媒平台的盈利关键逐渐从用户规模竞争向内容竞争转变,内容变现的能力逐渐增强。尤其是多个内容平台计划投入大量资金扶植优秀内容生产者,未来不少已有一定人气的优秀自媒体人将迎来更广阔和富有前景的发展机会,进入人人都可以是创作者的时代。
2. 知识产权法律进一步完善,政策红利与渐高准入并存
随着我国政府不断出台刺激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尤其强调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文化的促进作用,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政策将进一步体系化,特别在大众文化、文化创意和传统文化领域将颇受青睐。同时,法律的完善加上文化企业集中萌发,对文化产业行业的准入门槛以及监督力度也会提高。
3. 文化企业走向专业化,全领域文化短期不可预
虽然互联网巨头公司加紧在文化多个领域布局,但是在强调文化内容而非渠道的情况下,内容环节应该向专业化发展而非全领域发展,这同时意味着文化企业精细化的内容制作有助于其在巨头公司布局中脱颖而出,生产出大众青睐的特色优质内容。
4. 技术与文化深度融合,复合型人才存在巨大需求空间
相比于通讯和金融等互联网+内容,互联网与文化的领域跨度大。不少互联网公司缺乏内容而使用户流量流失,而传统文化公司缺乏技术优化而使内容不能得到很好传播,因此互联网技术与文化艺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将有很大需求空间。
5. 文化产品的实用功能有待挖掘
市民与文化接触不仅仅只在于鉴赏和了解,进一步将文化应用到生活场景之中,不仅能提高文化的实务功能,而且将大大提高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率,并促进人们日常生活与文化生活的交融。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艾媒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