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的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
据比达咨询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新闻客户端用户在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为59.6%,用户规模达4.95亿。我算是这个领域的长期观察者了,每年都会写一篇关于新闻客户端的文章。新闻客户端在产品端走过了旷野,结束了独树一帜的时代,来到了同质化的当下。在市场端,好比走上了独木桥:空间已被占满,外来者难以踏入。而对于拥挤在“独木桥”上的各家新闻客户端而言,比看脚下更重要的,是看看前方,“独木桥”的本质在哪里?这条路,怎么才能越走越宽?
先来审视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第一,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客户端?
用户使用新闻客户端的目的,显然是解决资讯需求。问题是,目前市场上负责提供资讯的产品太多了。无论是新闻客户端、微信朋友圈、陌陌、遇见,甚至某些“很好看”的视频直播平台……仔细观察,人们需要的资讯尽管林林总总,但归结起来无外乎两种:
1.我感兴趣的资讯(已知的兴趣);
2.我不知道我感兴趣的资讯(未知的兴趣)。
根据这样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目前移动端的资讯呈现形式分成两种:
满足已知兴趣需求的:大部分timeline类产品,新闻客户端订阅功能/朋友圈/微博/Facebook/QQ空间/豆瓣说说/知乎……
满足未知兴趣需求的:新闻客户端推送功能/好奇心日报/Facebook新闻平台/Flipboard/豆瓣手机版/知乎日报……
两种资讯需求,催生了两种不同的产品形态,比如知乎和豆瓣。当下,一些产品开始试图将两种资讯需求融合起来,同时满足用户的两种需求,比如Facebook和一部分新闻客户端。
相对于Facebook不断地在timeline中塞入聊天、图片、视频、广告,以及新闻报道,一些新闻客户端则尝试把条条框框的新闻展示页变的更加灵活。比如,百度新闻客户端利用搜索引擎的技术优势,允许用户自主订阅任意关键词,将包含相应关键词的新闻集中呈现,还可以调整推送频度的高低。澎湃开通了“提问”模式,增加了兴趣得到满足的渠道。
第二,现有新闻客户端面临怎样的困境?
新闻客户端面临的最大矛盾,是有限的新闻资源和用户无限的资讯获取兴趣之间的矛盾。当一个人的信息获取形式被规范在“新闻”的框架下时,多半可以认为他获取的信息是比较高质量且有效的。社交媒体则不然,就像“你永远也不知道谁会成为下一个代购”,你也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注意力会被社交媒体摧毁到什么程度。对新闻客户端来说,解决的方法,就是向社交媒体学习,在有限的新闻之外,持续提供高质量、高贴近性的资讯。
所谓高质量的资讯,简单的说,就是那些从标题到内容都让人忍不住去点击、收藏的信息产品。所谓高关联性的资讯,就像朋友圈里总有那么几个人你永远也不会删掉,他们可能是父母、上司、前女友,或者某个眼馋吃不着的“女神”……这些与用户密切相关的资讯是无法割舍的。
已知的兴趣和未知的兴趣,高质量和高关联性,四种元素的融合带来了哪些可能性?
1.最符合发展想象空间的模式:百度新闻模式
是的。不是腾讯、不是凤凰、不是网易。我认为,众多新闻客户端中,百度新闻的前景最符合市场发展的想象的。百度新闻的口号是“每一次阅读都有价值”,其中暗含两层意思:一是针对用户已知兴趣,提供高质量资讯内容;二是针对用户未知兴趣,基于数据挖掘,提供“比用户自己自懂自己”的探索性阅读体验。
在新闻源上,百度新闻基于百度搜索引擎的优势,毫无争议的成为汇集最全传统媒体新闻源的客户端,这成为高质量新闻的保障。此外,百度百家这个自媒体弹药库也提供了强大的内容支持。强大的订阅功能,保证用户会得到相对高自由度和高质量的资讯体验。
在技术底蕴上,百度的做法是发挥大数据的强大优势,不仅用数据为用户画像,还为新闻画像,也就是同时建立用户数据模型和内容结构模型,以此来进行匹配,这在各家新闻客户端里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数据在用户日常阅读中提炼出用户可能的喜好,再进行精准推送。大部分用户可能并不会把所有感兴趣的点都变成自定义关键词,然而数据却让机器不断的学习,找到了用户潜在的兴趣点,无意间被满足了“未知的兴趣”。假如用户使用百度账号登录,那么你在搜索引擎的搜索记录、地图的位置信息等都会成为画像的数据来源,这样的“推荐”显然更为精准和智能,也满足了“高关联性”的要求。可以设想,如果百度持续发力,把用户自定义搜索和订阅关键词做到舆情监控的水平,随着用户和内容的数据模型更加完善,机器智能更加成熟,很有可能实现“在特定的时间推荐特定的资讯”。
2. 最有用户基础的模式:腾讯的社交+新闻
微信的朋友圈+公共号模式一定程度地融合了已知和未知两种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交类产品(包括上面提及的Facebook)才是新闻客户端最大的敌人。然而,不能回避的是,朋友圈和公共号的内容泛滥也在降低微信作为信息来源的价值。
在腾讯的体系里,腾讯新闻可以作为微信的一个公众号而存在,但朋友圈却绝不可能把口子开到新闻客户端(包括腾讯视频客户端)里去。这不仅是产品模式的冲突,更涉及微信和网络媒体事业部的业务交错。所以,社交+新闻模式的成功合作最有可能出现在腾讯新闻客户端+手机QQ上。朋友圈什么质量姑且不说,以QQ空间“说说”的信息质量,是不是也会对新闻客户端用户的注意造成“打击”?这就要看腾讯的产品经理们了。
3.最“兼容”的模式:Facebook的Timeline
Facebook的路径是从社交和Timeline向上兼容传统媒体。Facebook早先开放了新闻平台,吸引纽约时报等传统媒体入驻,将新闻融入Timeline。据传Facebook也在开发新的新闻App。
做新闻看上去是Facebook战略的一部分,但实际上更像是传统媒体的一次机会。Facebook首席产品官克里斯·考克斯曾表示,Facebook一直致力于摸清用户的喜恶,对此,Facebook绝对是为传统媒体开放的“T台”,根据用户的喜好去做精准推送,不仅能获得流量,还能获得相应的广告收益,但至于能不能红,就看媒体们有多少真材实料了。此外,Facebook已经开始清除领用“标题党”来赚取眼球的媒体了,无论站在媒体角度还是用户角度,Facebook可以说是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现在,回到文初那个问题,新闻客户端究竟要回到什么样的本质?未来的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
我的答案是,为解决人类的资讯获取做出贡献。就像滴滴快的本质并不是解决打车难的问题,而是解决人类的出行问题,打车难只是一个切口。又好比,社交只是微信的初始状态,微信的本质是“连接一切的接口”。
同样,如果新闻客户端还把自己局限于“新闻”,那么只会和传媒行业一起沉沦下去,只有把自己放到“资讯平台”的层面,从提供新闻到提供资讯,从提供资讯到提供服务,才能一直前进下去。
当然,想达到理想境界,需要相应的资源整合的能力,以及向公司要权限的能力。比如Facebook可以挟用户以令媒体;腾讯必将遭遇事业部之间的博弈;百度新闻则在今年CJ期间开启“刷百度新闻,得梦想特权“的活动,开启”新闻O2O“的勇敢尝试。。
未来永远是美好的,却也伴随着相应的挑战。